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低空经济一般是指在1 000米以下空域,利用低空飞行器进行载人、载货等多场景飞行的经济行为。在低空经济领域,美国起步早,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美国低空经济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流物流量大
C.对外交通便利 D.产业基础雄厚
读甲、乙两国位置、轮廓示意图,完成2~4题。
第2~4题图
2.下列有关两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领土均地跨两大洲、国土面积广大
B.乙国属于拉丁美洲
C.两国的首都分别是莫斯科、纽约
D.两国之间的交流被称为“南南合作”
3.甲国最主要的农业区分布在①处,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土壤
C.热量 D.人口
4.关于乙国的农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B.图2体现出其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程度高
C.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附近
D.最可能从巴西进口咖啡等热带农产品
ChatGPT是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OpenAI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业务。读美国旧金山位置示意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下列图片最能反映旧金山工业特色的是( )
6.旧金山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
①高等院校众多 ②科学技术先进 ③地形平坦开阔 ④廉价劳动力数量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读图,完成7~8题。
第7~8题图
7.“硅谷”的电子工业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沿山脉地区
C.高等学校附近 D.河流附近
8.“硅谷”的电子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便利的水上交通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众多的科技人才
精准农业发源于美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的新型农业。如图为美国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美国占世界比重最大的是( )
A.工业产值 B.信息产业产值
C.农业产值 D.国内生产总值
10.实行精准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农业物资如农药、化肥、水的投入
B.提高种粮的积极性
C.精准投入农业物资,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D.增加农民收入
读巴西矿产和人口分布图,完成11~12题。
第11~12题图
11.巴西北部的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温带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2.图中信息说明,巴西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主要是( )
①钢铁工业 ②食品工业 ③石油化学工业 ④机械制造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由图可知,巴西煤、铁、锰、金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如图是巴西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据图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北部平原人口多 B.北部平原气候湿热
C.高原比平原气候凉爽 D.东南沿海工农业发达
14.巴西的热带雨林经过了开发与保护的过程。对于巴西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发是为了迁移人口
B.开发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C.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保护是为了改善印第安人的生存条件
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探究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因素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了巴西组图。读图,完成15~17题。
第15~17题图
15.以下是同学们对巴西铁路分布的归纳,正确的是( )
①主要分布在中部 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③主要分布在平原 ④主要分布在高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据图推测,下列要素中对巴西铁路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
A.河流 B.矿产 C.人口 D.城市
17.图中巴西的北部没有铁路分布,主要原因可能是这里( )
①地形崎岖,施工难度大 ②农矿资源较少 ③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④经济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7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与巴西总统卢拉就预防亚马孙雨林火灾问题进行会谈。佩特罗表示希望与卢拉在亚马孙地区联合成立国际统一指挥所,共同保护亚马孙雨林。读亚马孙雨林位置示意图,完成18~20题。
第18~20题图
18.亚马孙雨林位于( )
A.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美洲
19.亚马孙雨林带来的生态效益不包括( )
A.提供木材 B.保护土壤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20.亚马孙雨林主要分布国——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
A.白色人种多 B.混血人种数量多
C.黑色人种多 D.黄色人种多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过去,穿越北冰洋的北极航道很少通航,商业价值并不明显;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未来北极航道的通航时间会大大延长。如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第21~22题图
21.在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2.未来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变暖 B.大陆漂移 C.人口增长 D.极地科考
23.2022年5月7日,南极考察队越冬气象队员结束了18个月的科考,随雪龙船返回上海。科考队员凌新锋和武维刚对记者讲述了自己难忘的南极工作经历。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下列不可能是科考队员经历的是( )
第23题图
A.去观测站点时顺风被吹着走,“刹不住车”;返回时逆风无法前行,最后几乎是爬着回来的
B.同一个维修步骤,在国内几分钟就可以做完了,在这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手暖一下就出来干,干一会儿再戴手套暖一下,如此循环”
C.某次外出,雪越下越大,风也开始变大,能见度不足10米,只能通过手持CPS定位测量仪来辨别方向
D.雨太大,迅速上涨的积水几乎淹过科考站门前的台阶,队员们及时装了沙袋堵在门前
通过温室栽培,南极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如图示意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读图,完成24~25题。
第24~25题图
24.南极智慧温室大棚有效改善当地蔬菜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热量不足 B.降水不足
C.地形崎岖 D.光照不足
25.南极智慧温室大棚底部架空,其目的是( )
A.防暴雨洪水进入 B.防大风积雪掩埋
C.防紫外线辐射 D.放置生产农具
2024年,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26~27题。
第26~27题图
26.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秦岭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27.下列关于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站纬度位置最低 B.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位置最南的是昆仑站 D.位于南极点正南方向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下图),完成28~30题。
第28~30题图
28.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大西洋沿岸
