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日本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京滨工业区分布在( B )
A.九州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北海道岛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D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日本海沿岸
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图为日本北海道岛位置和地形图,箭头表示冬季盛行风向。据此,完成3~5题。
第3~5题图
3.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明显的有( A )
①传统建筑风格 ②使用的文字 ③服饰和茶道 ④动漫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四地中,距甲地最近的是( D )
A.(l41°W,43°S) B.(l41°E,43°S)
C.(141°W,43°N) D.(141°E,43°N)
解析:甲地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距离其最近的应该是(141°E,
43°N)。
5.冬季,甲、乙、丙、丁四地相对温暖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图中冬季盛行风向可知,冬季盛行西北风,乙地位于背风坡,在四地中应该是相对温暖的。
6.读日本群岛某年樱花开花时空分布示意图,推测导致日本樱花开花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
第6题图
A.气温差异 B.海陆差异 C.地形差异 D.河流差异
解析:由图可知,日本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差别大,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导致日本樱花从南向北依次开放。与海陆、地形和河流差异无关。
7.关于日本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矿产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国内工业需求
B.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C.所有工业产品都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
D.工业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
8.东南亚地处两大洲、两大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该地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峡是( A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白令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同学们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例探究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9~12题。
第9~12题图
9.以下是同学们对爪哇岛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D )
A.地势北高南低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D.降水季节差异较大
解析:读图可知,爪哇岛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读气候图可知,爪哇岛地处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四季不分明,降水季节差异较大。
10.根据地形和气候特征,同学们对芝马努河河流特征进行了推测,合理的
是( A )
A.源短流急 B.水量稳定 C.结冰期长 D.有凌汛现象
解析:由图1可知,该岛屿面积较小,河流很快注入海洋,河流流程短,但是由于是山地地形,地势落差大,河流湍急;读图2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同时该河流地处赤道附近,终年高温,没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
11.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投资在芝马努河上修建加蒂格迪大坝。对该水坝修建的意义,同学们有以下观点,其中合理的是( A )
①利于防洪减灾 ②可以利用水能发电 ③可以蓄水灌溉 ④利于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水坝修建的意义是防洪减灾、水能发电、蓄水灌溉;但建设水库,会破坏地表植被,不利于保持水土。
12.爪哇岛火山众多。2021年12月4日岛上塞梅鲁火山发生剧烈喷发。据此,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B )
①爪哇岛地处板块内部 ②爪哇岛位于地壳活跃地带 ③火山灰会污染空气 ④火山灰可以带来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爪哇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火山灰会污染空气,但也可以带来肥沃的土壤。
橡胶树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为23℃~32℃,日照70%~100%。读东南亚简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根据文字材料和所示地图,无法提取和推测的信息有( D )
A.图中区域人们的主食以大米为主
B.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全年高温多雨,光照充足
C.从植物习性来看,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属于热带地区
D.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4.关于图中甲海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B.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处在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
D.是波斯湾驶往中国和日本的油轮的必经之地
读印度简图,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15.印度旱涝灾害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A )
A.西南季风强弱不同 B.东北季风不稳定
C.受地形因素影响 D.受气温影响较大
16.关于图中四个地理事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①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孟买
B.②是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
C.③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
D.④是印度河,印度教徒的“圣河”
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读南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图2),完成17~18题。
第17~18题图
17.降水对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的影响,表现为( C )
A.水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沿海地区,这里降水较多
B.小麦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这里降水较少
C.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这里降水较少
