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校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C
2. D 【解析】“功能应用从单一到多元的壮举”曲解文意,从原文“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可知,我国北斗系统功能一开始就并非“单一”的。
3. B 【解析】没有“横向比较”。
(4分)①自主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北斗人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②开放融合:中国北斗人不仅使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中国用户,还面向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并且北斗已经可以跟其他许多产业实现融合发展。③万众一心:中国北斗人历经几十年探索,齐心协力创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④追求卓越:北斗系统建设的“三步走”策略,每一步都实现了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未来,中国北斗人将不断深化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服务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评分标准:1点1分,共4分。)
(4分)(1)“科学研究既要不断追求真理”:①中国古人在提高测向的精准度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比如,用立竿测影之法测定方向,取代粗疏的目视太阳法;用三个表进行测向,并用眼睛直视太阳以取代对表影的观察,以减少数据误差以及表影模糊的缺陷;利用“正方案”测量仪器,采用多组观测的办法,并且考虑了不同季节太阳赤纬的变化;用人工磁化的方法获得针形指南装置,提高指向精度。②北斗人在建设与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过程中,不断增强系统性能,持续更新技术,深化服务应用。
(2)“也要服务于社会发展”:①指南针技术及罗盘的发展,既服务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加强中西方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在欧洲的航海大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时至今日,北斗已不再是单纯的导航系统,而是一种强大的时间、空间工具,可以跟其他许多产业实现融合发展,进而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评分标准:2+2,每点3分;每点分成两个小要点,1个小要点1分。)
D
C
(1)追求"洁""空":①嫌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干净,命人丢弃;②客人走后,要打水洗地;③不让抬水的人进山门,只让他们将水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④对用物的讲究超乎寻常,用旧年雨水、五年雪水等"无根之水"泡茶。
(2)实际上"何曾洁""未必空":①凡心尚存,喜欢宝玉。如极度洁癖的她却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②偏爱珍玩,标榜清高。偏爱收藏了大量古董珍玩,如晋代富豪王恺的杯子等,一是物欲难平,二是标榜清高,想借此显示其出身高贵。③贵贱高低,区分对待。对贾母、钗黛、宝玉、刘姥姥和众人的态度各不相同,有违"世法平等"。④天性怪癖,尖酸刻薄。稍不如意,就对宝玉说"狂话",对黛玉"冷笑道",有违修行之人的形象。
9. ①有利于增强真实感:只有出身名门贵族的宝玉才能如此准确地说明这些藏品的名称,详尽地描摹出这些珍贵藏品的细节。②有利于塑造妙玉的形象:只有天性多情的宝玉才会如此细致地观察妙玉的一举一动,不漏过任何细节,能更好地集中笔墨塑造妙玉自命清高、自我标举、高傲轻慢、癖性怪异的形象。③有利于塑造宝玉的形象:表现宝玉多情、细心、为人宽厚、秉性善良、性情通融的性格特点。④有利于加深读者的印象(或提高读者的参与度,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在场众多的人物引向妙玉的言行细节,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
10. CFG
11. B 【解析】A.正确。天道,自然的规律/取道。B.错误。表并列或递进/表转折。C.正确。D.正确。不正/通“避”,躲避。
12. B 【解析】“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错误。由原文“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可知,原文是孔子认为打渔人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的财物腐烂的人,是圣人。
13.(1)现在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啊。(“爱”,爱护;“逮”,及;“本”,根本。)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申”,申戒,告诫,反复陈述;“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颁”,通“斑”,斑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头顶重物行走了。)
14. ①物质上:制民之产,种植养殖勿失其时,使百姓不饥不寒。②精神上:驱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教化百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东西,(对待)寒冷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培育他,总担心他不能长大成人。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他的军队取道(经过)燕国,燕国国君走出国境迎接桓公。桓公问管仲:“诸侯之间迎接一定要出国境吗?”管仲说:“不是天子就不出国境迎接。”桓公说:“这样的话是燕国君主畏惧我而有失礼仪了。我不讲道义,致使燕国国君有失礼仪。”于是将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诸侯听到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贺。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年老的人背负柴草面带饥色。景公很同情他,叹息说:“叫官吏奉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欢贤能之人而哀怜无能之人,是保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啊。”景公听了面带喜色地笑了。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圣贤之人就喜欢圣贤之人,见到无才能之人就哀怜无才能之人;我现在请求把那些年老羸弱无人供养的人,那些没有家室的鳏男寡女,按照等级供给他们生活用品。”景公说:“好吧。”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了供养,鳏男寡女有了家室。
孔子到楚国去,有个打渔的人诚恳地向孔子献鱼,孔子不接受。献鱼的人说:“天气炎热,远离鱼市,卖鱼又无人购买,原想扔掉它,不如献给先生。”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让弟子打扫尘秽,将要祭拜鱼,弟子说:“人家将要扔掉这鱼,现在先生将要祭拜它,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的财物腐烂的人,是圣人,现在接受圣人的赏赐,能不祭拜吗?”
