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同步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同步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9 20:22:48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2023·东营中考]一旅行者在非洲大陆旅行,图1是他从北向南的旅行途中所看到的景象。读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旅行者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图2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2.关于图2中四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水土流失 B.乙地草地退化
C.丙地土地荒漠化 D.丁大气污染严重
[2024·武威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我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最大力度地为该地区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提供支持。读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
②银矿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③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④是咖啡、可可和油棕的重要产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某企业与当地某企业达成了经济伙伴带动关系,下列关于该地区考察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口的产品多为工业制成品
B.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C.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D.石油、铁矿储量较少
[2022·广东中考]加蓬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但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近年加蓬政府提出“工业加蓬”战略,目的是提高本国工业加工能力。如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第5~7题图
5.加蓬位于( )
A.印度洋东岸 B.大西洋西岸
C.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6.加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中国企业可以通过______参与“工业加蓬”计划。( )
A.在当地建设木材加工厂
B.进口加蓬的木材原料
C.在当地开辟农业种植园
D.进口加蓬的农副产品
[2023·云南中考]猴面包树喜热耐旱,干季完全落叶,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猴面包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较广,果实可食用,常在粮食供应不足时为当地饥民提供食物,被称为“生命之树”。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某摄影师在坦桑尼亚拍摄到的猴面包树照片,读图,完成8~9题。
第8~9题图
8.摄影师拍到图2照片的月份最可能是( )
A.5月 B.7月
C.9月 D.12月
9.摄影师在坦桑尼亚不可能拍摄到的是( )
A.终年积雪覆盖的山峰
B.当地黑皮肤居民击鼓歌唱
C.鸸鹋在猴面包树下漫步
D.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种植园
[2024·陕西中考]近年来,非洲部分国家市政供水面临困难,日常用水难以保障,中国政府为其援建水井近2 000口。如图为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第10~12题图
10.援建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1.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A.台风侵袭,寒潮频发
B.高寒缺氧,温差较大
C.沙漠广布,容易迷失
D.阳光暴晒,蚊虫叮咬
12.该项目的实施对援建地区的影响是( )
A.缓解了当地人畜饮水困难
B.增加了非洲的水资源总量
C.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2024·临沂期末]据“加纳网”2024年3月20日报道,加纳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加纳经济增长2.9%,高于政府设定的1.5%的调整目标。长期以来,加纳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传统的初级农矿产品。如图为加纳进出口产品比例图。据此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加纳的经济特征是( )
A.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B.现代化制造业比较落后
C.进口初级农矿产品
D.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
14.为改变这种经济状况,以加纳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应( )
①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能耗企业
②加强科技研发能力,积极引进人才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工业
④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②
[2024·河北中考]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发电,能源成本高昂且电力供应不稳定。中国某企业助力其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并协助该国在马斯温戈省建设了一个“光伏+储能+柴油发电站”的能源系统。下图示意马斯温戈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15.5—9月该能源系统光伏发电量大,主要原因是此时段( )
A.风力弱 B.气温高
C.温差小 D.降水少
16.与津巴布韦传统发电方式相比,该能源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
①发电成本低 ②占地面积小
③供电更稳定 ④技术要求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揭阳期末]纳米比亚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天象观测地。生活在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人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用混合着黄油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下图为纳米比亚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17~18题。
第17~18题图
17.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测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集中分布 B.荒漠面积广大
C.环保制度严苛 D.气候干旱少雨
18.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崇尚红色 ②抵御烈日暴晒
③抵御蚊虫叮咬 ④除去体表污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泉州期末]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图示意粮食危机区域分布,读图,完成19~20题。
第19~20题图
19.粮食不安全地区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0.对图中粮食输出地、输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
B.②国家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C.③国家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D.④区域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21.[2023·济南中考]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登山。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乞力马扎罗山景观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21题图
导游解说:1848年,一位德国人偶然发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奇景,回国后发表了赤道雪山的游记,这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质疑。1861年有探险者攀登乞力马扎罗山,被山顶的积雪挡路。他们拍摄了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从热带到极地景观变化的照片,人们对乞力马扎罗山顶有积雪的质疑才停止。
(1)探险者从非洲西海岸登陆,穿过大片茂密的森林一路向东行抵达乞力马扎罗山。沿途西部以 气候为主,此地区河流水量 ,季节变化 。东部以 气候为主。
(2)从发现“山顶积雪”到探险者们对“山顶积雪”的求证,体现了科学探索的过程。请补充完成下图内容。
第21题图
①  ②  ③ ④  ⑤
导游解说:这是丁香树,丁香是一种香料。我的家乡被称为“丁香之国”,丁香出口收入占外汇收入的80%。
(3)导游的描述反映出非洲经济以出口 (工业制成品/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有利/不利)地位。
导游解说:遗憾的是气候变暖使山顶积雪面积萎缩了80%以上。在未来的20年内,山顶雪盖将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
(4)应对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你向全球青少年发出倡议。(至少两点)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2023·东营中考]一旅行者在非洲大陆旅行,图1是他从北向南的旅行途中所看到的景象。读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旅行者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图2中的( B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解析:观察景观图可知,旅行者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了沙漠、草原和雨林,所以他经过的气候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①-②自北向南经过地中海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③-④自北向南经过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⑤-⑥自北向南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⑦-⑧自北向南经过热带沙漠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
2.关于图2中四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描述正确的是( B )
A.甲地水土流失 B.乙地草地退化
C.丙地土地荒漠化 D.丁大气污染严重
解析: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水土流失不是主要环境问题;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丙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丁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大气污染严重不是主要环境问题。