D.黄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这里降水丰富
解析:由图可知,南亚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恒河平原及半岛沿海平原,这里降水丰富;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这里降水较少;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这里降水较少;黄麻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这里降水丰富。
18.西南季风决定着南亚农业的丰歉,图中a、b、c、d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D )
第18题图
A.偏多、偏少、旱灾、较长
B.适中、偏多、涝灾、较短
C.偏少、适中、涝灾、较短
D.适中、偏少、旱灾、较长
解析:西南季风决定着南亚农业的丰歉,西南季风正常的年份,降水适中,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异常年份,当雨期较短时,降水偏少,易发旱灾;而当雨期较长时,降水偏多,又易发洪涝灾害,使得农业歉收。
读印度地形图,完成19~21题。
第19~21题图
19.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B.全年降水均匀
C.首都新德里是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D.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是重要小麦产区
20.恒河平原农田系统中的井、贮水池、水渠的作用是( C )
A.吸引游客建的旅游景观
B.提高饮用水标准的水净化及输水工程
C.抵御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旱灾害
D.当地特有的民居建筑景观
解析:西南季风不稳定,受其影响,印度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恒河平原农田系统中的井、贮水池、水渠的作用是抵御水旱灾害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属于民居建筑。
21.对印度半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半岛西侧比东侧降水多
B.西临孟加拉湾
C.山地丘陵面积占绝大部分
D.几乎无水旱灾害发生
解析: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会给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半岛西侧位于迎风坡比东侧降水多;由图可知,印度半岛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印度半岛主要地形是高原和平原,受西南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22.读图,关于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第22题图
A.交通部门齐全
B.俄罗斯被誉为“世界加油站”,管道运输发达
C.客运以公路、航空为主
D.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
解析:读图可知,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航运和管道运输都有;俄罗斯被誉为“世界加油站”,管道运输发达,主要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
如图为欧洲部分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第23~24题图
23.下列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乌克兰纬度低,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充足
B.两国农业发达,稻谷产量常居世界前列
C.两国都是欧洲国家,濒临黑海
D.俄罗斯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
解析:乌克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俄罗斯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具备稻谷的生存条件;俄罗斯、乌克兰都是欧洲国家,濒临黑海;美国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
24.近十几年来,俄罗斯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该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向是( B )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解析: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俄罗斯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为此应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在大家的印象中,冬天的西伯利亚地区应该是风雪不断、白雪皑皑。在2022年1月,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惊现“黑雪”漫天,原本被洁白冰雪覆盖的街道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煤灰和烟尘,白雪变成了黑雪。其后在俄罗斯其他地区也出现了类似“黑雪”。目前一致认为,这种异常“黑雪”的出现与俄罗斯多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有着重大的关系。读图,完成25~27题。
第25~27题图
25.日本和俄罗斯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优势各具特色。下列关于日本、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两国气候温暖湿润,农业都很发达
②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发达
③日本工业沿海分布,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
④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由上述资料可知,俄罗斯普现“黑雪”与其______的工业特征关系密切
( C )
A.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B.以生活用品制造业为主
C.重工业发达
D.轻重工业都比较落后
解析: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发展迟缓,其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对环境污染较大,俄罗斯普现“黑雪”与其重工业发达的工业特征关系密切。
27.“大列巴”是俄罗斯语“大面包”的音译,是俄罗斯人传统的主食。俄罗斯人平时只在家里吃储存的面包,因此面包制作的特别大,吃时切下一片。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技艺和风俗。图1中,A处是面包原料小麦、大麦的主要产区,其适宜种植面包原料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B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河流流经,灌溉便利 ③地形崎岖,海拔较高
④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图中A处是东欧平原,是面包原料小麦、大麦的主要产区,其适宜种植面包原料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便利;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语言是国家间合作交流的桥梁,有400名俄罗斯高中生首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俄罗斯高考)的中文科目考试,某学生用中文介绍了他的祖国。读图,完成28~30题。
