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项训练2.世界的地形 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2.世界的地形 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9 21: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世界的地形(练习)——中考地理专项训练
下图为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B.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2.下列关于世界陆地地形之最的搭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B.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C.世界上最长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D.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读图“世界海底地形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观察海底地形,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
A.大陆架—洋底—大陆坡 B.大陆坡—洋底—大陆架
C.洋底—大陆架—洋底 D.大陆架—大陆坡—洋底
4.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关于大陆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延伸,坡度突然变陡 B.大陆架位于海洋深处难以开发
C.水深较浅,渔业资源丰富 D.人类随便往大陆架排放废弃物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下图为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世界主要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脉所在大洲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
B.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
C.阿尔卑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横贯亚欧大陆的北部
D.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分别在南美洲、北美洲的东部
6.喜马拉雅山北部的地形区有“世界屋脊”之称,它是(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东非高原 D.青藏高原
我国西部山区某地甲村地势险峻,村民进出需沿陡峭的山路攀爬,交通不便导致贫困,2020年该村整体异地搬迁。读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搬迁前,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约为( )
A.590米 B.720米 C.880米 D.1160米
8.图中①②两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①是山脊,②是山脊 B.①是山谷,②是山谷
C.①是山脊,②是山谷 D.①是山谷,②是山脊
9.图中公路区域所处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期,某校组织学生到成都西岭雪山进行研学实践。图为成都西岭雪山局部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研学实践,同学们最有可能在____地发现“千秋雪”。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12.根据调研分析,当地公路多呈“之”字形修建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视觉上的美观 C.减少遇河修桥 D.连接更多村庄
暑假期间重庆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附近山区开展研学考察。读“该地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河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西向 D.自东北向西南
14.学生通过研学可知( )
A.该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 B.河段①比河段②水流快
C.考察区域内多陡崖和瀑布 D.桥梁上可见山顶白雪皑皑
15.图中聚落多分布在( )
A.沿河地带 B.山麓地带 C.山坡地带 D.公路两侧
北京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读冬奥场馆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
A.1600米 B.1630米 C.1650米 D.1750米
17.北京冬奥场馆中,③场馆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峰 D.山脊
1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区域的颜色主要是( )
A.黄、褐色 B.白色 C.绿色 D.蓝色
19.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暑期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图中指向标所示,图示地区南、北部的地形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该区域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为北______南______。
(2)图中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谷,比较容易发育成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适宜建设避暑营地的地区是______。
(4)图中设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①为“休闲步道”,线路②为“挑战步道”。请任选其一说明设计理由______。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组织开展以“走进美丽乡村,感受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活动从甲村出发,分为三个项目。项目一:攀登高峰,一览众山小;项目二:寻找飞瀑,领略自然之美;项目三:游览民俗村,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下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1)请描述活动出发地甲村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
(2)在a、b、c三条路线方案中,你建议体力欠佳的同学的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个聚落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是哪一个?请至少说出三点理由。
(4)当地自然环境优美、民俗民风多姿多彩,请你为当地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建议。(至少提出3点建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①海拔较高,比较平坦,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是高原;②海拔较高,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是山地;③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和缓,是丘陵;④海拔低于200米,地面平坦是平原。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A错误;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B错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C错误;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海底地形由近海向远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A错误;大陆架深度不超过200米,B错误;大陆架水深较浅,阳光较好,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人类不应该直接往大陆架排放污染物,会污染海洋,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安第斯山脉所在大洲是南美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A错误;世界主要山脉多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B正确;阿尔卑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横贯亚欧大陆的南部,C错误;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分别在北美洲、南美洲的西部,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喜马拉雅山北部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D正确;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非高原海拔均低于青藏高原,AB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乙地所处的位置海拔在700米至800米之间,甲村的海拔范围在1400米至1500米之间,所以村民从乙地回甲村,需要攀爬的相对高度范围在600米至800米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公路区域所处的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中心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D正确;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C错误;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A错误;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B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千秋雪”指的是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①地海拔高度为150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3100~3200米,③地海拔高度为2400~2500米,④地海拔高度为1900~2000米,②地海拔最高,最可能处于雪线之上,存在“千秋雪”,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研学实践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较大,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属于山地地形,B正确。故选B。
1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道路呈“之”字形修建,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A正确;与视觉上的美观、减少地质灾害的次数、延长里程无关,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水往低处流,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甲河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该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以山地为主,A错误;河段①途径等高线比河段②密集,水流快,B正确;考察区域内无瀑布和陡崖,C错误;该地位于重庆,地处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且为暑假期间,桥梁上看不见山顶白雪皑皑,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聚落多分布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雪如意”赛道最低点是图示“雪如意”的右侧端点,其海拔范围是1600~1650米,只有1630米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1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③场馆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该处位于山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A
解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山地、高原用黄褐色,冰川用白色表示。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山地,故颜色主要为黄褐色,A正确。故选A。
19.答案:(1)山地;平原;高;低
(2)河流
(3)甲地
(4)若选线路1:沿线坡度小,节省体力;若选线路2:沿线坡度大,消耗体力较多。
解析:(1)读图,图中有指向标,按指向标来判方向,箭头指向北,南部地形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地域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以山地为主。据此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地势特征是北高南低。
(2)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比较容易发育成河流。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建设避暑营地的地区一般选在山地,海拔高,夏季气温更低,气候更为凉爽,读图可知,乙、丙在平原地区,甲位于山地,海拔更高一些,所以甲更适宜建设避暑营地。
(4)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线路①等高线稀疏,坡度小,节省体力;山路②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消耗体力较多。
20.答案:(1)平原
(2)c路线,因为c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或者位于山脚下,地形平坦)
(3)甲村,因为甲村庄①地形更加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②甲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水源更充足;③离公路较近,交通更方便。
(4)①促进乡村振兴,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②村民开发农家乐、民宿等项目;③开展民风民俗体验项目;④发展特色农产品;⑤完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发展;⑥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电商平台销售;⑦加强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培训,吸引年轻从业者,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等。
解析:(1)由图可知,甲村位于100米以下的沿河地带,地势开阔平坦,只有平原海拔低于200米,广阔平坦,故甲村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为平原。
(2)a,b,c三条路线中,a路线经过山脊,b路线经过的等高线更密集,爬山更累,只有c路线经过的是海拔都为1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势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区,故体力欠佳的同学选择的是c路线。
(3)聚落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甲、乙两个聚落都分布在沿河的平原地带,但甲聚落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因为乙聚落分布在河流的上游,而甲聚落分布在河流的下游,且甲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水源更充足;甲聚落所在的地区比乙聚落更开阔更平坦,更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和扩大;甲聚落比乙聚落更接近图中的公路线,交通更便利。
(4)根据图中信息,气候温暖湿润,有高山飞瀑,有民俗文化,有河流,有公路,交通便利,因此可以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振兴乡村经济:①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②村民开发农家乐、民宿等项目;③开展民风民俗体验项目:④发展特色农产品;⑤完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发展;⑥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电商平台销售:⑦加强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培训,吸引年轻从业者,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