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科学考察
[2024·宿迁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读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1~3题。
第1~3题图
1.秦岭站( C )
A.濒临大西洋
B.位于北寒带
C.大致位于(75°S,163°E)
D.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
2.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D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3.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A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解析:南极地区气候酷寒,需要穿戴好防寒衣物;南极地区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具;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为保护地球上唯一一块净土,南极地区的垃圾要带走,不能就地掩埋。
[2024·菏泽中考]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如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4~5题。
第4~5题图
4.“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A )
A.东海、太平洋 B.渤海、太平洋
C.黄海、大西洋 D.南海、大西洋
解析:读图可知,上海濒临我国东海,秦岭站濒临太平洋,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到达秦岭站建设区域,需要依次经过东海、太平洋。
5.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B )
A.漫漫长夜 B.寒风凛冽
C.烈日炎炎 D.阴雨连绵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秦岭站建设期间属于南极的暖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大陆纬度高,多狂风,降水稀少,建站时面临的挑战有气候酷寒,暴雪天气多,降水稀少。
[2024·苏州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第6~8题图
6.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D )
A.节约建筑材料 B.降低建设难度
C.便于通风透气 D.防风与抗雪埋
7.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C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8.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C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许昌期中]自南极被发现以来,这片广袤而神秘的白色世界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2024年2月7日,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上,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建成。读图,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秦岭站濒临的海洋是( C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10.南极洲的面积大于( B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11.[2024·福建中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北极东北航线可保持季节性通航。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1)北极东北航线位于北冰洋,处于A亚洲和欧洲的北部沿岸,正成为世界新航线。
(2)读图2可知,与1月比,7月穿过北极东北航线的船舶数量较多,其自然原因是7月水温较高,海冰较少,通航里程较长。
某研究者认为,北极东北航线的新型运输模式可选择俄罗斯的普罗维杰尼亚和挪威的卑尔根分别作为东、西部支点港口,激发港口的运输能力。
普罗维杰尼亚港口与卑尔根港口信息对比
(3)与普罗维杰尼亚港相比,指出卑尔根港在自然条件、港口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答案:卑尔根港口的优势:海岸线更长;无冰期时间更长,全年无结冰期;有铁路站点,运输方式更多样;存储空间更大。
12.[2024·连云港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第12题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海洋(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50 ℃,年平均降水量55 mm,年平均风速17~18 m/s,最大风速可达100 m/s。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第12题图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答案:南极地区多大风,地表有积雪,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防风、抗雪埋等。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酷寒、烈风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保护极地环境的建站理念。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科学考察
[2024·宿迁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读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1~3题。
第1~3题图
1.秦岭站( )
A.濒临大西洋
B.位于北寒带
C.大致位于(75°S,163°E)
D.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
2.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3.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2024·菏泽中考]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如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4~5题。
第4~5题图
4.“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东海、太平洋 B.渤海、太平洋
C.黄海、大西洋 D.南海、大西洋
5.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A.漫漫长夜 B.寒风凛冽
C.烈日炎炎 D.阴雨连绵
[2024·苏州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第6~8题图
6.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建筑材料 B.降低建设难度
C.便于通风透气 D.防风与抗雪埋
7.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8.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许昌期中]自南极被发现以来,这片广袤而神秘的白色世界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2024年2月7日,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上,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建成。读图,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秦岭站濒临的海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10.南极洲的面积大于(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11.[2024·福建中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北极东北航线可保持季节性通航。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1)北极东北航线位于 洋,处于A 洲和欧洲的北部沿岸,正成为世界新航线。
(2)读图2可知,与1月比,7月穿过北极东北航线的船舶数量较 ,其自然原因是7月水温较 ,海冰较少,通航里程较 。
某研究者认为,北极东北航线的新型运输模式可选择俄罗斯的普罗维杰尼亚和挪威的卑尔根分别作为东、西部支点港口,激发港口的运输能力。
普罗维杰尼亚港口与卑尔根港口信息对比
(3)与普罗维杰尼亚港相比,指出卑尔根港在自然条件、港口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12.[2024·连云港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第12题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 (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 (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50 ℃,年平均降水量55 mm,年平均风速17~18 m/s,最大风速可达100 m/s。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第12题图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 、 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 的建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