[2024·武威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我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最大力度地为该地区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提供支持。读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
②银矿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③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④是咖啡、可可和油棕的重要产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某企业与当地某企业达成了经济伙伴带动关系,下列关于该地区考察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出口的产品多为工业制成品
B.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C.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D.石油、铁矿储量较少
[2022·广东中考]加蓬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但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近年加蓬政府提出“工业加蓬”战略,目的是提高本国工业加工能力。如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第5~7题图
5.加蓬位于( C )
A.印度洋东岸 B.大西洋西岸
C.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6.加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D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中国企业可以通过______参与“工业加蓬”计划。( A )
A.在当地建设木材加工厂
B.进口加蓬的木材原料
C.在当地开辟农业种植园
D.进口加蓬的农副产品
[2023·云南中考]猴面包树喜热耐旱,干季完全落叶,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猴面包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较广,果实可食用,常在粮食供应不足时为当地饥民提供食物,被称为“生命之树”。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某摄影师在坦桑尼亚拍摄到的猴面包树照片,读图,完成8~9题。
第8~9题图
8.摄影师拍到图2照片的月份最可能是( D )
A.5月 B.7月
C.9月 D.12月
9.摄影师在坦桑尼亚不可能拍摄到的是( C )
A.终年积雪覆盖的山峰
B.当地黑皮肤居民击鼓歌唱
C.鸸鹋在猴面包树下漫步
D.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种植园
[2024·陕西中考]近年来,非洲部分国家市政供水面临困难,日常用水难以保障,中国政府为其援建水井近2 000口。如图为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第10~12题图
10.援建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C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援建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他气候区几乎没有分布。
11.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D )
A.台风侵袭,寒潮频发
B.高寒缺氧,温差较大
C.沙漠广布,容易迷失
D.阳光暴晒,蚊虫叮咬
解析:读图可知,援建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因此无台风、寒潮、高寒缺氧、沙漠,遇到的困难可能有阳光暴晒,蚊虫叮咬。
12.该项目的实施对援建地区的影响是( A )
A.缓解了当地人畜饮水困难
B.增加了非洲的水资源总量
C.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援建水井项目可以缓解当地人畜饮水困难,但不能增加非洲的水资源总量,不能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不能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2024·临沂期末]据“加纳网”2024年3月20日报道,加纳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加纳经济增长2.9%,高于政府设定的1.5%的调整目标。长期以来,加纳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传统的初级农矿产品。如图为加纳进出口产品比例图。据此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加纳的经济特征是( B )
A.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B.现代化制造业比较落后
C.进口初级农矿产品
D.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
解析:读图可知,加纳主要出口可可、木材与矿物等初级农矿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加纳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说明加纳的现代化制造业比较落后,很多工业制成品需要进口;加纳出口的初级农矿产品价格比较低,而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比较高,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4.为改变这种经济状况,以加纳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应( A )
①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能耗企业
②加强科技研发能力,积极引进人才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工业
④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②
解析:加纳出口的初级农矿产品价格比较低,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比较高,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经济状况,以加纳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应加强科技研发能力,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工业;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能耗企业和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会继续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取。
[2024·河北中考]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发电,能源成本高昂且电力供应不稳定。中国某企业助力其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并协助该国在马斯温戈省建设了一个“光伏+储能+柴油发电站”的能源系统。下图示意马斯温戈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15.5—9月该能源系统光伏发电量大,主要原因是此时段( D )
A.风力弱 B.气温高
C.温差小 D.降水少
解析:由马斯温戈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知,5-9月降水少,推知晴天多,太阳辐射多,能为该能源系统提供丰富的太阳能,故光伏发电量大。
16.与津巴布韦传统发电方式相比,该能源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B )
①发电成本低 ②占地面积小
③供电更稳定 ④技术要求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津巴布韦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发电,能源成本高昂且电力供应不稳定。与津巴布韦传统发电方式相比,该能源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发电成本低、供电更稳定;光伏发电占地面积更大,技术要求更高。
[2024·揭阳期末]纳米比亚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天象观测地。生活在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人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用混合着黄油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下图为纳米比亚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17~18题。
第17~18题图
17.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测地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口集中分布 B.荒漠面积广大
C.环保制度严苛 D.气候干旱少雨
18.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①居民崇尚红色 ②抵御烈日暴晒
③抵御蚊虫叮咬 ④除去体表污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泉州期末]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图示意粮食危机区域分布,读图,完成19~20题。
第19~20题图
19.粮食不安全地区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C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0.对图中粮食输出地、输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①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
B.②国家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C.③国家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D.④区域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21.[2023·济南中考]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登山。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乞力马扎罗山景观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21题图
导游解说:1848年,一位德国人偶然发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奇景,回国后发表了赤道雪山的游记,这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质疑。1861年有探险者攀登乞力马扎罗山,被山顶的积雪挡路。他们拍摄了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从热带到极地景观变化的照片,人们对乞力马扎罗山顶有积雪的质疑才停止。
(1)探险者从非洲西海岸登陆,穿过大片茂密的森林一路向东行抵达乞力马扎罗山。沿途西部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此地区河流水量丰富(大),季节变化小。东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2)从发现“山顶积雪”到探险者们对“山顶积雪”的求证,体现了科学探索的过程。请补充完成下图内容。
第21题图
①赤道 ②高 ③5000 ④24 ⑤0.6
导游解说:这是丁香树,丁香是一种香料。我的家乡被称为“丁香之国”,丁香出口收入占外汇收入的80%。
(3)导游的描述反映出非洲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有利/不利)地位。
导游解说:遗憾的是气候变暖使山顶积雪面积萎缩了80%以上。在未来的20年内,山顶雪盖将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
(4)应对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你向全球青少年发出倡议。(至少两点)
答案:节约用纸、节约用电、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