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6 17: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是被誉为美国当代戏剧奠基人的尤金 奥尼尔。
B、独幕剧《玩偶之家》是擅长写“社会问题”剧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的。
C、“新月社”取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提出“三美”理论的闻一多就是“新月社”的成员之一。
D、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兴起的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兴于意大利,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五幕悲剧。
答案:B
解析:《玩偶之家》是三幕剧,不是独幕剧。
2.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据说某人的气功非常神奇,治病屡试不爽,实际上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B丁老师根据同学良莠不齐的情况,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
C易卜生的话剧艺术,在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特性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程度。
D进入高三以来,一些学的人却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答案:C
解析:A爽:差错。多次实验都没差错。句中不是说实验,而是说一看马上就好。应改为“立竿见影” B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改为“参差不齐” C纯青:指出现蓝色的火焰。古时道家炼丹,到炉火出现纯青的火焰时即告成功。后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善的地步。D特别看重和优侍。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对待,含有歧视的意思。应改为“刮目相看”。
3.下列作品、作家、国别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 )
A.《伪君子》——莫里哀——法国 《玩偶之家》——易卜生——挪威
B.《纹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捷克 《草叶集》——惠特曼——美国
C.《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俄国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法国
D.《苦难的历程》——赫尔岑——俄国 《奥勃洛莫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答案:D
解析:《苦难的历程》是阿·托尔斯泰的作品,《奥勃洛莫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作品。
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易卜生的话剧艺术,在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特性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程度。
B.进入高三以来,一些学的人却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陈水扁说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的关系,并说这是代表民意,企图把自己装扮成梁上君子,真是无耻之极。
D.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励精图治,共扶国运,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答案:A
解析:B另眼相看:特别看重和优待。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对待,含有歧视的意思。应改为"刮目相看"。C梁上君子:指小偷。应改为"正人君子"。D励精图治:用于统治者、领导者、政府或群体,不能用于单个人。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我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世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D.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有不同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答案:C
解析:C项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补出来,这个分句就是“中国史学家……显示出……学术含量”,主谓搭配不恰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包头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惬意。
B.奋斗就是每一天都艰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难。因此,人应该奋斗。
C.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雄浑奇特的大漠风光,近几年越来越多地成为旅游爱好者们热衷和青睐的胜地。
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在各地举办和热播,让很多观众对司空见惯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人们重温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质。
答案:B
解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语意重复,“内心”和“由衷”重复,可删掉“内心”。C.搭配不当,“大漠风光”不能和“胜地”搭配,可改为“具有雄浑奇特的大漠风光的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且语序不当,应把“越来越多地”移到“成为”后,并把“地”改为“的”。D.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故答案为B。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一些无良知的网友为了引起网民围观和获得高点击率,常常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虚假消息。
B.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对蜜蜂、飞蛾、蝴蝶等芸芸众生造成伤害,进而使生态失衡。
C.各领域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具有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创造力。
D.伊斯兰极端组织成员在叙利亚等地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在当地平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
答案:C
解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用来形容“虚假消息”语意过重,可改为“耸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B.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不能用于指动物。D.不可磨灭:形容功业、事迹或道理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褒义词。故答案为C。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朗润 藩篱 堰塞湖 起承转合 B.隐秘 叙叨 中轴线 直接霄汉
C.籍贯 惊鸿 城隍庙 闲情逸志 D.田垄 旁鹜 文绉绉 豁然贯通
答案:A
解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B.叙叨—絮叨;C.闲情逸志—闲情逸致;D.旁鹜—旁骛。故答案为A。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计划于今年底开放的长沙市“两馆一厅”将为市民的休闲时光提高浓浓的文化味。
C、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功能,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精神传承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D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首先要了解常用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重复啰嗦等;然后根据病症,逐项排查,对号入座,找不出病症的,便是正确选项。A项的宽与高搭配不当;B项中“将市民的休闲时光提高浓浓的文化味”动宾搭配不当。C项“能否”是两种情况,“能提高”是一种情况所以不能搭配。
10.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 jí) 庸禄 恪尽职守( kè ) 根深蒂固
B、祭祀( shì ) 藉贯 鳞次栉比( zhì ) 消声匿迹
C、缄默( jiān ) 怂恿 鲜为人知( xiǎn ) 闲情逸致
D、咫尺( zhì ) 娴熟 草长莺飞(zhǎng ) 张皇失错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字形及易错字音的辨识能力。辨识字形要结合对词义的理解,还可以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辨析字音要注意多音误读、形近误读等。A项中的“发髻(jí)”应读“jì”,“庸禄”应写作“碌”。 B、项中的“祭祀(shì)”应读“sì”。“藉贯”应写作“籍贯”,“消声匿迹”应写作“销声匿迹”D项中的“张皇失错”应写作“张皇失措”.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
解析:本句要注意“愠”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答案: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
答案:杨柳依依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答案:香雾云鬓湿
解析:本句要注意“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答案:何时依虚幌
解析:本句要注意“虚幌”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写到自己面对同舍生的华衣丽服时的心态是: ,

答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解析:本句要注意“缊”“袍”“敝”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句要注意“罔”“殆”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人随沙岸向江村,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答案:余亦乘舟归鹿门
解析:本句要注意“鹿”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 , ?”