第28~30题图
28.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河流众多,无结冰现象
B.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C.纬度高,北极圈穿过中部
D.地跨亚欧两洲,国土辽阔
解析:俄罗斯河流众多,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俄罗斯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俄罗斯纬度高,北极圈穿过北部;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国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9.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地区( B )
A.铁路呈条带状分布
B.城市多分布在北极圈以南
C.矿产资源比东部丰富
D.首都莫斯科西临波罗的海
解析:乌拉尔山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以西的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北极圈以南;矿产资源不及亚洲部分丰富;首都莫斯科不临波罗的海。
30.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港口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C )
A.海水浅,不宜建造港口
B.北部沿海地区铁路运输发达
C.纬度高,海洋封冻期长
D.西北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匮乏
解析: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港口较少,海运不发达,其主要原因是:该国北部沿海纬度高,海洋封冻期长。跟海水深浅及矿产资源匮乏无关;北部沿海地区铁路运输不发达。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以下是《日本》一课的教学片段,请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12分)
(1)根据相关视频,学生说出日本初印象:①多地震;②寿司;③富士山;
④动漫;⑤和服。列出其中所有的自然地理事物①③(填序号)。(2分)
(2)根据日本位置示意图,学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4分)
第31题图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②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③相对位置:与中国等国家隔海相望。
(3)学生查阅多种地图学习日本地理特征。(2分)
①选择地形分布图、气候分布图等,认识日本自然环境概况。
②选择城市分布图、工业分布图等,认识日本人文地理特征。
(4)学生通过分析特征,建立要素联系。(4分)
多山地、丘陵;降水充沛 水能资源丰富
矿产贫乏;优良港湾多;科技水平高 进口原料与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第32题图
【探究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1)中缅山水相连,发源于我国境内的独龙江流经缅甸时称伊洛瓦底江,该河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或自东北向南流),水文特征表现为水量较大;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无结冰期;汛期较长等(从水量、结冰期等方面回答)。(4分)
【探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历久弥坚的中缅情谊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2)位于缅甸的北部的耶涯水电站是由我国企业承建的缅甸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这里水能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分)
(3)中南半岛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请你结合地图从位置和自然环境方面说明原因。(6分)
答案:位置: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
自然环境: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河流多,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4)推进中缅两国经济合作,适宜的做法是B。(单项选择)(2分)
①中国从缅甸进口石油资源,实现能源合作
②中国人口迁徙至中缅边境,便于两国合作
③缅甸大力发展畜牧业,丰富出口产品种类
④缅甸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缅甸千年古都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据下图推断当地居民主要信奉佛教。(2分)
第32题图
33.北京某中学的师生对俄罗斯进行了探究,发现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下图为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第33题图
探究一:“寒冷”的原因
(1)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极圈(重要纬线)穿过北部,纬度较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内陆地区面积广大(广大/狭小),冬季降温快,气温低。(3分)
(2)俄罗斯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2分)
探究二:“寒冷”的表现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为寒带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2分)
探究三:“寒冷”的影响
(4)学生发现自然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完成下面框图。(2分)
气候寒冷
河流结冰期长(长/短),春季有春汛 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土壤多冻土
材料 在室外呼吸,人们可以听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冰碴的声音,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脸可能在几秒之内就会被冻伤,甚至被风吹伤。奥伊米亚康的居民主要以驯鹿饲养、狩猎和捕鱼为生,当渔民从冰面下把鱼打上来后,仅需20秒鱼就会冻成冰棍。房屋都必须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房屋与地面最少有1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房子门窗要四五层,以防室外寒气侵入。一年里奥伊米亚康最盛大的活动就是庆祝“寒冷极点节”。
(5)阅读材料,举例说明寒冷的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示例:对出行的影响:出门需做好脸部防护措施,避免冻伤;对饮食、风俗、建筑的影响:食品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和渔业、最盛大的庆祝活动是“寒冷极点节”、建筑需架高建设,避免冻土融化导致房屋倒塌(所述影响要与举例说明的方面相对应)。(3分)第八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日本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京滨工业区分布在( )
A.九州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北海道岛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日本海沿岸
