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文环境
[2024·烟台期末]读亚洲地理位置与人口密度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三面临海,东邻大西洋
B.亚洲与北美洲、欧洲和非洲陆上接壤相邻
C.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亚洲跨纬度较广,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2.关于亚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亚洲东南部,农业较发达,人口密集
B.图中M地气候严寒,人口较为稀疏
C.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D.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众多
[2024·聊城三模]读亚欧大陆人口分布示意图及45°N纬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据图可知,亚欧大陆人口稠密区位于( )
①中低纬度地区 ②内陆地区 ③沿海地区
④平原 ⑤高原山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4.图中45°N纬线经过的大陆地区( )
A.东侧季风气候显著
B.纬度是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C.西侧为地中海气候
D.自西向东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愈加典型
[2024·太原期末]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下列关于亚洲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C.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
D.主要问题是老龄化
6.关于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及其主要原因的表述,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东南亚人口稀疏—海拔高
B.西亚人口稠密—纬度低
C.北亚人口稀疏—气候寒冷
D.南亚人口稀疏—气候湿热
[2024·枣庄期末]如图为亚洲分区图,读图,完成7~9题。
第7~9题图
7.印度尼西亚处于(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8.亚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中亚
9.亚洲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最为发达的是(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北亚
[2024·菏泽期末]亚洲古文明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图为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位置图。读图,完成10~11题。
第10~11题图
10.亚洲古文明多姿多彩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自然环境多样
C.海陆交通便利
D.人口数量众多
11.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主要分布在( )
A.河流中下游平原 B.中高纬度地区
C.亚洲大陆内部 D.热带地区
12.[2024·太原期末]在学习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亚洲和北美洲”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第12题图
探究一:知位置
(1)说出亚洲与北美洲海陆位置的相同点。
(2)从纬度位置看,说出图中两大洲主要位于的热量带和纬度带。
探究二:析环境
(3)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
(4)说出北美洲示意图中山脉A、河流B的名称。
探究三:晓人文
(5)分析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第二节 人文环境
[2024·烟台期末]读亚洲地理位置与人口密度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亚洲三面临海,东邻大西洋
B.亚洲与北美洲、欧洲和非洲陆上接壤相邻
C.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亚洲跨纬度较广,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解析:亚洲三面临海,东临太平洋;亚洲仅与两个大洲陆上接壤相邻,分别是欧洲和非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跨纬度较广,拥有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2.关于亚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亚洲东南部,农业较发达,人口密集
B.图中M地气候严寒,人口较为稀疏
C.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D.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众多
解析:亚洲南部和东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图中M地位于北极圈以北,气候严寒,人口较为稀疏;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只有日本、韩国为发达国家,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024·聊城三模]读亚欧大陆人口分布示意图及45°N纬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据图可知,亚欧大陆人口稠密区位于( C )
①中低纬度地区 ②内陆地区 ③沿海地区
④平原 ⑤高原山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解析:据图可知,亚欧大陆人口稠密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内陆地区、高原山地人口较稀疏。
4.图中45°N纬线经过的大陆地区( A )
A.东侧季风气候显著
B.纬度是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C.西侧为地中海气候
D.自西向东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愈加典型
解析: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45°N纬线经过的大陆东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海陆位置是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西向东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愈加典型。
[2024·太原期末]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下列关于亚洲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C.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
D.主要问题是老龄化
解析:非洲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亚洲人口总数约为4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亚洲人口整体增长较快,老龄化不是主要人口问题。
6.关于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及其主要原因的表述,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C )
A.东南亚人口稀疏—海拔高
B.西亚人口稠密—纬度低
C.北亚人口稀疏—气候寒冷
D.南亚人口稀疏—气候湿热
解析:东南亚和南亚以热带气候为主,水热充足,人口稠密;西亚因气候干旱,人口稀疏;北亚因纬度较高,冬季气候极其寒冷,人口稀疏。
[2024·枣庄期末]如图为亚洲分区图,读图,完成7~9题。
第7~9题图
7.印度尼西亚处于( B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8.亚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D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中亚
9.亚洲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最为发达的是( A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北亚
[2024·菏泽期末]亚洲古文明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图为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位置图。读图,完成10~11题。
第10~11题图
10.亚洲古文明多姿多彩的主要原因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自然环境多样
C.海陆交通便利
D.人口数量众多
解析: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居民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古文明多姿多彩和经济发展水平、海陆交通便利关系不大,人口数量众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11.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主要分布在( A )
A.河流中下游平原 B.中高纬度地区
C.亚洲大陆内部 D.热带地区
解析: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位于亚洲的文明古国有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读图可知,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中高纬度地区、亚洲大陆内部无古文明发祥地分布;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12.[2024·太原期末]在学习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亚洲和北美洲”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第12题图
探究一:知位置
(1)说出亚洲与北美洲海陆位置的相同点。
答案:都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
(2)从纬度位置看,说出图中两大洲主要位于的热量带和纬度带。
答案:北温带、中纬度。
探究二:析环境
(3)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
答案:中部高,四周低。
(4)说出北美洲示意图中山脉A、河流B的名称。
答案: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
探究三:晓人文
(5)分析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答案:地处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人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