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2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6 11: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3课《张衡传》同步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log..cn / s / _blank )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被称为“四史”。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的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B项《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D项被称为“四史”的是《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准确识记能力。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属文(zhǔ)   左冯(píng)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肃然(sù)   收禽(qín )
答案:2、答案:D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答案:C
解析:分析:项中“都”读d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言文重要字音的能力。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答案: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分析重要实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中文言现象之古今异义的掌握情况。
6、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A项中的“辱”是使动用法;B项的“兄”是名词做状语;D项的“负”是使动用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现象中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
7、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均为“用”A表范围、在……方面;C前者为召,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只要学生学习时多留心,多练习,这种题是不难掌握的。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中的“机巧”应翻译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按照翻译文言语句的原则,把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翻译准确,然后使句子完整,无语病,通顺,就算翻译正确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到17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 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征讨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的中“征”:验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0、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答案:C
解析:分析:为介词,意思是以后,之后;其他三项均为“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1、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C
解析:分析: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12、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也
答案:(1)状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 省略句 (4)判断句 (5)定语后置
(6)疑问句宾语前置 (7)被动句 (8)定语后置 (9)省略句 (10)主谓倒装句
解析:分析:(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6)君何以知燕王疑问句 宾语前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省略句
(10)甚矣,汲黯戆也 主谓倒装句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要学生把握住各种特殊句式的特点和标志,然后仔细辨别,就能得出答案。
1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B.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员”通“圆”;B项,“尊”通“樽”;C项,“禽”通“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现象中对通假字的辨析掌握能力。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衡因上疏陈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遂乃研核阴阳 乃幽武于大窖中
C.宦官惧其毁己 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前“因”,连词,于是;后“因”,介词,通过。B项,两个“乃”均为副词,就。C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他。D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现象中一词多义的理解把握能力。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张衡到任后,不是威风凛凛,而是治理严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意思的理解分析能力。
16、翻译: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答案: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解析:分析:做该题前,首先找出句子当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其它文言现象,在准确额翻译的基础上,再翻译整个句子: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当中重要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17、翻译: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案:用事实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解析:分析:做该题前,首先找出句子当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其它文言现象,在准确额翻译的基础上,再翻译整个句子:用事实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当中重要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5题: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
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阕,为始兴王濬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濬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选自《宋书》卷六九)
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辞以脚疾 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B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C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顷之,迁尚书吏部郎 未之有也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两个“以”的意思都是“用,拿”;C项中两个“乃”都是“才,于是”;D项中两个“之”都是衬字,无实义。只有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意思是“被”,后一个“为”是动词,意思是“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现象中一词多义的理解掌握能力。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州辟主簿,不就  就:到职,就任。 B.寻召为秘书丞 寻:不久。
C.未亲政事,悉以委晔 委:托付,委托。D.上尝宴饮欢适 适:恰好。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适:快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晔惮行,辞以脚疾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顷之,迁尚书吏部郎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D.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乃:于是。A项,以:介词,用/连词,来;B项,之:音节助词/代词,这样的仪器;D项,所:为……所,表被动/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晔做秘书丞的时候因父亲担心而卸职,服丧期满他担任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檀道济北征的时候,范晔害怕随行,借口脚有疾病,皇上没有允许。
B.为彭城太妃设奠祭那天晚上,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义康大怒,把范晔贬为宣城太守。在宣城待了好几年,范晔才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
C.范晔的母亲去世后,但来人只说母亲有病,范晔没有及时奔赴。等到范晔启程(去看望他母亲时),又携带了妓妾跟从,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损上奏了,太祖爱范晔的才华,没有降罪。
D.范晔善弹琵琶,能够作曲。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委婉地表达这一要求,范晔却假装听不懂,不肯为皇上弹奏。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不是“因父亲担心而卸职”,而是“因父亲去世而卸职”,从后面的“服丧期满”可以推断“忧”不是担心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22、翻译: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
答案:不久又召回朝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卸职。
解析:分析:做该题前,首先找出句子当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其它文言现象,在准确额翻译的基础上,再翻译整个句子:不久又召回朝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卸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当中重要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23、翻译: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
答案: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在广渊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
解析:分析:做该题前,首先找出句子当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其它文言现象,在准确额翻译的基础上,再翻译整个句子: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在广渊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当中重要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24、翻译: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答案: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委婉地表达这一要求,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
答案:A
解析:分析:做该题前,首先找出句子当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其它文言现象,在准确额翻译的基础上,再翻译整个句子: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委婉地表达这一要求,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当中重要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25、断句:给下面这句话用//断开,使其停顿合理。
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答案: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解析:分析:A与例句中的意义都只是的意思。B的意思是白白的,C的意思是….的人,D的意思是步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