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9 20:31:25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2022·大连模拟]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地跨寒、温、热三带,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东、南、北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D.跨经度最大,东西距离最长
[2023·吉安期末]读亚洲在世界位置示意图,完成2~4题。
第2~4题图
2.亚洲和非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赤道穿过亚洲的东南部,据此可判断( )
A.亚洲地跨南北半球
B.亚洲地跨东西半球
C.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4.亚洲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由此能判断出亚洲缺少( )
A.北温带和北寒带
B.北温带和热带
C.热带
D.南温带和南寒带
5.[2024·灯塔期中]亚洲地域辽阔,按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读亚洲分区简图,下列序号代表的亚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①—南亚 B.②—东亚
C.④—中亚 D.⑥—西亚
6.[2022·合肥模拟]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时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其跨纬度广
B.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无热带
C.亚洲最大的半岛是印度半岛
D.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2023·沈阳期末]亚洲,全称“亚细亚洲”。如图是亚洲位置图。读图,完成7~8 题。
第7~8题图
7.没有穿过亚洲的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8.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半球位置看: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太平洋东面,印度洋北面
C.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D.从相对位置看:苏伊士运河以西,乌拉尔山脉以东,欧洲以南
[2024·海南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宗旨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读亚洲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按地理方位划分,2024年年会承办地位于( )
A.东亚 B.南亚 C.西亚 D.中亚
10.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干燥
B.水能资源丰富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全年降水丰沛
[2024·汕头期末]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势起伏情况。读沿30°N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完成11~12题。
第11~12题图
11.图中,沿30°N亚洲地势特点是( )
A.东南高,西北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东西低 D.西高东低
12.关于亚洲地形地势特征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使干旱区面积广大
B.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C.使季风区面积广大
D.使东西部之间交通便利
[2024·吉林期末]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4.图中四个地理区域与其所属气候组合正确的是( )
A.A——热带沙漠气候
B.B——热带雨林气候
C.C——温带季风气候
D.D——寒带气候
[2024·济南期末]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读图,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15.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C.亚洲文明古国均分布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D.外流河呈放射状,流向大海,内流河流域面积更大
16.亚洲东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
17.[2024·赤峰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认知是同学们必备的一项素养。分析一个区域主要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从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人文等地理要素,分析各要素间的联系,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下面以亚洲为例来分析。图1是亚洲地形类型结构图,图2是亚洲沿30°N纬线和80°E经线地形剖面图,图3是亚洲不同地区景观图,图4是亚洲气候图。
第17题图
(1)知位置:根据图中信息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
(2)看地形:根据图1看出亚洲地形类型以 为主,从图2沿80°E经线地形剖面图看出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
(3)析气候:从图4看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图中②③④气候类型看出亚洲气候具有 的特点:图4中①③④三地比较,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填序号)。
(4)识水系:受地势的影响,亚洲东部的长江流向有何特点。 自西向东流。
(5)探生活:图3景观表现了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请从甲、乙景观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服饰或民居等生活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图4简要说明当地居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8.[2024·锦州期末]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广袤的土地和众多人口也使得亚洲成为世界上文化最灿烂的大洲。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沿着30°N和80°E对亚洲展开探究,读亚洲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植物,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为水稻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青稞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一般3—5月播种,7—9月收割,在最暖月平均温度接近10 ℃,日平均温度高于5 ℃的延续日数仅120天的高寒地区,青稞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适合在温带地区生长,喜欢阳光,是长日照作物,每天需要八到十二小时的光照,耐旱耐寒。
第18题图
【30°N沿线的地理差异】
(1)从太平洋沿岸出发,沿30°N线一路向西发现亚洲的地形地势变化极为明显,该沿线地势总体特征表现为: 。由此可推测,长江的流向为 。
(2)亚洲30°N线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区中,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影响因素是 。
【80°E沿线的地理差异】
(3)从印度洋沿岸出发,沿80°E线一路向北到达 洋沿岸,受纬度位置影响,恒河平原降水量远 (大于/小于)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80°E线自南向北穿过地区的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青稞、小麦,任选其中一个地形区,结合资料卡分析该粮食作物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面积最大 多彩文明】
(5)探究可知亚洲是跨 (经度/纬度)最广的大洲,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读图分析亚洲三大文明发展的共同自然环境优势有: (写出两点)。
