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元(jiè) 泥泞(níng) 着火点(zháo) 春风骀荡(dài)
B.眩晕(yùn) 狩猎(shóu) 契诃夫(hē) 蓦然回首(mù)
C.书篋(qiè) 绮丽(qǐ) 迫击炮(pǎi) 不稂不莠(láng)
D.绯红(fēi) 钤记(qián) 甲壳虫(qiào) 怏怏不乐(yáng)
答案:C
解析:A.泞nìng;B.狩shòu、蓦mò;D.怏yàng。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连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罗贯中----明代
B.《装在套子里的人》-----短篇小说----契诃夫----俄国
C.《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文学家----晋代
D.《逍遥游》----《庄子》----庄周----战国
答案:A
解析:“罗贯中”应为“施耐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契诃夫写过许多有影响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但都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美登木 植物学家了如指掌。
C.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
答案:B
解析:问号改为逗号,这里没有疑问,只是陈述。
4.下面句子句末标点符号位置有误的一项是( )
A.孩子怎么也不明白契诃夫的沉痛的话:“我小时候就没有童年。”
B.他计算了下日期,说:“我明天一定要回北京”。
C.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
D.我们的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答案:B
解析:句号放在引号之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契诃夫对别里科夫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极端厌恶。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解析: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生动细致。名噪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引起轰动。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突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B.比利时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是一对同胞兄弟,他们一起收集并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集》,丰富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格林兄弟”之名也垂诸久远。
C.法国以写小说《基督山伯爵》等出名的大仲马和以写戏剧《茶花女》而著称的小仲马是一对父子,他们都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和现代戏剧的创始有过重大影响。
D.《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和《艾格妮丝·格雷》的作者安妮都姓勃朗,而且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一门三姐妹”都是知名作家,这在英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少有的。
答案:B
解析: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都是德国语言学家。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王维,“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B.《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发表于1898年。
D.《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他在《堂吉诃德》这部喜剧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悲剧因素,形成了一种“含泪的笑”。
答案:A
解析:本题有三处错误,一是《庄子》是战国时期作品,二是“晦”指月末最后一天,“朔”指每月初一。三是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如果没有“增量”,而只吃“存货”,谁都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B.从当前来看,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及早考虑,避免陷入困境。
C.美国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公布了2006年度英国网民搜索频率最高的词,“视频”一词炙手可热,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单个词汇。
D.一个名牌产品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
答案:C
解析:“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呼吁,人们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注意价格杠杆在其中的作用。
B.这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摇滚音乐风靡全国,让人们再一次激情澎湃,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C.柳永自从步入词坛以后,整个文学界面貌为之一新,出现了新的格律和更丰厚的创作内容,词坛有了第一位专业词人。
D.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学术研究人才的高考。
答案:D
解析:A项“提高”与“意识”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强”。B项成分残缺,应在“风靡全国”后加上“的场景”。C项中途易辙,应把“自从”放在句首。
10.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点的词的一句是( )
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
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
C.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将联合对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D.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第15位。
答案:C
解析:C项“日前”“进行了”,表示已经发生,“将”表示未发生,如果不删去就会前后矛盾。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 , , 。
答案: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桃花源记》中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 ,并怡然自乐。
答案: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解析:本句要注意“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 。
答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解析:本句要注意“阡陌”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桃花源记》中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 , , 。
答案: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解析:本句要注意“豁”“源”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答案: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解析:本句要注意“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 。
答案: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解析:本句要注意“咸”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答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解析:本句要注意“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 , 。
答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析:本句要注意“废”“具”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 。
答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本句要注意“霏”“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2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勋 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了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
【注】安娜三级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高一个等级,而符拉季米尔勋章又比安娜三级勋章高两个等级。
(1)《勋章》这篇小说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小说第一段主要写普斯佳科夫请求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勋章给他去参加商人斯皮奇金的家宴。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开端;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小说《勋章》中出现了哪几次情节“摇摆”和主人公心理变化?从中刻画了“普斯佳科夫”的哪些性格特点?