B.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C.是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D.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29.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30.秦岭站建成的意义( )
①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②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
③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 ④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1旧金山气温和降水量图、图2旧金山位置图和图3美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第31题图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东北约180公里的天堂镇是著名的养老胜地,吸引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休闲、养老人口大量迁入,后来一场森林大火将其焚毁。
(1)美国东北部 资源丰富,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区。近年来,东北部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天堂镇的主要原因是天堂镇冬季 。该地的火灾易发生在 季。(6分)
巴旦木又名巴旦杏,原产于西班牙、希腊等地。全球80%左右的巴旦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种植,近年来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巴旦木运量居全球第三。
第31题图
(2)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巴旦木大量出口中国的主要原因,填写序号内容。(3分)
① ;② ;③ 。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同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双方就推动商业、经济、金融、出口管制等各领域合作进行磋商。
(3)中美两国经济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有 。(2分)
①充足的劳动力 ②先进的技术 ③雄厚的资金 ④广阔的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2月16日,继ChatGPT公布一年多后,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l(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业务)又公布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Sora,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创建逼真的视频。
(4)旧金山吸引人工智能产业在此布局的优势有 。(至少两条)(4分)
32.中国某汽车企业与巴西某集团成立一家中巴合资企业,厂址选在巴西人口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第32题图
(1)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巴西的首都A是 。(2分)
(2)亚马孙河流量大且流经地区地形平坦,但航运并不发达,试分析原因。(2分)
(3)巴西北部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 (植被),被称为“地球之肺”,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是 。(4分)
(4)中巴合资汽车公司厂址选择在圣保罗,读图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圣保罗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2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巴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北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分)
33.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建成,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左图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图,右图示意秦岭站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第33题图
探究一 科考时间
(1)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是 。(2分)
探究二 科考环境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的称号。
(2)南极地区气候恶劣,科考队员在执行考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2分)
(3)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3分)
探究三 绿色科考
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持绿色环保建站,考察中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坚定执行“绿色考察”理念。
(4)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其主要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 ;科考队员在“绿色考察”途中可以看到的南极洲代表性动物是 。(2分)
(5)简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4分)第十、十一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低空经济一般是指在1 000米以下空域,利用低空飞行器进行载人、载货等多场景飞行的经济行为。在低空经济领域,美国起步早,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美国低空经济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 D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流物流量大
C.对外交通便利 D.产业基础雄厚
读甲、乙两国位置、轮廓示意图,完成2~4题。
第2~4题图
2.下列有关两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领土均地跨两大洲、国土面积广大
B.乙国属于拉丁美洲
C.两国的首都分别是莫斯科、纽约
D.两国之间的交流被称为“南南合作”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俄罗斯,乙为美国。俄罗斯跨亚、欧两大洲,美国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乙国属于北美洲;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国之间的交流被称为“南北对话”。
3.甲国最主要的农业区分布在①处,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水源 B.土壤
C.热量 D.人口
解析:甲俄罗斯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业不发达,农业区分布在①处,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水源、土壤及人口不是俄罗斯农业分布在①处的主要影响因素。
4.关于乙国的农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B.图2体现出其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程度高
C.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附近
D.最可能从巴西进口咖啡等热带农产品
解析:乙美国是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图2体现出其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程度高;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附近;最可能从巴西进口咖啡等热带农产品。
ChatGPT是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OpenAI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业务。读美国旧金山位置示意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下列图片最能反映旧金山工业特色的是( C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金山是美国“硅谷”所在地,其电子信息工业发达,故能反映该地区工业特色的是笔记本电脑。
6.旧金山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D )