材料二:
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能赡养父母,向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百姓很容易跟着国君走。如今,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畜养鸡、小猪、狗、大猪等,不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称王,还从没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B 【解析】“冷”意思相同,均表现了环境的凄冷,及作者内心的孤寂愁苦。
①不畏艰难,顽强不屈。“啄尽枝头数点霜”,词人不畏艰难,努力清除朝政之弊,即使环境严酷,屡遭排挤,也毫不退缩;②坚守初心,品格高洁。大雁虽处境孤危,但“还向空中举”,几经磨难仍斗志昂扬,保持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改初心,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亦是他“古大臣风”的体现。
(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如将“啄尽枝头数点霜”理解为:雁啄食芦苇上的霜花,餐霜饮露,脱尽烟火气息,暗示出大雁的高洁品质,这正是作者自己孤高性格的写照。)
【赏析】这是一首以孤雁为题材的咏物词。在日暮云阴的荒野上,一只孤独的寒雁从远方飞来, 冷清清地栖入残败的芦苇丛里。时又惊起低飞,似欲向谁诉说心中的愁恨。但在如此荒凉的地方是无可告诉的,自然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于是只好啄食芦苇枝上的霜花,聊解远道飞行的饥渴,可见它的境况是多么艰辛了。然而它却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在稍得休息之后又奋起高飞,表现出一种极其顽强的意志。
清代词论家刘熙载说:“昔人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艺概》) 这首词正是如此。据《明史·蒋冕传》记载: “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扦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杨)廷和为首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乃知词人立朝刚正,因而遭到邪恶势力的忌恨和排沮,其境况的危苦正似寒天孤雁,故作此词,一抒其久蕴于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气。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18. B 【解析】(“寥哉”运用了谐音双关,B“晴”谐音双关“情”,A“三春”语义双关,既指暮春,又指元春、迎春、探春;C“从头开始”语义双关,既指理发后清爽,又指重新开始;D“益达”既指口香糖名称,又指有益健康、顺畅发达)
19.A:异曲同工/遥相呼应B:家喻户晓/风靡一时/深入人心
20.①“奈人寻味”改为“耐人寻味”②“融和”改为“融合”③“不同已往”改为“不同以往”
(评分标准:找出一个(1分)并修改正确(1分),给2分。共4分)
21.①处“引发”与“播放量”搭配不当,改为“带来播放量”;⑤处中途易辙,改为“自专辑发布以来”
22.参考示例:我推荐《山歌寥哉》。它关注现实生活,巧妙融合民歌曲调与现代西方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深刻文化内涵致敬传统与经典,广受传唱和好评,堪称年度音乐佳作。
评分标准:共5分。信息完整准确(3分):①关注现实生活(或文化内涵深刻)②传统与现代融合(或“传统与西方现代音乐融合”)③语言形式独特,④传唱度高。每点1分,3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语言简明流畅,有一定感染力,2分。
略
附:相关评分细则:
1.关于字数:
(1)750-800 之间的,扣字数分 1 分。
(2)600-750 之间的,按照成文标准给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审题正确,结构完整,只扣所差字数分(每 50 字扣 1 分)。
②审题不正确,结构残缺,先降档,再扣所差字数分(每 50 字扣 1 分)。
(3)不足 600 字的,则按不成文的标准给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符合题意的:
如 100 字以内不超过 10 分,200 字不超过 15 分,300 字不超过 20 分,400 字不 超过 30 分,500 字不超过 36 分,达到 600 字不超过 42 分,600 字以上视内容酌情扣除字数分。
②不符合题意的:
200 字以内不超过 5 分,400 字以内不超过 15 分,500-600 字不超过 20 分。
缺标题,扣 2 分。
