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一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铜仁期末]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开幕,8月11日闭幕。读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据图分析,法国巴黎的气候特点是( B )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2.欧洲西部地区人们喜食牛羊肉和乳产品,这种饮食结构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畜牧业发达
C.地中海气候广布 D.种植业发达
解析: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盛产奶酪,故人们喜食牛羊肉和乳产品。
[2024·牡丹江模拟]读欧洲西部区域简图及伦敦、华沙气候资料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通过对比伦敦与华沙的气候图,欧洲西部气温和降水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
是( C )
①年降水量变大 ②年降水量变小
③气温年较差变大 ④气温年较差变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读图,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华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从沿海的伦敦到内陆的华沙,年降水量变小、气温年较差变大,气候从海洋性过渡到大陆性。
4.受气候条件影响,英国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C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解析: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这种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牧草的生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23·株洲中考]气候会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塔斯马尼亚岛的气候类型是( D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据图可知,塔斯马尼亚岛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
6.根据气候推测,澳大利亚人口最稀疏、城市最少的地区是( C )
A.东北部地区 B.东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南部地区
解析:据图可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气候干旱,不适合人类居住,是澳大利亚人口最稀疏、城市最少的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尤其是东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人口、城市比较密集。
7.[2024·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椰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面包”
项目背景——某中学的地理课上,老师带来了朋友从沙特阿拉伯寄回的椰枣请同学们品尝,同学们纷纷感叹好甜、好糯,与我们常吃的大枣有相似又有不同。为此同学们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 收集信息
第7题图
(1)若有一批椰枣从沙特阿拉伯达曼运往我国广州,同学们设计了一条最近的海上运输线路,请你说出其依次经过的海域和海峡。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2)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沙特阿拉伯所在亚洲分区 ①西亚
传统服饰 阿拉伯长袍、白色头巾
传统交通工具 ②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传统民居 具有③墙厚、窗小、顶平的特点
任务二 探究思考
椰枣营养丰富,有“沙漠面包”之称。其果树枣椰耐高温、耐干旱、喜阳光,适合种植在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哈萨绿洲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拥有这一地区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椰枣产地。作为一处独特的地理文化景观,哈萨绿洲还是人类与环境相处的典范。
第7题图
(3)枣椰树被称为“头长在火中,脚浸在水中”的果树。简述哈萨绿洲盛产椰枣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哈萨绿洲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积累;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性好等。
任务三 成果展示
(4)有人建议沙特阿拉伯应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理由: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增加椰枣出口量,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椰枣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不赞同。理由: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燥,降水少,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大量引用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破坏原有的地理文化景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类型二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南宁期末]了解非洲,肯尼亚是最好的起点。它位于非洲东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公司承建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下图为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第8~9题图
8.蒙内铁路修建遇到的困难主要是( B )
A.全年多雨 B.地形复杂
C.终年冻土 D.劳动力不足
解析:蒙内铁路修建路线经过了非洲的热带草原区,这里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没有全年多雨的现象;蒙内铁路修建过程中,要穿越山地、大裂谷,地势起伏大,且沿途多草原,土壤疏松,地基不稳,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施工难度;肯尼亚地处热带地区,没有终年冻土;非洲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9.蒙内铁路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D )
A.减少矿产资源的开发
B.阻隔动物迁徙
C.大大提高货物运输成本
D.促进蒙巴萨港港口发展
解析:蒙内铁路通车带动肯尼亚工业的发展,增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铁路的通车可能阻隔动物迁徙,影响非洲动物的生存环境,这是铁路发展的不利影响;蒙内铁路的通车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货物运输成本;蒙内铁路通车,连接了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促进蒙巴萨港港口发展。
类型三 河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烟台中考]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有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两条主要支流。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根据资料完成10~12题。
第10~12题图
10.以下对尼罗河水文特征的推测,与事实相吻合的是( D )
A.河口流速最快
B.4、5月份水量最大
C.有凌汛现象
D.水位季节变化大
解析:尼罗河河口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流速缓慢;读图可知,尼罗河发源地降水较为丰富的时间是7、8月份,故尼罗河水量最大是7、8月份;尼罗河流域大多为热带,没有凌汛现象;尼罗河的水量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水位季节变化大。
11.历史上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A )
①增加了土壤肥力 ②扩大了灌溉面积
