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收官检测卷(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收官检测卷(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19 17: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收官检测卷(六)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用过氧乙酸溶液对居住环境消毒:具有较强氧化性
B.做豆腐时用石膏作凝固剂:是硫酸盐结晶水合物
C.制作腌菜、酱菜时添加食盐:高浓度的NaCl溶液使微生物脱水失活
D.常在面点加工时加入纯碱:纯碱可中和酸并使食品松软或酥脆
2.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的电子式:
B.的VSEPR模型为
C.2-丁烯的键线式:
D.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的键的形成:
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并回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气体
B.用装置乙收集气体
C.用装置丙进行的尾气吸收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固体
4.四瓶无色溶液、,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代表四种溶液,e和g为无色气体,f为白色沉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呈弱碱性 B.f可溶于过量的b中
C.c中通入过量的e可得到无色溶液 D.b和d反应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5.萃取剂P204对钒(V)有强萃取力,萃取平衡:。常温下,溶液中的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in时,萃取反应已停止
B.min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min时,若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D.min内平均速率
6.下列事实与解释不对应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第一电离能: 与K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
B 晶体中每个分子紧邻的分子数:硫化氢晶体(12个)冰(4个) 冰中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硫化氢晶体中硫化氢分子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
C 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大于键的极性
D 熔点: 属于离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A.A B.B C.C D.D
7.分别进行下列操作,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溶液加入与组成的悬浊液中 出现黑色沉淀
B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滴加5~6滴的KSCN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溶液变为血红色 证明与之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C 向溶液中加入5滴98%的硫酸 溶液颜色橙色变深 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平衡移动
D 室温下,测定浓度均为的与溶液的pH 溶液的pH大 结合的能力:
A.A B.B C.C D.D
8.某种双核钴配合物阳离子的结构如图。X的第一电离能在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位居第二,Y的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Z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极性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X
B.电负性:Z>X>Y
C.Co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在该阳离子中呈+2价
D.从结构推测该配合物阳离子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也正确的是( )
选项 微粒组 加入试剂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 少量HCl溶液
B 、、、 少量溶液
C 、、、 过量醋酸溶液
D 、、、 通入少量
A.A B.B C.C D.D
10.我国科学家利用经表面修饰的作催化剂,显著提升了光电催化水氧化反应速度。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I转化为II时,生成的物质X为
B.III是II转化为IV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
C.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D.反应历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11.镧La和H可以形成一系列晶体材料,在储氢和超导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属于立方晶系,晶胞结构和参数如图所示。高压下,中的每个H结合4个H形成类似的结构,即得到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体中La的配位数为8
B.晶体中H和H的最短距离:
C.在晶胞中,H形成一个顶点数为40的闭合多面体笼
D.单位体积中含氢质量的计算式
12.化合物Z是抗肿瘤活性药物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中含有醛基和醚键
B.X、Y可用溶液或2%银氨溶液进行鉴别
C.Z分子存在手性碳原子
D.该转化过程中包含加成、消去、取代反应类型
13.二次电池“超钠F1”的电极材料分别为(普鲁士白)和(嵌钠硬碳)。该电池充电时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二次电池阳极材料为
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C.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嵌钠硬碳电极的质量增加23g
D.“超钠F1”在充、放电过程中,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
14.常温下,和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Ⅰ表示的变化情况
B.a点,
C.b点条件下既可生成沉淀,也可生成沉淀
D.的平衡常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氮化锶()作为氮化物红色荧光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纯度的高低对红粉的亮度有决定性的影响。实验室可以利用锶与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制备。已知:①锶能与水、等快速发生反应。②氮化锶遇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③锶属于第五周期元素,与镁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过程一:制备
(1)熔点:_________(填“>”“<”或“=”)。
(2)制备时,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填“A”或“D”)处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实验中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二:测定产品纯度(图中夹持装置略)
步骤:称取所得产品,加入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加入蒸馏水,并通入足量水蒸气,将产生的氨全部蒸出,用18.00 mL 1.00 的盐酸标准溶液完全吸收,再用1.00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滴定到终点时消耗2.00 mL NaOH溶液。
(4)盛装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1.00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所选指示剂为______(填标号)。
a.酚酞溶液
b.甲基橙溶液
c.石蕊试液
(6)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设的摩尔质量为)
16.(15分)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钼()是两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通常用作工业催化剂。通过废旧催化剂(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的、、有机物)来制备这两种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向滤液①中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当滤液①调pH=8时,铝元素是否沉淀完全________(填“是”或“否”);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离子浓度小于认为沉淀完全]