①高等院校众多 ②科学技术先进 ③地形平坦开阔 ④廉价劳动力数量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旧金山是美国“硅谷”所在地,该地区高等院校众多,集中了斯坦福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先进;地形平坦开阔属于自然条件,劳动力数量多不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有利条件。
“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读图,完成7~8题。
第7~8题图
7.“硅谷”的电子工业分布在( C )
A.沿海地区 B.沿山脉地区
C.高等学校附近 D.河流附近
解析: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最重要条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科技力量雄厚。
8.“硅谷”的电子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D )
A.便利的水上交通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众多的科技人才
解析:美国的硅谷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位于太平洋沿岸,该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里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才集中;便利的水上交通、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不是电子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精准农业发源于美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的新型农业。如图为美国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美国占世界比重最大的是( B )
A.工业产值 B.信息产业产值
C.农业产值 D.国内生产总值
10.实行精准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C )
A.增加农业物资如农药、化肥、水的投入
B.提高种粮的积极性
C.精准投入农业物资,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D.增加农民收入
读巴西矿产和人口分布图,完成11~12题。
第11~12题图
11.巴西北部的植被主要是( B )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温带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由图可知,巴西北部为亚马孙平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分布的植被主要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亚寒带针叶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
12.图中信息说明,巴西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主要是( C )
①钢铁工业 ②食品工业 ③石油化学工业 ④机械制造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由图可知,巴西煤、铁、锰、金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如图是巴西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据图推测,不正确的是( A )
A.北部平原人口多 B.北部平原气候湿热
C.高原比平原气候凉爽 D.东南沿海工农业发达
14.巴西的热带雨林经过了开发与保护的过程。对于巴西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开发是为了迁移人口
B.开发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C.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保护是为了改善印第安人的生存条件
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探究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因素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了巴西组图。读图,完成15~17题。
第15~17题图
15.以下是同学们对巴西铁路分布的归纳,正确的是( D )
①主要分布在中部 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③主要分布在平原 ④主要分布在高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据图推测,下列要素中对巴西铁路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A )
A.河流 B.矿产 C.人口 D.城市
17.图中巴西的北部没有铁路分布,主要原因可能是这里( B )
①地形崎岖,施工难度大 ②农矿资源较少 ③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④经济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7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与巴西总统卢拉就预防亚马孙雨林火灾问题进行会谈。佩特罗表示希望与卢拉在亚马孙地区联合成立国际统一指挥所,共同保护亚马孙雨林。读亚马孙雨林位置示意图,完成18~20题。
第18~20题图
18.亚马孙雨林位于( D )
A.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美洲
19.亚马孙雨林带来的生态效益不包括( A )
A.提供木材 B.保护土壤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20.亚马孙雨林主要分布国——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B )
A.白色人种多 B.混血人种数量多
C.黑色人种多 D.黄色人种多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过去,穿越北冰洋的北极航道很少通航,商业价值并不明显;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未来北极航道的通航时间会大大延长。如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第21~22题图
21.在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C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2.未来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气候变暖 B.大陆漂移 C.人口增长 D.极地科考
23.2022年5月7日,南极考察队越冬气象队员结束了18个月的科考,随雪龙船返回上海。科考队员凌新锋和武维刚对记者讲述了自己难忘的南极工作经历。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下列不可能是科考队员经历的是( D )
第23题图
A.去观测站点时顺风被吹着走,“刹不住车”;返回时逆风无法前行,最后几乎是爬着回来的
B.同一个维修步骤,在国内几分钟就可以做完了,在这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手暖一下就出来干,干一会儿再戴手套暖一下,如此循环”
C.某次外出,雪越下越大,风也开始变大,能见度不足10米,只能通过手持CPS定位测量仪来辨别方向
D.雨太大,迅速上涨的积水几乎淹过科考站门前的台阶,队员们及时装了沙袋堵在门前
通过温室栽培,南极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如图示意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读图,完成24~25题。
第24~25题图
24.南极智慧温室大棚有效改善当地蔬菜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
A.热量不足 B.降水不足
C.地形崎岖 D.光照不足
25.南极智慧温室大棚底部架空,其目的是( B )
A.防暴雨洪水进入 B.防大风积雪掩埋
C.防紫外线辐射 D.放置生产农具
解析: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迎风面的飞雪堆积并利于大风通过,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
2024年,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26~27题。
第26~27题图
26.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秦岭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解析: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多选择在2月,是因为2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开展;5月、8月和10月南极气温较低且黑夜时间较长,不利于开展科学考察。
27.下列关于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秦岭站纬度位置最低 B.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位置最南的是昆仑站 D.位于南极点正南方向