③改变了作物熟制 ④带动了旅游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增加了土壤肥力,泛滥淹没很多土地,扩大了灌溉面积;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不能改变作物熟制、不能带动旅游发展。
12.随着尼罗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域内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缓解用水紧张,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B )
①各国争相修建水库水坝拦截河水
②各国通过对话签署水源分配协议
③种植耐旱作物
④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各国通过对话签署水源分配协议,合理分配水资源;种植耐旱作物,减少消耗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滴灌、喷灌等,能缓解用水紧张;各国争相修建水库水坝拦截河水容易发生矛盾,引发战争。
13.[2024·贵阳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气候特征、河流分布等影响,西亚水资源匮乏。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西亚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如使用滴灌技术等。沙特阿拉伯曾经为种植农作物,在沙漠中抽取地下水并采用喷灌技术建成圆形农场,但目前已控制圆形农场数量。左图为西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沙特阿拉伯圆形农场景观。
第13题图
(1)说出西亚水资源匮乏的表现。
答案:国境内几乎全为无流区。
(2)指出西亚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答案:集中在沿海地区、河流沿岸以及山麓地区。
(3)列举西亚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采取的措施。
答案: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海水淡化等。
(4)沙特阿拉伯控制圆形农场数量的原因。
答案:过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作物会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圆形农场建设成本较高,且经济效益较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类型一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铜仁期末]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开幕,8月11日闭幕。读图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据图分析,法国巴黎的气候特点是( )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欧洲西部地区人们喜食牛羊肉和乳产品,这种饮食结构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畜牧业发达
C.地中海气候广布 D.种植业发达
[2024·牡丹江模拟]读欧洲西部区域简图及伦敦、华沙气候资料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通过对比伦敦与华沙的气候图,欧洲西部气温和降水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
是( )
①年降水量变大 ②年降水量变小
③气温年较差变大 ④气温年较差变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受气候条件影响,英国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2023·株洲中考]气候会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塔斯马尼亚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6.根据气候推测,澳大利亚人口最稀疏、城市最少的地区是( )
A.东北部地区 B.东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南部地区
7.[2024·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椰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面包”
项目背景——某中学的地理课上,老师带来了朋友从沙特阿拉伯寄回的椰枣请同学们品尝,同学们纷纷感叹好甜、好糯,与我们常吃的大枣有相似又有不同。为此同学们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 收集信息
第7题图
(1)若有一批椰枣从沙特阿拉伯达曼运往我国广州,同学们设计了一条最近的海上运输线路,请你说出其依次经过的海域和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 →南海。
(2)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沙特阿拉伯所在亚洲分区 ①
传统服饰 阿拉伯长袍、白色头巾
传统交通工具 ② ,被称为“沙漠之舟”
传统民居 具有③ 的特点
任务二 探究思考
椰枣营养丰富,有“沙漠面包”之称。其果树枣椰耐高温、耐干旱、喜阳光,适合种植在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哈萨绿洲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拥有这一地区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椰枣产地。作为一处独特的地理文化景观,哈萨绿洲还是人类与环境相处的典范。
第7题图
枣椰树被称为“头长在火中,脚浸在水中”的果树。简述哈萨绿洲盛产椰枣的有利自然条件。
任务三 成果展示
(4)有人建议沙特阿拉伯应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类型二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南宁期末]了解非洲,肯尼亚是最好的起点。它位于非洲东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公司承建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下图为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第8~9题图
8.蒙内铁路修建遇到的困难主要是( )
A.全年多雨 B.地形复杂
C.终年冻土 D.劳动力不足
9.蒙内铁路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减少矿产资源的开发
B.阻隔动物迁徙
C.大大提高货物运输成本
D.促进蒙巴萨港港口发展
类型三 河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烟台中考]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有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两条主要支流。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根据资料完成10~12题。
第10~12题图
10.以下对尼罗河水文特征的推测,与事实相吻合的是( )
A.河口流速最快
B.4、5月份水量最大
C.有凌汛现象
D.水位季节变化大
11.历史上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
①增加了土壤肥力 ②扩大了灌溉面积
③改变了作物熟制 ④带动了旅游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随着尼罗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域内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缓解用水紧张,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①各国争相修建水库水坝拦截河水
②各国通过对话签署水源分配协议
③种植耐旱作物
④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24·贵阳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气候特征、河流分布等影响,西亚水资源匮乏。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西亚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如使用滴灌技术等。沙特阿拉伯曾经为种植农作物,在沙漠中抽取地下水并采用喷灌技术建成圆形农场,但目前已控制圆形农场数量。左图为西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沙特阿拉伯圆形农场景观。
第13题图
(1)说出西亚水资源匮乏的表现。
(2)指出西亚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3)列举西亚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采取的措施。
(4)沙特阿拉伯控制圆形农场数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