(2)反应条件的控制——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针对突破
一、条件控制——调溶液的pH
1.调pH除杂:控制溶液的pH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被除去。
(1)原理:加入的物质能使溶液中的H+反应,降低了H+浓度,使溶液pH增大。
(2)pH调整范围:杂质离子沉淀完全时pH值~主要离子开始沉淀时pH(注意端值取)。
(3)调pH需要加入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不引入新杂质即可)的难溶性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如MgO、Mg(OH)2、MgCO3等类型物质。
(4)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CO3、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原因:加CuO等消耗溶液中的H+的,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析出)
(5)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2+:一般先加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加CuO、Cu(OH)2、CuCO3、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2.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产品混入杂质
像盐酸盐、硝酸盐溶液,通过结晶方法制备晶体或加热脱水结晶水合物制备相应的无水盐时。由于水解生成的盐酸或硝酸挥发,促使了金属离子水解(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导致产品不纯。
如:有MgCl2·6 H2O制无水氯化镁要在HCl气流中加热,否则MgCl2·6 H2OMg(OH)2↓+2HCl↑+4H2O
3.控制反应的发生,增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增强MnO4-、NO3-的氧化性)。
4.调节离子的水解程度。
5.控制PH的目的的答题思路
(1)pH调小:抑制某离子水解,防治某离子沉淀
(2)pH调大:确保某离子完全沉淀,防止某物质溶解等
二、条件控制——调节温度
1.升高温度(加热)
①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
②促进平衡向某个(吸热)方向移动;如:促进水解生成沉淀
③除去受热不稳定的杂质,如H2O2、铵盐、硝酸盐、Ca(HCO3)2、KMnO4等物质
④使沸点相对较低或易升华的杂质气化。
2.降低温度
①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挥发(或分解) ;
②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放热方向),从而提高产物的产率;
③使某个沸点较高的产物液化,使其与其他物质分离;
④降低晶体的溶解度,减少损失。
3.控制温度(常用水浴、冰浴或油浴)
(1)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或溶解速率太小
(2)温度过高:
①催化剂会失去活性,化学反应速率下降
②物质会分解:如铵盐、H2O2、NaHCO3、氨水等
③物质会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醋酸、液溴、乙醇等
④物质易被氧化:如Na2SO3等
⑤物质易升华:如I2升华
4.答题方法与技巧
①若用到双氧水、氨水、铵盐、硝酸盐等易分解的物质,控温的目的是防止物质分解
②若题目中出现有机物和有机溶剂,控温的目的是防止其挥发
③若溶液中制备物质,常使用加热的方法加快反应速率
④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⑤温度范围答题模板
a.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挥发(如浓硝酸)、分解(如H2O2、NH4HCO3)、氧化(如Na2SO3)或促进水解(如AlCl3)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b.温度不低于××℃的原因: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使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针对训练】
1.稀土(RE)包括镧、钇等元素,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南方特有的稀土矿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一种从该类矿(含铁、铝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如下:
已知:月桂酸熔点为44℃;月桂酸和均难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稀土离子保持+3价不变;的,开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4.7 /
(1)“过滤1”前,用NaOH溶液调pH至_____的范围内,该过程中发生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Mg元素,滤液2中浓度为。为尽可能多地提取,可提高月桂酸钠的加入量,但应确保“过滤2”前的溶液中低于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X”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铁镍矿石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和硫酸镍,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由该铁镍矿石制备高纯度的氢氧化镍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常温下,该流程在“沉镍”过程中,需调节溶液pH约为__________时,才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沉淀完全的浓度,)。
3.三氧化二钴主要用作颜料、釉料及磁性材料,利用铜钴矿石制备Co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铜钴矿石主要含有、、和,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MgO和CaO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泡”过程中,加入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pH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
①“浸泡”铜钴矿石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pH增大时铜、钴浸出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大量镍、钴等元素,通过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工序,可以回收钴、镍。由镍钴渣料()主要成分为回收镍、钴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二价镍、钴易溶于低浓度硫酸中,而三价镍、钴较难直接溶出。
②
(1)若一段浸出液中浓度均为,“通氨气调”时,应控制溶液的范围是__________(当离子的浓度时,可认为沉淀完全)。
(2)进一步分离钴、镍,控制水相,温度,分别用P507、Cyanex272作萃取剂,萃取剂浓度对萃取分离钴、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钴、镍的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两种萃取剂中_______(填“P507”比“Cyanex272”)的分离效果比较好,选择该萃取剂时,最适宜的萃取剂浓度大约为______。
5.以废镍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有机物)为主要原料制备高纯度镍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部分金属化合物的近似值如表:
化学式
近似值
