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硫及其化合物__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1.1硫及其化合物__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19 17: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1.1硫及其化合物——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1.若不慎将水银温度计打碎,可以在水银上覆盖一层物质以避免中毒。该物质是( )
A.沙子 B.硫磺 C.石灰 D.碱
2.下列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颜色不相似也不接近的是( )
A.硫磺 B.过氧化钠 C.氧化亚铁 D.溴化银固体
3.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
C.无色无味 D.能将品红溶液氧化褪色
4.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A. B. C. D.
5.实验室制取并探究其性质的实验原理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验证漂白性 D.吸收尾气中的
6.部分含S和Cl的物质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e都是强酸
B.向h的溶液中通入c,溶液的酸性增强
C.b或f与金属Cu反应的产物中Cu的化合价均为+2价
D.c和g都具有漂白性,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7.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石膏()等。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与O2在400~500℃、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生成的用98%的体硫酸吸收。利用酸性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是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于配制黑火药
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
C.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制取硫酸
D.用酸性溶液吸收
8.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键的数目为
B.与足量S加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的稀硫酸中含有阳离子总数为
D.与混合后的分子数为
9.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1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验证的部分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漂白性,a处的试纸均可褪色
B.b中生成沉淀
C.c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体现了的氧化性
D.d处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
11.火山喷发产生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界的转化历程和工业应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会形成硫酸型酸雨,总反应为
B.火山喷发会造成气温下降,可能原因是大量气体进入平流层形成硫酸气溶胶阻挡太阳辐射
C.转化为石膏时,1mol最多消耗3.5mol
D.工业制备硫酸可用硫铁矿经多步反应制备
12.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各种类比推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条件下,已知Fe与S能直接化合生成FeS,推测Cu与S可直接化合生成
B.已知Mg加入溶液中,推测Na加入到溶液中
C.加热条件下,已知足量Cu与浓硫酸反应只生成,推测足量铝与浓硫酸反应也只生成
D.已知足量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推测点燃时足量Fe与反应生成
13.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I中,未被氧化
B.过程Ⅱ中,1可氧化2
C.双碱法脱硫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D.总反应为
14.为观察亚硫酸钠和浓硫酸的反应现象并探究与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盛装浓硫酸仪器名称_______,组装好装置后需要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
(2)该实验过程中空气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3)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其中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说明具有_______性。
(4)下图哪些装置可用于尾气处理_______(填序号)
A.B.C.
溶液同样也可用于脱硫,主要利用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可将二氧化硫氧化为,请写出脱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5.硫酸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化工原料。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燃烧前,黄铁矿需粉碎,目的是_______。
(2)黄铁矿燃烧主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
Ⅰ.分解:
Ⅱ.燃烧:、_______。
(3)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中,无论怎样改变条件都不能使二氧化硫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98.3%浓硫酸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硫酸工业尾气经处理后排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简易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
①准确移取5mL mol/L碘溶液,注入测定装置的试管中,加入2~3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
_______色。
②连接仪器,在测定地点慢慢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颜色全部褪尽为止,共抽气n次。
a.抽气时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b.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水银为重金属,易挥发,有毒,能与硫粉反应,生成危害较小的硫化汞盖一层硫粉以避免发生汞中毒,故选B。
2.答案:C
解析:硫磺、过氧化钠、溴化银固体均为淡黄色,氧化亚铁为黑色,与其他三种物质的颜色不相似也不接近的是氧化亚铁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0,易溶于水,A正确;
B.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B错误;
C.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错误;
D.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D错误;
答案选A。
4.答案:C
解析:
A.和发生反应,溶液显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芯试纸变红,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故A错误;
B.为弱碱,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燕试纸变蓝,不能使湿润的石燕试纸变红,也不会褪色,故B错误;
C.和反应生成和,溶液显酸性,且含有漂白性物质,所以能使湿润的石芯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是酸性气体,溶于水呈酸性,能够使湿润的石燕试纸变红,但溶液不能石芯溶液褪色,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A.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图中缺少酒精灯故A错误;
B.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图中导管长进短出可收集二氧化硫,故B正确;
C.验证SO,漂白性,应该使用品红溶液,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错误,
D.浓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硫,应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为,e为HCl,a是弱酸,e是强酸,A错误;h为,c为,溶液中通入发生反应:,溶液的酸性增强,B正确;b为S,f为,的氧化性较强,与Cu反应的产物为,的化合价为+2价,S的氧化性较弱,与Cu反应的产物为,的化合价为+1价,C错误;c为,g为,能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品红氧化,两者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D错误。
7.答案:C