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玉溪一中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校第一次月考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2027届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2027届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
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胶
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树料一: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角动量守恒,其自转轴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恒定不变的南北方
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空间四向的观念,即产生于此。一开始,人们用目
视太阳所在的方位,大致判断东西南北。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疏,要准确定出东西南北四
向,需要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进行精确的测量。《考工记》一书最早明确记载了根据太阳
的视运动,用立竿测影之法测定方向。但因所选时间是日刚出没之时,太阳光线很弱,
导致表影模糊,观测者很难精准确定观测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西汉的《淮南子》
测记载用三个表进行测向,并用眼睛直视太阳以取代对表影的观察。
元代的郭守敬利用测影定向原理,发明了“正方案”测量仪器。他不仅采用了多组
观测的办法,而且还考虑了不同季节太阳赤纬变化。因此,他的测影定向结果非常好。
现在河南的石圭观星台,就是郭守敬主持建造的。1975年,北京天文台用现代科学方法
测定了石圭的取向,证实该石圭与当地子午线方位吻合得很好。这一事实表明,郭守敬
对测影定向技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为了测向方便,中国古人还发明了磁性指向装置,也就是指南针技术。古人何时发现
了磁石的指极性,现在尚不清楚。不过,在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已经出现了“司
南”这一名称,并且这些“司南”确实是用来判断方向的,但它们的结构、形状、运行
原理等却未被记载下来。
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的指向性,并据此制作了“指南勺”。但因
试卷第1页,共10页
指向效果不够理想,并未得到普遍使用。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叫“指南
鱼”的指向装置。它是以铁为原料、利用地磁场而采取的人工磁化方法。这使我们感到
甚为惊异,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地磁场的概念,不知道地磁倾角的存在,甚至连地球观
念也不够清晰。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发明了非常科学的指南鱼,真是咄咄怪事。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则详细介绍了水浮法、指甲法、碗口法和丝悬法四种指南
针的架设方法。“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
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磁化之后得到的针形指南装置,其退磁因子小,指
向精度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水浮法的基础上,后世的设计者把漂浮指南针的水
室体积缩小,并加以密封,于是诞生了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的水罗盘,这水罗盘一直沿用到
19世纪晚期。
继沈括探讨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之后,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记载了一种木刻指南
龟。据该书的记载,指南龟是用木头刻成乌龟的形状,乌龟的腹部顺其首尾方向开有一槽,
槽内按选定的极性装入磁石,在龟的尾部插入一根针,以之指方向。龟腹的下部挖有一
个小凹槽,用一个竹钉顶着小凹槽,竹钉固定在一个木制的底板上。拨动木龟,让其
自由旋转,等其静止后,龟首自然指南,龟尾指北。
③
木龟
黄腊
②
《事林广记》指南龟剖面图
指南龟的支撑方式,进一步发展,就导致了早罗盘的诞生。到20世纪初,人们
结合水罗盘和旱罗盘的优点,设计制作了精度更高的新型液体罗盘。这种液体罗盘是中国
和西方之间科学技术交流的产物,在欧洲的航海大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美国)、格
试卷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