“酸浸”后溶液中,则调的范围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
6.一种利用炼锌渣(主要含、一定量的、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硫化锌及高纯镓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电解制取镓时,溶液中的氯离子会影响镓的析出。
②。
③与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④晶胞可以看成是由8个图2所示的小立方体堆积成大立方体以后,占据四个互不相邻的小立方体的体心得到的结构。
(1)黄钠铁矾的化学式为,晶体颗粒大、易沉降。
①“沉铁”时生成黄钠铁矾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采用调节的方式沉铁,从制备或分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节”时,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粗硫酸镍晶体(含、、、、、等杂质)制备硫酸镍晶体、溶液和胆矾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5℃时,有关金属离子浓度为时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4.2 6.3 1.5 11.8 6.2 6.9
沉淀完全的 6.7 8.3 2.8 13.8 8.2 8.9
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1”中通入稍过量的,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溶液2”中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3)室温下选择萃取剂HR,其萃取原理为:,溶液的pH对几种离子的萃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则萃取锌时,应控制pH的范围为3~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a为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8.利用锌精矿(含有和铁、铝的氧化物等)和软锰矿(含有等)直接生产和,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氧化性:;
②稳定;
③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锌锰分离”时,若,温度控制在常温,通过加入氨水调节控制溶液中沉淀率为99.9%(反应前后液体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__________。若氨水加入量过多,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1条结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
(2)
(3)加热搅拌可加快反应速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沉淀完全的pH为4.7,而开始沉淀的pH为6.2~7.4,所以为保证、沉淀完全,且不沉淀,要用溶液调pH至的范围内,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滤液2中浓度为,即0.1125mol/L,根据,若要加入月桂酸钠后只生成,而不产生,则=,故答案为:;
(3)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加热搅拌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加热搅拌可加快反应速率;
②“操作X”的结果是分离出月桂酸,由信息可知,月桂酸熔点为,故“操作X”的过程为:先冷却结晶,再固液分离即过滤、洗涤,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答案:
(6)9.15
(7)
解析:由溶度积可知,溶液中镍离子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溶液中,则溶液的pH约为9.15,故答案为:9.15;
3.答案:(1)将、还原为、
(2)温度为65~75℃、pH为0.5~1.5;pH升高后溶液中下降,溶解、、的能力降低
解析:(1)与硫酸反应产生,杂质与硫酸反应产生,、都具有氧化性,而具有还原性,所以在“浸泡”过程中,加入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将溶液中的将、还原为、;
(2)①根据图1可知,温度在65℃~75℃时,钴、铜的浸出率最高,且之后铜的浸出率变化不大,钴的浸出率有下降趋势。在图2中pH:0.5~1.5铜、钴的浸出率最高,pH>1.5,铜、钴的浸出率开始下降。故“浸泡”铜钴矿石的适宜条件为温度:65℃~75℃、pH:0.5~1.5;
②图2是pH变化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浸出过程中是利用和、、中的和反应,使得和溶解在溶液中,所以pH升高后溶液中浓度下降,使得溶解、、的能力下降;
4.答案:(1)6.7~7.65
(2)增大;“Cyanex272”;0.4
解析:(1)由分析可知,一段浸出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加入氨水调节pH的目的是使溶液中铝离子和铜离子转化为沉淀,根据题给信息,,则完全沉淀时的pH为:,,即pH=6.7时完全沉淀,同理可得完全沉淀时的pH为4.7,开始沉淀时,此时pH=7.65,所以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6.7~7.65;
(2)由图可知,钴、镍的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增大而呈增大趋势;萃取时“Cyanex272”比“P507”对钴、镍萃取率的差值大,Cyanex272分离效果好;选Cyanex272萃取剂,浓度在0.40mol·L-1以后变化不大,所以0.4mol·L-1最好。
5.答案:4.7~6.5
解析:根据分析,“调pH”将、沉淀完全,留溶液,满足的pH范围是4.7~6.5;
6.答案:(1);直接调pH沉铁易生成胶体,不容易过滤,且胶体同时容易吸附而造成ZnS损失
(2)pH过高时,将转化为或,较稳定不利于ZnS生成,直接沉淀,不利于转化为ZnS或ZnS中混有
解析:(1)①“沉铁”时,加入硫酸钠生成黄钠铁矾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②直接调pH沉铁易生成胶体,不容易过滤;胶体同时容易吸附而造成ZnS损失;
(2)根据图示可得知,当pH过高时,将转化为或,较稳定不利于ZnS生成,直接沉淀,不利于转化为ZnS或ZnS中混有;
7.答案:(1);
(2),加入,消耗,使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形成沉淀而被除去
(3)pH太小,的萃取率低;pH太大,、可能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出来;
解析:(1)向浸出液中通入气体,转化为CuS沉淀除去,同时可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S单质,主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向溶液2中加入和将滤液中氧化为,用调节溶液pH值,,加入,消耗,使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形成沉淀而被除去,故答案为:,加入,消耗,使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形成沉淀而被除去;
(3)欲使有机相中的锌转化成硫酸锌,需使萃取平衡逆向移动,为不引入新杂质应加入硫酸使反应逆行移动;由图示信息可知pH太小,的萃取率低;pH太大,、可能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出来
故答案为:pH太小,的萃取率低;pH太大,、可能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出来;。
8.答案:7.5;可能导致沉淀使得的产率降低(或者含的溶液中混有等
解析:通过加入氨水调节pH控制溶液中沉淀率为99.9%,则剩余,当恰好沉淀完全时,,此时pH=8.0,,根据,则当沉淀率为99.9%时,,此时,则pH=7.5,若氨水加入量过多,可能导致沉淀使得的产率降低(或者含的溶液中混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