答案:情节“摇摆”和心理变化:①是由焦虑到欣喜,如普斯佳科夫先是为没有“勋章”去赴富商宴会而心中焦虑发愁,当他向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到“勋章”便得意洋洋;②是由得意到紧张,如普斯佳科夫得意地走进宴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厅突然看到同事特兰勃良也出现在宴会上时,顿时因害怕被人揭穿而紧张不已;③是由害怕到炫耀,如当普斯佳科夫看到同事也是带着别人的“勋章”来赴宴会时,便“高兴得笑起来”,随后便在宴会上到处炫耀他借来的“勋章”。小说通过这些情节“摇摆”和主人公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普斯佳科夫”追慕虚荣、喜欢炫耀、颇有心计等性格特点。
(3)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指出:对于小说而言,“主题鲜明”不是一个优点;主题应孕育于形象中;小说的主题通过对材料的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来。这样一来,人们对一篇小说的主题便有了多种解释的可能。请赏析契诃夫这篇小说的标题——“勋章”及其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示例①: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某种象征,即用“勋章”来象征某种社会地位、象征某种尊贵身份、象征某种显赫头衔、象征某种权位等级等。“商人斯皮奇金”十分看重有“勋章”的人,可能是想寻求牢固的政治靠山;中学教员“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千方百计借来“勋章”戴着出席宴会,可能是想跻身上流社会、寻找攀龙附凤的机会。因此,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在通过当时人们对“勋章”的态度,来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社会浮华而虚伪的本质。
示例②: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一根主线,即把作品中的各位人物如何看重“勋章”、如何借用“勋章”、如何炫耀“勋章”、如何比较“勋章”、如何幻想更高级别“勋章”等,都用“勋章”这根主线贯穿起来。作家契诃夫以此表现了对当时俄国社会中许多人追慕虚荣、弄虚作假成风的社会现实的辛辣嘲讽与深刻批判。
示例③: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一面镜子,好让各种人物在“勋章”这面镜子面前充分展露出心理上、行为上的丑态。“十四品文官普斯佳科夫”借别人的勋章去赴会是为了增加取悦主人女儿的资本;“商人斯皮奇金”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赶车的”似乎一见到普斯佳科夫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就愣住了;“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样为了虚荣而借了他人的“勋章”来戴;“普斯佳科夫”虽然饥肠辘辘却到处炫耀他的“勋章”……因此,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契诃夫在通过“勋章”这面镜子,来反映和嘲讽当时人们追慕虚荣的现实,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社会浮华虚伪的本质。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此题第一问要求概括段意,只需把该段所写内容概括出来即可,概括时注意把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所做之事写出来。第一段主要写普斯佳科夫请求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勋章给他去参加商人斯皮奇金的家宴。至于这样写的作用,可根据此段在文中的位置进行分析。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开端;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2)回答此题,主要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条陈述,既要根据文本写出人物的具体表现,又要指出人物的心理;在答案前或后顶好加上一句总结性语句。普斯佳科夫先是为没有“勋章”去赴富商宴会而心中焦虑发愁,当他向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到“勋章”便得意洋洋;普斯佳科夫得意地走进宴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厅突然看到同事特兰勃良也出现在宴会上时,顿时因害怕被人揭穿而紧张不已;当普斯佳科夫看到同事也是带着别人的“勋章”来赴宴会时,便“高兴得笑起来”,随后便在宴会上到处炫耀他借来的“勋章”。他的心里变化主要体现了他的爱慕虚荣、爱炫耀的性格。