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图为日本北海道岛位置和地形图,箭头表示冬季盛行风向。据此,完成3~5题。
第3~5题图
3.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明显的有( )
①传统建筑风格 ②使用的文字 ③服饰和茶道 ④动漫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四地中,距甲地最近的是( )
A.(l41°W,43°S) B.(l41°E,43°S)
C.(141°W,43°N) D.(141°E,43°N)
5.冬季,甲、乙、丙、丁四地相对温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读日本群岛某年樱花开花时空分布示意图,推测导致日本樱花开花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第6题图
A.气温差异 B.海陆差异 C.地形差异 D.河流差异
7.关于日本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国内工业需求
B.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C.所有工业产品都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
D.工业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
8.东南亚地处两大洲、两大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该地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白令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同学们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例探究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9~12题。
第9~12题图
9.以下是同学们对爪哇岛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D.降水季节差异较大
10.根据地形和气候特征,同学们对芝马努河河流特征进行了推测,合理的
是( )
A.源短流急 B.水量稳定 C.结冰期长 D.有凌汛现象
11.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投资在芝马努河上修建加蒂格迪大坝。对该水坝修建的意义,同学们有以下观点,其中合理的是( )
①利于防洪减灾 ②可以利用水能发电 ③可以蓄水灌溉 ④利于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爪哇岛火山众多。2021年12月4日岛上塞梅鲁火山发生剧烈喷发。据此,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①爪哇岛地处板块内部 ②爪哇岛位于地壳活跃地带 ③火山灰会污染空气 ④火山灰可以带来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橡胶树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为23℃~32℃,日照70%~100%。读东南亚简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根据文字材料和所示地图,无法提取和推测的信息有( )
A.图中区域人们的主食以大米为主
B.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全年高温多雨,光照充足
C.从植物习性来看,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属于热带地区
D.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4.关于图中甲海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B.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处在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
D.是波斯湾驶往中国和日本的油轮的必经之地
读印度简图,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15.印度旱涝灾害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风强弱不同 B.东北季风不稳定
C.受地形因素影响 D.受气温影响较大
16.关于图中四个地理事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孟买
B.②是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
C.③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
D.④是印度河,印度教徒的“圣河”
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读南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图2),完成17~18题。
第17~18题图
17.降水对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的影响,表现为( )
A.水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沿海地区,这里降水较多
B.小麦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这里降水较少
C.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这里降水较少
D.黄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这里降水丰富
18.西南季风决定着南亚农业的丰歉,图中a、b、c、d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第18题图
A.偏多、偏少、旱灾、较长
B.适中、偏多、涝灾、较短
C.偏少、适中、涝灾、较短
D.适中、偏少、旱灾、较长
读印度地形图,完成19~21题。
第19~21题图
19.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B.全年降水均匀
C.首都新德里是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D.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是重要小麦产区
20.恒河平原农田系统中的井、贮水池、水渠的作用是( )
A.吸引游客建的旅游景观
B.提高饮用水标准的水净化及输水工程
C.抵御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旱灾害
D.当地特有的民居建筑景观
21.对印度半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西侧比东侧降水多
B.西临孟加拉湾
C.山地丘陵面积占绝大部分
D.几乎无水旱灾害发生
22.读图,关于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22题图
A.交通部门齐全
B.俄罗斯被誉为“世界加油站”,管道运输发达
C.客运以公路、航空为主
D.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
如图为欧洲部分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第23~24题图
23.下列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乌克兰纬度低,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充足
B.两国农业发达,稻谷产量常居世界前列
C.两国都是欧洲国家,濒临黑海
D.俄罗斯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