答案: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本句要注意“惩”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诗经 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 ”。
答案: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解析:本句要注意“贰”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21.阅读下例戏剧片段,回答(1)--(2)题。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她对丈夫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对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拘束,我也不受你的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吗?
娜 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剧中娜拉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娜拉所说的“真正像夫妻”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2)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对比二者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答案:“你的泥娃娃”指娜拉;“生人”指海尔茂。前者是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一个玩物;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形同路人。
解析:(1)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海乐茂太专制,太压抑那拉,让她很郁闷,所以她渴望平等。
(2)结合上下文和本题的说明,可以发现“你的泥娃娃”和“生人”分别指的是娜拉与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的含义也不难理解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1)为什么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
答案:①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②中国知识阶层只是用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③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2)品味“我首先是一个人”这句话的内涵。
答案:这句话肯定了“自我”的存在价值,虽没有完全脱离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但也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
(3)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答案:①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并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②道家思想中“退隐终南”“明哲保身”“利吾身”之术皆为求官而暂时抽身,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
作意图
解析:(1)答题区域主要在第一、四节。(2)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首先找到关键词,“首先”“人”;然后回归文本,用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3)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到与“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内容进行作答。答题区间在文中最后一段,主要包含两个内容: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道家思想中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根据这两个内容组织答案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牛渚①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 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案: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残霞变色、远雁哀鸣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寂寥、凄清的伤感情调。
(2)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答案:该联表面上是说当世没有人能咏史,因而不必希望遇到谢尚,实则借袁宏因咏史而得谢尚提携的故事,抒发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伤感,含蓄批判了排斥贤才的社会现实。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残霞色是视觉,游雁声是听觉,视听结合;残霞是静景,游雁是动静,动静结合。另外要回答出本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情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独自”回应“无人”,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宋]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1: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被罢,59岁,此词仿陶氏《停云》“思亲怀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造“停云堂”感怀而作。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
答案:结构:照应开头;
内容:进一步说明自己晚年知音稀少、孤独的处境和寂寞心情,悲凉的气氛中又表现了豪放不羁的风格,引人沉思,意味无穷。
(2)此词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
答案:悲:年老体衰,知已零落,思亲怀友,孤独愁闷。;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怨恨与狂放。喜:青山相伴,寄情山水。愤:抨击醉生梦死、沽名钓誉之人,抒发统一国土的豪情壮志。
解析:(1)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两句 ,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 )可喜 ,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情与貌,略相似 。”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五、语言文字运用
25.图中的两条曲线均略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仔细观察这幅图,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微笑曲线”反映的经济现象,不超过70个字。
答案:产业链上游的研发企业和下游的营销企业利润都要高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业;但是这种利润差别在60——70年代不明显,现在却非常突出。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题目是描述曲线图反映的现象。首先把握表格反映的对象是“微笑曲线”反映的经济现象;然后关注表格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产业链上游的研发企业和下游的营销企业”,要关注变化的幅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