(3)本题是一个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探究题,《课标语文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纲》中关于“探究”的第2点要求就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只要符合作品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
2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契诃夫轶事
(俄)布宁
(一)
他的自尊感和独立性都很强。但他没有特别地表现它,因为它就像镭一样从他身上放射出来。他虽然尊敬很多人,却不畏惧他们,而仅仅畏惧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像人们害怕他们所热爱的,或者所崇拜的人一样。
有一次,他为了去见托尔斯泰,花了几乎一个钟头的时间来决定穿什么样的裤子。他从卧室里进进出出,一会儿穿这条裤子,一会儿又穿另一条。
“不,这条裤子窄得不像话!”他说,“他会以为我是个下流作家。”
于是他进去换了一条,又走出来,笑着说:
“这一条又宽得跟黑海一样!他会想我是个无赖……”
(二)
我在雅尔达住了很久,几乎是全部时间都在他家度过。我常常在他那儿坐到深夜才离开,他还说:
“明天您早一点儿来。”我有时会拒绝他的邀请。这时,他会摘下眼镜,把手按在胸前,一字一句地重说一遍,苍白的唇上露出隐约可见的微笑:
“布吉尚(契诃夫对布宁的戏称)先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来!您要是觉得和我这个‘被遗忘的、老朽的作家’在一起太无聊的话,那您可以跟我妹妹玛莎,跟我的妈妈(她非常喜欢您)或跟我的妻子――匈牙利女人克尼普西茨坐坐。我们可以一起谈谈文学……”
我很喜欢他。这种固执使人感到亲切。我常常去找他,而且常常是这样的:我们在他的书房里看报,默默地坐整个上午。偶尔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关我的话,而且经常是写得很蠢。这时他马上会安慰我,使我很感动。他说:
“他们写我时就更蠢,骂我也更凶。要不然就是一整年一个字也不提起我……”
有这样的事,人们发现我有“契诃夫情调”。他活跃起来,甚至激动了:
“咳,这有多么蠢啊!别人也一直说我有‘屠格涅夫情调’。我和您,就跟一般的狗和机灵的猎狗一样。我从您那儿一个字也偷不过来。您比我更敏锐。看,您能写‘海发出西瓜的香味……’写得真妙,我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您是贵族,是‘俄罗斯一百个文学家中’最后一个。而我呢,却是平民,并‘以此为豪’。”他引用自己讲过的话,笑着说,“至于谈到描写女大学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什么女大学生?”
“您记得我和您一块编过的那个故事吧:天气炎热,哈尔科夫附近的草原,一列很长的邮车正在奔驰着……您补充说,一个腰束皮带的女大学生站在三等车厢的窗边,吹着一杯热茶。茶水顺风飘到从另一个窗子探出头来的一个胖绅士的脸上……”
就是这种对艺术细节的构思把我们紧连在一起了。
(三)
他喜欢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不写作,不经常处于那种能打开艺术家眼界的艺术气氛里,那么,即使他有所罗门王的聪明,也会感到自己是空虚和无能的。
有时候,他从抽屉里拿出札记本,扬起头,夹鼻眼镜闪着光,把本子在空中摇着说:
“整整一百个题材!真的,先生!我不像你们年轻人!我是工作者!您想要吗?卖给您两个题材?”
有一个作家诉苦说:他开始写作是那么软弱、差劲,他惭愧得简直要流泪。
“唉,您说什么,您说什么啊!”契诃夫叫道,“开始时差劲,这才好!您要知道,如果一个初起的作家马上就写出好作品,那他就没有前途了,写作就完了。”
他热烈地证明道:成熟得又早又快的人只有那些天才,再不就是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没有独创性、实际上又无才华的人。因为能力本身多半就是善于适应,它容易生存。而才华却像一切活的东西一样,它生长着,逐步寻找表现它的途径,也常常迷路……
“唉呀,上帝啊,我胡扯了些什么呀!”他说。
【注】:本文节选自《契诃夫轶事》,有删节。布宁(1870-1953),俄国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巴黎,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在文中(二)划线句子中,契诃夫是怎样把自己和布宁比作狗的?为什么要这样比?请简要说明。
答案:契诃夫把自己比喻为一般的猎狗,把布宁比喻为机灵的猎狗。这样比是为了表现布宁敏锐的文学嗅觉;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布宁的鼓励(安慰、赞赏)。
(2)全文主要表现出契诃夫哪些特点?