(6)在沉淀过程中,沉钒率受温度影响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高于80℃沉钒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分解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门问题,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的氧化物的反应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I.汽车尾气中的NO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一种新技术用还原NO的反应原理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
(1)________(用图中字母a、b、c、d表示)。该反应在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Ⅱ.汽油燃油车上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使CO和NO两种尾气反应生成,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
已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和8molNO发生反应,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2)据图分析可知,________(填“>”、“<”或“=”);反应平衡后,改变以下条件能使速率和两种污染气体转化率都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压缩容器体积 b.升高温度 c.恒压充入氦气 d.加入催化剂
(3)反应在D点达到平衡后,若此时降低温度,同时压缩容器体积,在重新达到平衡过程中,D点会向A~G点中的________点方向移动。
(4)E点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
(5)某研究小组探究温度和催化剂对CO、NO转化率的影响。将CO和NO按物质的量之比1:1以一定的流速分别通过两种催化剂(Cat-1和Cat-2)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O的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250℃脱氮率较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_(填“Cat-1”或“Cat-2”)。
②催化剂Cat-2条件下,450℃后,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18.(15分)化合物G是合成某种治疗心脑血管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在苯环上,烃基的邻、对位氢原子被活化,容易被取代,羧基的间位氢原子被活化,容易被取代。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上述合成路线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个。
(3)合成过程中制备B、C时,若所加试剂和条件颠倒,则造成的后果为________________。
(4)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一种核磁共振氢谱为2∶2∶2∶1∶1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含和;ii.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及两个碳以下的有机试剂任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中含有过氧键O-O键,使得具有较强氧化性,能用过氧乙酸溶液对居住环境消毒,A正确;
B.做豆腐时用石膏作凝固剂是因为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而非因为是硫酸盐结晶水合物,B错误;
C.高浓度的NaCl溶液使微生物脱水失活,故制作腌菜、酱菜时添加食盐,C正确;
D.纯碱可中和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食品疏松,故面点加工时加入纯碱,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C.2-丁烯的键线式为,C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为避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不应用长颈漏斗,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
B.NO不溶于水,且能与氧气反应,因此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NO不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于NaOH溶液,故C错误;
D.硝酸铜溶液中存在,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加热蒸干,促进水解,易挥发或受热分解,更有利于平衡正向进行,因此不能采用该方法得到硝酸铜固体,故D错误;
答案为B。
4.答案:B
解析:由分析知,a为,水解使溶液呈酸性,A错误;可与强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故可溶于过量的中,B正确;与过量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错误;和反应生成,可以溶于稀硝酸生成二氧化碳和,D错误。
5.答案:B
解析:A.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故A错误;
B.min时刻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C错误;
D.从反应式看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min内平均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Na与K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NaK,K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第一电离能:Na>K,A正确;
B.冰中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硫化氢晶体中硫化氢分子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为面心立方堆积,所以晶体中每个分子紧邻的分子数:硫化氢晶体(12个)>冰(4个),B正确;
C.分子的极性:,因为氨气为三角锥,没有对称中心,甲烷为正四面体,有对称中心,C错误;
D.属于离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一般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所以熔点:(1040℃)>(178℃),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D.水解能力强,结合的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非金属性:Z(O)>X(N),因此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X,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即电负性:Z(O)>X(N)>Y(H),故B正确;
C.Co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故C错误;
D.该配合物阳离子存在过氧键,因此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该组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加入少量HCl溶液,优先与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原溶液中各离子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加入少量溶液后,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与不能大量共存,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开,加入过量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通入少量后,氧化性更强,优先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答案选A。
10.答案:D
解析:A.对比I、II的结构,II比I少两个氢,正好与水电离出的两个氢氧根结合,生成X为水,A正确;
B.由II转化为IV过程中有III生成并最终转化为IV,说明III是II转化为IV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B正确;
C.I转化为II有氢氧键的断裂,是极性键的断裂,II转化为IV的过程中间体III有过氧键形成,是氧原子间形成的非极性键,C正确;
D.I和II相比,II比I少两个氢,氧的数目和其它结构不变,说明II中的铁元素化合价更高,D错误;
本题选D。
11.答案:C