19.[2024·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该国正在实施一项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生产高达5吉瓦的经济高效且环保的太阳能, 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在该国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市西北约50千米的辽阔荒原上,由于当地风沙大、雪季长,在这里建设光伏电厂起初并不被看好。中国项目组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出了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大型光伏智慧电厂方案。在占地约450万平方米的项目现场,带有“绿色清扫”功能机器人的光伏板上,太阳辐射的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变为电能。作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又一合作亮点,该项目得到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将显著缓解当地用电紧张局面,并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图1为乌兹别克斯坦地理位置图,图2为撒马尔罕气候资料图,图3为撒马尔罕光伏项目景观图。
 
第19题图
(1)描述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理位置。
(2)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3)请指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有效措施。
(4)说出光伏项目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积极影响。第一节 自然环境
1.[2022·大连模拟]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第1题图
A.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地跨寒、温、热三带,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东、南、北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D.跨经度最大,东西距离最长
解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西与欧洲接壤,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南极洲跨经度最大,亚洲东西距离最长。
[2023·吉安期末]读亚洲在世界位置示意图,完成2~4题。
第2~4题图
2.亚洲和非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B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解析: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非洲濒临印度洋、大西洋,所以亚洲和非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印度洋。
3.赤道穿过亚洲的东南部,据此可判断( A )
A.亚洲地跨南北半球
B.亚洲地跨东西半球
C.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解析:赤道穿过亚洲的东南部,据此可判断亚洲地跨南北半球,因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穿过亚洲的东南部,不能判断亚洲地跨东西半球,也不能判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更不能判断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4.亚洲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由此能判断出亚洲缺少( D )
A.北温带和北寒带
B.北温带和热带
C.热带
D.南温带和南寒带
5.[2024·灯塔期中]亚洲地域辽阔,按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读亚洲分区简图,下列序号代表的亚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B )
第5题图
A.①—南亚 B.②—东亚
C.④—中亚 D.⑥—西亚
6.[2022·合肥模拟]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亚洲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时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其跨纬度广
B.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无热带
C.亚洲最大的半岛是印度半岛
D.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2023·沈阳期末]亚洲,全称“亚细亚洲”。如图是亚洲位置图。读图,完成7~8 题。
第7~8题图
7.没有穿过亚洲的是( D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8.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从半球位置看: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太平洋东面,印度洋北面
C.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D.从相对位置看:苏伊士运河以西,乌拉尔山脉以东,欧洲以南
[2024·海南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宗旨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读亚洲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按地理方位划分,2024年年会承办地位于( A )
A.东亚 B.南亚 C.西亚 D.中亚
解析:由所学可知,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由材料可知,2024年年会承办地位于海南省,地处东亚地区。
10.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C )
A.气候炎热干燥
B.水能资源丰富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全年降水丰沛
解析: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当地人以捕鱼为生;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024·汕头期末]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势起伏情况。读沿30°N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完成11~12题。
第11~12题图
11.图中,沿30°N亚洲地势特点是( C )
A.东南高,西北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东西低 D.西高东低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显示沿30°N亚洲的地势自西向东是低—高—低,中部多高原和山地,东西部多平原和盆地,故地势为中部高,东西低。
12.关于亚洲地形地势特征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B )
A.使干旱区面积广大
B.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C.使季风区面积广大
D.使东西部之间交通便利
解析:亚洲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辐射流淌,河流流经地势起伏大的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亚洲干旱区面积广大主要是因为其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与地形地势特征关系不大;亚洲季风区面积广大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与地形地势特征没有直接关系;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使得山地、高原众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部之间的交通。
[2024·吉林期末]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D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加上复杂多样的地形地势,干湿差异悬殊,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总体上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显著。
14.图中四个地理区域与其所属气候组合正确的是( D )
A.A——热带沙漠气候
B.B——热带雨林气候
C.C——温带季风气候
D.D——寒带气候
解析: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B地位于南亚的恒河三角洲,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C地位于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D地位于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北极圈内,为寒带气候。
[2024·济南期末]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读图,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15.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C.亚洲文明古国均分布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D.外流河呈放射状,流向大海,内流河流域面积更大