解析:A.S是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其具有还原性,能和木炭、硝酸钾等发生反应,可用于配制黑火药,A正确;
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为酸性氧化物,能和水生成硫酸,可用于制取硫酸,C错误;
D.用酸性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8.答案:A
解析:A.1个分子中含有3个键,故含键的数目为,A正确:
B.Fe与S加热反应只能生成FeS,故转移的电子数目为,B错误:
C.未告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C错误;
D.未提到具体的温度、压强(如标况下),无法计算与混合后的分子数目,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该反应中只有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酸只体现酸性,没有体现氧化性,A项错误;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漂白性,B项错误;Ⅰ和Ⅱ中都反应生成硫沉淀,都会出现浑浊,C项正确;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撤掉水浴,重做实验,温度降低,反应减慢,生成二氧化硫的速率减小,Ⅳ中红色褪去减慢,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在三颈烧瓶中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同时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气体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与、反应产生,再与溶液中的Ba2+结合形成白色沉淀,因此看到b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气体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反应产生S单质,因而c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同时是有毒气体,可根据其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用碱石灰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
A.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同时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产生,显酸性,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而不能褪色,A错误;
B.具有还原性,通入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沉淀,B错误;
C.c中出现的淡黄色沉淀是与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S单质,这体现了的氧化性,C正确;
D.d处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答案:C
解析: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可以近似看做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与潮湿空气中水蒸气、氧气在空气粉尘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硫酸或空气中粉尘做催化剂,氧气氧化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总反应为,故A正确;
B.火山喷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硫酸气溶胶阻挡太阳辐射,造成气温下降,故B正确;
C.转化为石膏时,Fe元素由+2价升高为+3价,S元素由-1价升高为+6价,1mol最多失去,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消耗为,故C错误;
D.工业制备硫酸的反应是:,,,可用硫铁矿经多步反应制备硫酸,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加热条件下,Fe与S化合生成FeS,表明S的氧化性弱,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低价金属硫化物;Cu有+1、+2两种价态,与S化合也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A正确;
B.Mg与溶液能发生反应,但Na加入到溶液中,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反应生成沉淀,B不正确;
C.加热条件下,足量Cu与浓硫酸反应只生成,但加热条件下,足量铝与浓硫酸反应先生成,后来铝与稀硫酸继续反应生成等,C不正确;
D.足量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但由于固态Fe与固体不能发生反应,所以点燃时足量Fe与反应只能生成,D不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过程I中,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吸收生成亚硫酸钠,反应为:,硫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二氧化硫体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程II中亚硫酸钠、氢氧化钙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钓,反应为: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1mol氧气可以氧化2mol亚硫酸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程I中,氢氧化钠被消耗,过程II中又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双碱法脱硫过程中氢氧化钠可以循环使用,而不能循环使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将过程I和过程II的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加,得到总反应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4.答案:(1)分液漏斗;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打开左侧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3)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且产生白色沉淀;;还原性
(4)A;
解析:(1)从图中可知,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该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因此组装好后的下一步操作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该实验过程中空气会对实验造成干扰,因此滴加浓硫酸之前先打开左侧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3)装置B中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B中现象为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且产生白色沉淀。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体现了其还原性。
(4)A.能与NaOH反应从而被吸收,且该装置进行了防倒吸处理,A正确;
B.虽能溶于水但是溶解度并不大且生成的亚硫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故不能用水作二氧化硫的尾气处理剂,B错误;
C.虽能溶于水但是溶解度并不大且生成亚硫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故不能用水作二氧化硫的尾气处理剂,C错误;
故答案选A。
次氯酸钠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15.答案:(1)增大固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黄铁矿充分燃烧
(2)
(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
(4)
(5) 蓝;;
解析:(1)黄铁矿燃烧前,需粉碎,目的是增大固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黄铁矿充分燃烧,故答案为:增大固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黄铁矿充分燃烧;
(2)根据黄铁矿燃烧的总反应为: ,可知黄铁矿燃烧主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Ⅰ.分解:,Ⅱ.燃烧:、,故答案为:;
(3)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中,无论怎样改变条件都不能使二氧化硫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原因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故答案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
(4)98.3%浓硫酸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①准确移取碘溶液,注入测定装置的试管中,加入2~3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故答案为:蓝;
②a.根据题意可知,抽气时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b.根据题意有关系式:,则,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