答案:①自尊感和独立性很强。②热情鼓励文学青年。③勤奋积累和写作。④乐观自信,风趣幽默。
(3)你如何理解文中(三)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艺术才华和艺术的独创性,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生成的,它要逐步寻找表现的途径,而且不一定成功。除了天才以外,有能力做到一写就出好作品的人,只能证明他善于适应,容易生存,不能证明他具有艺术才华。成熟得早反而容易使作家失去创作的活力,失去对独创性的追求,所以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前途。
解析:(1)本题不难,结合后文“我从您那儿一个字也偷不过来。您比我更敏锐。看,您能写‘海发出西瓜的香味……’写得真妙,我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可以看出来,是用以赞美布宁灵敏的文学嗅觉。(2)本题基本上可以从原文的关键句中来概括答案:“他的自尊感和独立性都很强”“偶尔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关我的话,而且经常是写得很蠢。这时他马上会安慰我,使我很感动”“他喜欢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不写作,不经常处于那种能打开艺术家眼界的艺术气氛里,那么,即使他有所罗门王的聪明,也会感到自己是空虚和无能的”“布吉尚(契诃夫对布宁的戏称)先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来!您要是觉得和我这个‘被遗忘的、老朽的作家’在一起太无聊的话,那您可以跟我妹妹玛莎,跟我的妈妈(她非常喜欢您)或跟我的妻子――匈牙利女人克尼普西茨坐坐。我们可以一起谈谈文学……”
(3)后文“成熟得又早又快的人只有那些天才,再不就是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没有独创性、实际上又无才华的人。因为能力本身多半就是善于适应,它容易生存。而才华却像一切活的东西一样,它生长着,逐步寻找表现它的途径,也常常迷路……”解释了为什么“如果一个初起的作家马上就写出好作品,那他就没有前途了,写作就完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契诃夫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②这些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③契诃夫在这些作品中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
④契诃夫通过这些作品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答案:示例①:契诃夫一生创作了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小人物”平凡生活的、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残暴的、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示例②:契诃夫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解析:一般类型的短句改长句的步骤是先要在短句中找到一个表达中心意思的支撑句,然后将其他有关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将短句改为短语,插到状语、定语的位置上(多是插到宾语的定语这个位置上)。要注意改后对句子进行调整,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几个短句都在谈契诃夫的作品特点,可以判断①为中心句,然后将②③④变成短句插入到①中作“七八百篇短篇小说”的定语。
24.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要求:生动、形象、得体。
这是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请你根据图片,写一段文字描写别里科夫,并据此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不超过50字。
答案:晴天穿雨鞋、带雨具;把脸藏在竖起的领子和帽子里;戴墨镜、穿大衣。与世隔绝(封闭)、性情孤僻。
解析:解答此题,要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来描述别里科夫的人物形;概括人物形象时,要从外貌描写等角度来分析其表现的性格特征。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得体、准确等要求。
25.仿照下面的示例为名人画像,从所提供的名人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契诃夫
讽刺,是你身上的血液
如针灸刺向疾病
轻轻一捻
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自羞无比
要求:要与例子的格式、句式一致。(待选名人:鲁迅、巴尔扎克、莎士比亚)
答案:莎士比亚
批判,是你手中的利器
如闪电划向苍穹
微微一转
麦克白和夏洛克就汗颜无比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首先分析提供的例子。“讽刺”是契诃夫最主要的创作风格;“是你身上的血液”“如针灸刺向疾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是契诃夫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所以,无论选取哪位名人,仿写时均要考虑到他的创作风格和作品形象。此外,还要把握好句式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