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6 17: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学校举行课本剧演出,主持人串联以下两个节目的语句,说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
第一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 长亭送别》。
A、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相会如此甜蜜,张生与崔莺莺的长亭送别却是怎样的呢?
B、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
C、世上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欣赏了莎士比亚的爱情,还有谁的爱情在等着我们?
D、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
答案:C
解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是莎士比亚的爱情。
2.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
B、《牡丹亭》——汤显祖——明代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林家铺子》——茅盾——现代
《寒夜》——李芾甘——现代
D、《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英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前苏联
答案:D
解析:D项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反封建白话小说。《呐喊》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
D.外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战争与和平》《钦差大臣》《浮土德》的作者依次是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海涅。
答案:C
解析:《史记》为纪传体,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反封建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浮士德》歌德所作。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
C.元杂剧又叫元曲。课文精选了元曲四大家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和关汉卿《窦娥冤》的篇章。
D.孔尚任历经十年完成了《桃花扇》,标志着中国戏曲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与洪昇一起,成了清代最负盛名的戏曲作家。
答案:D
解析:A.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老舍。B.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麦克白》。 C.元曲四大家没有王实甫。
5.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  )
①三十年的 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②两会期间,胡锦涛等分别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讨论共商 。
③《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是莎士比亚取自 在意大利维洛那城的一个民间传说。
④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 都没有了吗?
A.工夫 国事 留传 权力 B.工夫 国是 流传 权利
C.功夫 国事 流传 权力 D.功夫 国是 留传 权利
答案:B
解析:“工夫”和时间有关,“功夫”和本领有关。“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流传”一般指事迹和作品,“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权力”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权利”一般指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
6.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者忍俊不禁。
B.王警官经验丰富,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能够望眼欲穿,使坏人无法遁形。
C.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坐在阳春巷的街边茶室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老者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答案:A
解析:B中“望眼欲穿”指内心的强烈愿望。这里不合语境;C中“天伦之乐”仅指家人。这里不合语境;D中“八面玲珑”指为人处世圆滑,有贬义。这里不合语境。
7.选出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A.逆旅:旅店 B.被:同“披”,穿
C.腰:在腰间 D.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答案:C
解析:C中应是“腰:腰佩 ”。
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中,有几位都是接近八十多岁的高龄老人。
B.望着飞流直下的德天瀑布,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泰州市今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原因,是由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D.继英国之后,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宣布将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答案:D
解析:A矛盾,把“都”去掉。B缺少主语,把“使”字去掉。C重复,把“的原因”或“由于”去掉一个。
9.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理雾霾与发展经济必须相得益彰且和谐统一。
D.“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面膜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觑,至少存在三大鲜为人知的秘密:挂洋牌子、成分造假、价格虚高。
答案:B
解析: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不符合语境。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吓了一跳,心里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
B.已经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C.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D.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答案:C
解析:把引号改为书名号。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沁园春·长沙》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出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驶向江面的画面。《滕王阁序》中同样也有描绘大船的诗句,它们是: ,

答案: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解析:本句要注意“舸”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解析:本句要注意“遒”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答案: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解析:本句要注意“匝”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解析:本句要注意“岫”“翳”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以”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在《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回忆青春年少时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把军阀统治者看作粪土一样的三句是 , , 。
答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本句要注意“侯”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在《再别康桥》中把金柳比作新娘的两句是 , 。
答案: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解析:本句要注意“”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戴望舒在《雨巷》中把他的理想比作:我希望逢着 结着愁怨的姑娘。
答案:一个丁香一样的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忘情放歌:“满载一船星辉, 。”
答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本句要注意“斑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荆轲刺秦王》中写到筑声慷慨激昂,士兵们都瞪大眼睛,头发竖起的场景:“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答案: 士皆瞋目
解析:本句要注意“瞋”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答案:秦王左右侍卫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怒视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左右、刃、叱、靡、怿。
22.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答案: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为上卿,位次在廉颇之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既、以、拜、右。
2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我们之所以离开亲眷家人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去、亲戚、事、徒。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1)词的一开头写道:“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读到这句的时候,让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动的感觉,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啊,给人一缕伤感,伤感但不痛心。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描写了雨后的景色“杏园憔悴杜鹃啼”,在这里,作者点明了具体的时间,春暮。杏花谢了,花谢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这也正给出了那种内心深处的纤柔和对大自然的怜惜之情。而“无奈春归”四字,正是对上面的一个总结。在发生了这许多以后,作者只用了无奈春归四字来作结。(2)独上、独捻,两个独字写出了一种孤单、落寞的身形。这时,当读者都在猜测独捻花枝后是否该折花归去的时候,作者却出人意表的“放花无语对斜晖”,读到这里,不由心中感叹多多。那些所谓的花开堪折当须折、折来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动作,哪怕是描写的再怎么优美,都是那样的粗鲁不堪,放花无语,这才是秦观啊。于是,在这种氛围下,此恨谁知,虽然这恨字是那样的沉重,这里却显得异常的轻柔。终于知道,因为一句话,再重的字眼也可以变的轻柔啊,因为一个动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触动人的内心。
2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案: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迁恨明月,说明月故意与人作对,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解析:(1)白诗写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月光皎洁,荞麦花雪白。是写室外之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朱诗后两句写景。第三句写床席之月影,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是写室内之景,是静景。(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白诗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诗人情感由孤寂转向愉悦。朱诗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辗转反侧难入梦,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意境凄清孤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