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用W有用表示.使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W有用=Gh.有用功是机械对物体做的功,等效人或动力直接对物体做的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克服机械自重及摩擦力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外表示.
3.总功:人或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用W总表示.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W总=W有用+W额外.
把握好各部分做功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就可以突破难点.
机械效率(用希腊字母η表示,读音“ 依塔”)
1.定义:我们把有用功和总功之比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2.公式:η=×100%.
3.规律: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00%.
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改进结构或减小摩擦.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大物重.(2)减小动滑轮重.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典例1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00 N,重物被提升1 m,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拉力做的额外功是100 J.
典例1图
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n=3,根据s=n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根据W总=Fs求出总功,根据W总=W有+W额求出克服动滑轮重做的额外功.
变式 [2024·河南]如图所示,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变式图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机械效率
典例2图
典例2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D )
A.做的总功是400 J
B.拉力F的功率是25 W
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 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A、C.已知拉力大小,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求出拉力端移动距离,利用W=Fs可求总功;B.知道做功时间,利用P=求出拉力F的功率;D.已知物重和物体被提升高度,根据公式W=Gh可计算出有用功;利用效率公式η=×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变式图
变式 [2024·连云港]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3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拉力F大小为120 N,有用功为3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是( A )
A.提升重物做功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
C.克服摩擦力做功
D.克服绳重力做功
2.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总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3.[2024·聊城]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300 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运送到离地面8 m的高处,所用时间为40 s.已知动滑轮重为40 N,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3题图
A.工人做的总功为2 400 J
B.工人拉力的功率为60 W
C.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88%
D.可以通过增加动滑轮个数的方法提高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小明在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用同一套滑轮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那么他想探究的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 A )
第4题图
A.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B.动滑轮的重力
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D.所用拉力大小
第5题图
5.[2024·青岛](多选)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匀速提升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绳端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在提升过程中,若绳端拉力F1∶F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物体的速度之比v1∶v2=1∶2
B.有用功之比W有1∶W有2=2∶1
C.总功之比W总1∶W总2=3∶2
D.机械效率之比η1∶η2=4∶3
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A、B两机械某次工作时的有用功W有和额外功W额的关系,则A的机械效率为ηA=25%;A、B的机械效率大小关系为ηA<ηB;总功的大小关系为WA=WB.(后面两空均填“<”“>”或“=”)
第6题图
7.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第7题图
(1)实验时,小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 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 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应为0.3 m,不是
0.2 m.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66.7%(精确到0.1%).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三节 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用 表示.使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W有用=Gh.有用功是机械对物体做的功,等效人或动力直接对物体做的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克服机械自重及摩擦力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 表示.
3.总功:人或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用 表示.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把握好各部分做功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就可以突破难点.
机械效率(用希腊字母η表示,读音“ 依塔”)
1.定义:我们把 和 之比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2.公式:η= .
3.规律: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 100%.
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改进 或减小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大物重.(2)减小动滑轮重.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典例1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00 N,重物被提升1 m,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拉力做的额外功是 .
典例1图
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n=3,根据s=n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根据W总=Fs求出总功,根据W总=W有+W额求出克服动滑轮重做的额外功.
变式 [2024·河南]如图所示,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变式图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机械效率
典例2图
典例2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做的总功是400 J
B.拉力F的功率是25 W
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 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A、C.已知拉力大小,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求出拉力端移动距离,利用W=Fs可求总功;B.知道做功时间,利用P=求出拉力F的功率;D.已知物重和物体被提升高度,根据公式W=Gh可计算出有用功;利用效率公式η=×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变式图
变式 [2024·连云港]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3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拉力F大小为120 N,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是( )
A.提升重物做功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
C.克服摩擦力做功
D.克服绳重力做功
2.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总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3.[2024·聊城]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300 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运送到离地面8 m的高处,所用时间为40 s.已知动滑轮重为40 N,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工人做的总功为2 400 J
B.工人拉力的功率为60 W
C.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88%
D.可以通过增加动滑轮个数的方法提高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小明在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用同一套滑轮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那么他想探究的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 )
第4题图
A.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B.动滑轮的重力
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D.所用拉力大小
第5题图
5.[2024·青岛](多选)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匀速提升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绳端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在提升过程中,若绳端拉力F1∶F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物体的速度之比v1∶v2=1∶2
B.有用功之比W有1∶W有2=2∶1
C.总功之比W总1∶W总2=3∶2
D.机械效率之比η1∶η2=4∶3
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A、B两机械某次工作时的有用功W有和额外功W额的关系,则A的机械效率为ηA= ;A、B的机械效率大小关系为ηA ηB;总功的大小关系为WA WB.(后面两空均填“<”“>”或“=”)
第6题图
7.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第7题图
(1)实验时,小明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 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 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 .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精确到0.1%).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