解析: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纬度位置最低;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所以位置最南的是昆仑站;均位于南极点正北方向。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下图),完成28~30题。
第28~30题图
28.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位于大西洋沿岸
B.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C.是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D.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析:读图分析,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在经纬网地图中,要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判断方向,该图为南半球,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是昆仑站;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29.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 C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解析:昆仑站离南极点近,方向更靠南,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北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旋转,故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东方。综上所述,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
30.秦岭站建成的意义( B )
①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②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
③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 ④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秦岭站的建成,助力于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利于加强对南极地区的海洋观测和研究;其建成并不是为了开发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秦岭站的建成有利于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1旧金山气温和降水量图、图2旧金山位置图和图3美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第31题图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东北约180公里的天堂镇是著名的养老胜地,吸引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休闲、养老人口大量迁入,后来一场森林大火将其焚毁。
(1)美国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区。近年来,东北部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天堂镇的主要原因是天堂镇冬季温和多雨。该地的火灾易发生在夏季。(6分)
巴旦木又名巴旦杏,原产于西班牙、希腊等地。全球80%左右的巴旦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种植,近年来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巴旦木运量居全球第三。
第31题图
(2)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巴旦木大量出口中国的主要原因,填写序号内容。(3分)
①15;②充足;③市场。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同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双方就推动商业、经济、金融、出口管制等各领域合作进行磋商。
(3)中美两国经济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有D。(2分)
①充足的劳动力 ②先进的技术 ③雄厚的资金 ④广阔的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2月16日,继ChatGPT公布一年多后,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l(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业务)又公布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Sora,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创建逼真的视频。
(4)旧金山吸引人工智能产业在此布局的优势有靠近美国“硅谷”,高等院校多,人才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至少两条)(4分)
32.中国某汽车企业与巴西某集团成立一家中巴合资企业,厂址选在巴西人口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第32题图
(1)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巴西的首都A是巴西利亚。(2分)
(2)亚马孙河流量大且流经地区地形平坦,但航运并不发达,试分析原因。(2分)
答案: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流域内人口稀少,城市少,经济欠发达,航运需求量小。
(3)巴西北部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植被),被称为“地球之肺”,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是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4分)
(4)中巴合资汽车公司厂址选择在圣保罗,读图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圣保罗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2分)
答案:自然条件:矿产资源(铁矿)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大。
(5)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巴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北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分)
答案:热带雨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日渐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33.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建成,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左图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图,右图示意秦岭站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第33题图
探究一 科考时间
(1)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是此时段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考。(2分)
探究二 科考环境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的称号。
(2)南极地区气候恶劣,科考队员在执行考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酷寒、干燥(或多狂风)。(2分)
(3)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3分)
答案:避免被积雪掩埋。
探究三 绿色科考
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持绿色环保建站,考察中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坚定执行“绿色考察”理念。
(4)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其主要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太平洋;科考队员在“绿色考察”途中可以看到的南极洲代表性动物是企鹅。(2分)
(5)简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4分)
答案: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国际形象;科研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