解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外,气候类型都有分布。其中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文明古国有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其中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分布在亚热带,而中国分布在暖温带的华北平原;内流河流域面积小于外流河的流域面积。
16.亚洲东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B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
解析: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成为冷空气的聚集地,气压高,冷空气自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增温迅速,气压低,而海洋气压相对较高,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因此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17.[2024·赤峰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认知是同学们必备的一项素养。分析一个区域主要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从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人文等地理要素,分析各要素间的联系,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下面以亚洲为例来分析。图1是亚洲地形类型结构图,图2是亚洲沿30°N纬线和80°E经线地形剖面图,图3是亚洲不同地区景观图,图4是亚洲气候图。
第17题图
(1)知位置:根据图中信息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
答案: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跨低、中、高纬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2)看地形:根据图1看出亚洲地形类型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从图2沿80°E经线地形剖面图看出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南北低。
(3)析气候:从图4看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图中②③④气候类型看出亚洲气候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图4中①③④三地比较,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④(填序号)。
(4)识水系:受地势的影响,亚洲东部的长江流向有何特点。 自西向东流。
(5)探生活:图3景观表现了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请从甲、乙景观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服饰或民居等生活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图4简要说明当地居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甲图反映的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居民生活,当地气候寒冷,人们身着毛皮服装,有利于防寒,用狗拉雪橇出行。
乙图反映的是生活在东南亚的居民生活场景,当地气候湿热,传统民居为高脚屋,下层架空,利于防潮、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18.[2024·锦州期末]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广袤的土地和众多人口也使得亚洲成为世界上文化最灿烂的大洲。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沿着30°N和80°E对亚洲展开探究,读亚洲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植物,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为水稻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青稞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一般3—5月播种,7—9月收割,在最暖月平均温度接近10 ℃,日平均温度高于5 ℃的延续日数仅120天的高寒地区,青稞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适合在温带地区生长,喜欢阳光,是长日照作物,每天需要八到十二小时的光照,耐旱耐寒。
第18题图
【30°N沿线的地理差异】
(1)从太平洋沿岸出发,沿30°N线一路向西发现亚洲的地形地势变化极为明显,该沿线地势总体特征表现为:中间高,东西低(低-高-低)。由此可推测,长江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2)亚洲30°N线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区中,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影响因素是地形。
【80°E沿线的地理差异】
(3)从印度洋沿岸出发,沿80°E线一路向北到达北冰洋沿岸,受纬度位置影响,恒河平原降水量远大于(大于/小于)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80°E线自南向北穿过地区的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青稞、小麦,任选其中一个地形区,结合资料卡分析该粮食作物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答案:恒河平原,主要种植水稻,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或者气候湿热,或水热条件优越);
青藏高原,主要种植青稞,耐寒,适应高寒环境;
西西伯利亚平原,主要种植小麦,耐旱耐寒,夏季光照时间长等。(答出一种即可)
【面积最大 多彩文明】
(5)探究可知亚洲是跨纬度(经度/纬度)最广的大洲,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读图分析亚洲三大文明发展的共同自然环境优势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热量适宜等(答出两点,意思相似即可)(写出两点)。
19.[2024·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该国正在实施一项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生产高达5吉瓦的经济高效且环保的太阳能, 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在该国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市西北约50千米的辽阔荒原上,由于当地风沙大、雪季长,在这里建设光伏电厂起初并不被看好。中国项目组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出了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大型光伏智慧电厂方案。在占地约450万平方米的项目现场,带有“绿色清扫”功能机器人的光伏板上,太阳辐射的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变为电能。作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又一合作亮点,该项目得到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将显著缓解当地用电紧张局面,并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图1为乌兹别克斯坦地理位置图,图2为撒马尔罕气候资料图,图3为撒马尔罕光伏项目景观图。
 
第19题图
(1)描述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理位置。
答案: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纬度位置:位于北温带和中纬度;海陆位置:位于中亚地区;相对位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等国接壤。
(2)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地广人稀,荒原辽阔;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充足;政策支持;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合作。
(3)请指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有效措施。
答案:困难:风沙大;雪季长;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成本高。
解决措施:采取风沙防护措施;采用耐寒、耐风沙的光伏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合理的人员和物资运输计划。
(4)说出光伏项目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积极影响。
答案:缓解用电紧张局面;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吸引外资和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