解析:以上底面的La为研究对象,晶体中距离该La最近且相等的H原子分别位于其上方和下方,共8个,故La的配位数为8,A项正确;由和的晶胞结构及题干信息“高压下,中的每个H结合4个H形成类似的结构,即得到晶体”知,中H与H之间的最短距离更小,故H与H的最短距离:,B项正确;在晶胞中,每个H结合4个H形成类似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有8个,1个晶胞中共有个H原子,但整个晶胞中40个H原子不全在闭合多面体曲面上,C项错误;每个晶胞中含40个H原子,则单位体积中含氢质量的计算式为,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A.由X的结构简式可知,X中含有醛基和醚键,A项正确;
B.由X、Y的结构简式可知,X中没有酚羟基,Y中有酚羟基,酚羟基可以与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可用溶液进行鉴别;X中有醛基,Y中没有醛基,醛基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可用银氨溶液进行鉴别,B项正确;
C.手性碳原子指碳原子上连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都不相同,根据Z的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C项错误;
D.该转化过程中F原子与羟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键,醛基与甲基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项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嵌钠硬碳电极的质量减少23g,C错误;
答案选C。
14.答案:D
解析:A.根据,可得:,同理可得:,结合数学函数关系,可知斜率较大的为,则线Ⅰ表示,线Ⅱ表示,故A错误;
B.a点表示相等时,=,而,,,故B错误;
C.b点条件下、,既不能生成沉淀,也不能生成沉淀,故C错误;
D.的平衡常数,结合图中坐标可得,,则K=,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1)<(1分)
(2)D、B、A、C(2分);D(1分);生成的氮气可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生成其他副产物(2分)
(3)(2分)
(4)圆底烧瓶(1分);平衡气压(1分)
(5)b(2分)
(6)(2分)
解析: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的制备和纯度测定。
第二步,分析实验装置。过程一,的制备。先在D装置中制取氮气,用B装置中的浓硫酸对其进行干燥,氮气与A装置中锶反应,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进入A装置中,可将含有碱石灰的C装置与A装置连接。过程二,纯度的测定。左边装置可以给中间装置提供足量的水蒸气,中间装置中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通过右侧烧杯中的盐酸标准溶液定量测定氨气的量。
第三步,分析实验过程。(1)、都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的熔点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因和的阴离子相同,且阳离子半径大于,故的离子键较强,的熔点低于的。
(2)按气流从左至右,应先制取氮气,再用浓硫酸对其干燥,然后与锶反应,用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A中,因此装置连接顺序为D、B、A、C。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利用生成的氮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其他副产物的生成。
(3)该实验中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4)盛装水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长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
第四步,进行产品纯度的计算。(5)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所以应选择变色范围在酸性区域的甲基橙作指示剂,故合理选项是b。
(6)根据HCl~NaOH,剩余HCl的物质的量,则氨气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则,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得到,则产品纯度。
16.答案:(1)(1分)
(2)除去有机物,把废催化剂种主要成分转化成易溶于水的物质(2分)
(3)(2分)
(4)将氧化为(2分)
(5)是(2分);pH=8时,(2分)
(6)氯化铵水解程度迅速增大或氯化铵分解(2分);(2分)
解析:(1)钒是23号元素,所以基态原子价层电子式为;
(2)废旧催化剂(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的、、有机物等),有机物可以燃烧除去,加碳酸钠来焙烧,可以将部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焙烧的目的是:除去有机物、把废催化剂中主要成分转化成易溶于水的物质;
(3)加碳酸钠焙烧时,未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滤渣主要成分为;
(4)向滤液①中加,是为了将滤液中的氧化为;
(5) pH=8时,,,说明铝元素已经完全沉淀;
(6)①温度高于80℃,氯化铵水解程度迅速增大,同时氯化铵温度过高会分解,造成沉钒率降低,所以沉钒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氯化铵水解程度迅速增大或氯化铵分解;
②的沉淀分解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17.答案:(1)a+b-c-d或a+b-(c+d)(1分);低温(1分)
(2)>(2分);a(2分)
(3)G(2分)
(4)0.089(2分)
(5)Cat-1(2分);超过450℃,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时间内脱氮率下降(2分)
解析:(1)提取图中数据,依据盖斯定律,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a+b)kJ/mol-(c+d)kJ/mol;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2)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体积分数变大,故;
②能使速率和两种污染气体转化率都增大,即既加快反应速率,平衡又向正向移动;
a.项压缩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进行,即正向进行,a项正确;
b.项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转化率降低,b项不选;
c.项恒压充入氦气,体积变大,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c项不选;
d.项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d项不选;
故选a;
(3)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相同压强下降低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氮体积分数减小,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氮体积分数减小,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容器体积,在重新达到平衡过程中,D点会向G点移动,故答案为:G;
(5)由图可知,250℃时,Cat-1平衡脱氮率较高;
温度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时间内脱氮率会下降。
18.答案:(1)甲苯(1分);(1分);(1分)
(2)4(1分)
(3)引入的硝基在羧基的间位,得到的C为(2分)
(4)(2分)
(5)9(2分);或或(2分)
(6)(3分)
解析:由图知A()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B,B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C,由C结构可知,A为,B为,C在Fe/HCl的条件下硝基被还原为氨基得到D,D在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与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由的结构可推知E的结构为,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据此回答。
(1)A的结构为,化学名称为甲苯;B的结构简式为;G为,分子式为;
(2)由分析知,上述合成路线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A→B、D→E、E→F、F→G共4个;
(3)由已知得,在苯环上,烃基的邻、对位氢原子被活化,容易被取代,羧基的间位氢原子被活化,容易被取代,制备B、C时,若所加试剂和条件颠倒,则造成的后果为引入的硝基在羧基的间位,得到的C为;
(4)E→F为E与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5)满足ⅰ.含和;ii.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三种)、(邻、间、对三种)、(邻、间、对三种)共9种;核磁共振氢谱为2∶2∶2∶1∶1的结构简式为或或;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先将中甲基氧化为羧基,生成,与在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再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故合成路线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