24.近十几年来,俄罗斯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该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向是( )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在大家的印象中,冬天的西伯利亚地区应该是风雪不断、白雪皑皑。在2022年1月,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惊现“黑雪”漫天,原本被洁白冰雪覆盖的街道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煤灰和烟尘,白雪变成了黑雪。其后在俄罗斯其他地区也出现了类似“黑雪”。目前一致认为,这种异常“黑雪”的出现与俄罗斯多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有着重大的关系。读图,完成25~27题。
第25~27题图
25.日本和俄罗斯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优势各具特色。下列关于日本、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国气候温暖湿润,农业都很发达
②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发达
③日本工业沿海分布,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
④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由上述资料可知,俄罗斯普现“黑雪”与其______的工业特征关系密切
( )
A.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B.以生活用品制造业为主
C.重工业发达
D.轻重工业都比较落后
27.“大列巴”是俄罗斯语“大面包”的音译,是俄罗斯人传统的主食。俄罗斯人平时只在家里吃储存的面包,因此面包制作的特别大,吃时切下一片。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技艺和风俗。图1中,A处是面包原料小麦、大麦的主要产区,其适宜种植面包原料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河流流经,灌溉便利 ③地形崎岖,海拔较高
④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语言是国家间合作交流的桥梁,有400名俄罗斯高中生首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俄罗斯高考)的中文科目考试,某学生用中文介绍了他的祖国。读图,完成28~30题。
第28~30题图
28.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众多,无结冰现象
B.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C.纬度高,北极圈穿过中部
D.地跨亚欧两洲,国土辽阔
29.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地区( )
A.铁路呈条带状分布
B.城市多分布在北极圈以南
C.矿产资源比东部丰富
D.首都莫斯科西临波罗的海
30.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港口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A.海水浅,不宜建造港口
B.北部沿海地区铁路运输发达
C.纬度高,海洋封冻期长
D.西北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匮乏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以下是《日本》一课的教学片段,请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12分)
(1)根据相关视频,学生说出日本初印象:①多地震;②寿司;③富士山;
④动漫;⑤和服。列出其中所有的自然地理事物 (填序号)。(2分)
(2)根据日本位置示意图,学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4分)
第31题图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属于五带中的 带。
②海陆位置:日本是 洋西北部的岛国。
③相对位置:与中国等国家隔海相望。
(3)学生查阅多种地图学习日本地理特征。(2分)
①选择地形分布图、气候分布图等,认识日本自然环境概况。
②选择城市分布图、 分布图等,认识日本人文地理特征。
(4)学生通过分析特征,建立要素联系。(4分)
多山地、丘陵;降水充沛 资源丰富
矿产贫乏;优良港湾多;科技水平高 进口 ,出口工业制成品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第32题图
【探究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1)中缅山水相连,发源于我国境内的独龙江流经缅甸时称伊洛瓦底江,该河的流向大致是 ,水文特征表现为 (从水量、结冰期等方面回答)。(4分)
【探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历久弥坚的中缅情谊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2)位于缅甸的北部的耶涯水电站是由我国企业承建的缅甸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这里水能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分)
(3)中南半岛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请你结合地图从位置和自然环境方面说明原因。(6分)
(4)推进中缅两国经济合作,适宜的做法是 。(单项选择)(2分)
①中国从缅甸进口石油资源,实现能源合作
②中国人口迁徙至中缅边境,便于两国合作
③缅甸大力发展畜牧业,丰富出口产品种类
④缅甸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缅甸千年古都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据下图推断当地居民主要信奉 教。(2分)
第32题图
33.北京某中学的师生对俄罗斯进行了探究,发现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下图为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第33题图
探究一:“寒冷”的原因
(1)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 (重要纬线)穿过北部,纬度较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内陆地区面积 (广大/狭小),冬季降温快,气温低。(3分)
(2)俄罗斯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 、 为主,海拔高,气温低。(2分)
探究二:“寒冷”的表现
(3)气候以 气候为主,北部为 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2分)
探究三:“寒冷”的影响
(4)学生发现自然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完成下面框图。(2分)
气候寒冷
河流结冰期 (长/短),春季有春汛 植被以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土壤多冻土
材料 在室外呼吸,人们可以听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冰碴的声音,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脸可能在几秒之内就会被冻伤,甚至被风吹伤。奥伊米亚康的居民主要以驯鹿饲养、狩猎和捕鱼为生,当渔民从冰面下把鱼打上来后,仅需20秒鱼就会冻成冰棍。房屋都必须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房屋与地面最少有1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房子门窗要四五层,以防室外寒气侵入。一年里奥伊米亚康最盛大的活动就是庆祝“寒冷极点节”。
(5)阅读材料,举例说明寒冷的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示例:对出行的影响:出门需做好脸部防护措施,避免冻伤;对 的影响: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