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08: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①,先自度②其足,而置③之④其⑤坐。至之⑥市而忘操⑦之。已得履⑧,乃曰:“吾忘持⑨度⑩。”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信度,无 自信也。”
注释:①者:……的人。②度:测量。③置:放置,搁在。
④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⑤其:他的。
⑥之:到……去,往。⑦操:携带。⑧履:鞋。
⑨持:拿。⑩度:量好的尺码。 遂:于是。
曰:说。 宁:宁可。 无: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郑人买履( ) (2)宁( )信度
(3)度( )其足 (4)忘持度(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置之其坐( ) (2)吾忘持( )度
(3)反( )归取之 (4)及反,市罢(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耽误时间。
B.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否则一事无成。
C.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D.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要丢三落四。
5.请你至少写出2个带“履”的成语。
附加题: 小古文阅读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④不去也?”曰:“无苛政③。”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扶着横木。②壹(yī)似:好像是。壹,的确。③舅: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父亲(即公公)的称呼。④何为:即“为何”,为什么。⑤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壹似重有忧者(重叠、连续)
B.昔者吾舅死于虎(以前,过去)
C.何为不去也(离开)
D.小子识之(认识)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妇人在泰山山顶为她死去的儿子哭泣
B.妇人的亲人是被老虎咬死的
C.孔子亲自下车去了解妇人哭泣的原因
D.妇人不肯离去,是因为不舍得葬在这里的亲人
8.下列句子你能正确停顿吗?请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线
(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2)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9.联系文章内容,你怎么理解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
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②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千水中而日土产,此坐③强④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并:连同。去热:清热去火。③坐:因为,由于.④强(qiǎng):勉强。
10.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线句的意思。
11.“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就是( )
A.头头是道 B.强词夺理
C.有理有据 D.铿错有力
12.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提前了解,不然很容易闲笑话。
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到北方生长在山上。
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我们应该鼓励而不是耻笑他。
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我们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1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16.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 (2)遂烹彘也 遂 ( )
17.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18.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或 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并:连同。②坐:因为,由于。③强(qi ng):本文中指 “勉强”
19.“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
A.强词夺理 B.无所不知 C.有理有据 D.铿锵有力
20.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会闹笑话。
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却生长在山上。
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不应耻笑他。
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为了面子而胡乱说话。
2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理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2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4.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
(2)遂烹彘也 遂 ( )
2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2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吃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売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7.解释加点字。
(1)席上啖菱( )(2)欲以清热也( )
2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亦有此物否?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9.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
30.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永之氓咸善游
[唐]柳宗元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②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④。其侣⑤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⑥。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⑦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⑨。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注释】①氓(méng):古代指百姓。②暴:突然。③中济:渡到河的中间。
④寻常:平常。⑤侣:同伴。⑥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
⑦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⑧货:这里指钱。
⑨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3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之氓咸善游(都) B.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渡过)
C.何不去之(丢弃,放弃) D.身且死,何以货为(并且)
32.结合注释,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3.下面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
B.这句话是说如果像这样,难道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C.作者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因为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D.溺水者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34.本文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的人。
古文练习。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jī)年,朝有黧(lí)黑之色。
【注释】①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②士:大臣。③之:的④皆:都。⑤以:用,用来⑥一饭:每天吃一顿饭。⑦带:束带。⑧比:等到,及至。⑨黧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名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说的创始人。
3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楚灵王好士细腰( ) (2)以一饭为节( )
(3)胁息然后带( ) (4)比期年( )
36.给下列句中的“故”选择正确的解释。
A.故意 B.所以,因此 C.原因,缘故 D.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 (2)故人西辞黄鹤楼( )
(3)明如故犯( )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
3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38.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附加题:小古文阅读
荀(xún)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jùn)尽空,汝(rǔ)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④”遂班军⑤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颍川(今属河南)人,处东汉桓帝之时。②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③宁:宁可,情愿。④国:指地方。⑤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39.古汉语中“委”有以下解释,画“ ”线句中“委”的含义是( )
A.抛弃,离弃 B.颓丧,不振作
C.把事情交给别人办 D.弯曲,曲折
4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值胡贼攻郡(碰上)( )
(2)败义以求生(失败)( )
(3)贼既至(既然)( )
(4)一郡并获全(保全)( )
41.先给以下句子划分一下停顿,在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42.你觉得荀巨伯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钱行于郊衢④,抚节悲歌⑤,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⑥。薛谭乃谢⑦,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ōu):唱歌,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钱:以酒食送行。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⑤抚节:按着节拍。悲:悲壮。⑥响:声音,声响。遏:阻止。行云:漂浮的云。⑦乃:于是。谢:认错。
4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谓: (2)反:
44.“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5.薛谭“辞归”是因为 ,“求反”又是因为 。
46.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扬州清明(节选)
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①,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②,亦携肴核③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④。
[注释]①展墓:扫墓。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③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④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
47.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城中男女毕出 毕:
(2)席地饮胙 席地:
48.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
49.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明当日,要拜扫先人的坟墓。
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
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
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日记一则(节选)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③,铮铮④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注释]①沙市:今湖北荆州。②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③敲戛(jiá):轻轻地敲打。④铮(zhēnɡ)铮: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50.“欲”的意思是 ;“亦”的意思是 。
51.“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 。这句话衬托出 。
52.文中说“亦复有少趣”,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两处)
53.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阅读
鸦狐
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鸦本不善鸣( ) 欲夺其食( )
幸勿见却( ) 喜不自胜( )
55.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
(2)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56.有关这则审议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赞美的话都是谎言,我们绝不能相信。
B.一个人如果赞美你、夸奖你,那他必定有不良的企图。
C.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特别是别人的吹捧话、奉承话,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D.一个人要谦虚谨慎,不要轻易表现自己的才华,更不能卖弄。
57.你喜欢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小古文阅读。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58.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或陈于前( )
A.陈列,放置 B.台阶 C.陈述,陈说 D.旧的
(2)未尝不与书俱( )
A.齐全,完备 B.偶尔 C.一起 D. 具备
59.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和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孩子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60.根据你的理解,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此 非 吾 所 谓 巢 者 邪!
61.“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照应标题中“ ”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陆游书室 的特点。
62.你认为文中的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③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④,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①节选自《颜氏家训》。②专利:专一而敏锐。③固:所以。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63.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64.翻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65.下面诗句表达的意思和选文所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各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②喧(xuān):通“谖”, 因分心而遗忘。
66.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1)其母方织( ) (2)以此戒之( )
6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68.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69.孟子的什么行为致使孟母引刀裂其织?(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否则将半途而废。( )
(2)孟母的教育方法适当,言传身教,事倍功半。( )
课外阅读——古文阅读
宋史·文天祥传(节选)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①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②。
(有删改)
【注释]①上:指元世祖。②南乡拜而死:向南方叩拜而死。乡,同“向”。
7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 )
(2)安事二姓( )
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7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对后世影响深远。请结合短文,简述一下文天祥具有哪些品质。
阅读《世说新语》文言文节选,回答问题。
扇不在新
庾稚恭①为荆州②,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③。侍中刘劭④曰:“柏梁云构⑤,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⑥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⑦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①庾稚恭:庾翼,东晋中期将领。 ②荆州:此处指荆州刺史,刺史是古代官名。③故物:旧东西。 ④刘劭:后成为东晋大臣。⑤柏梁:汉代宫殿柏梁台。云构:形容房屋高大壮丽。⑥钟、夔: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欣赏的乐师。 ⑦庾后:指庾太后。
7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武帝疑是故物 疑:
(2)庾后闻之 闻:
75.写出下面句子的大致意思。
此人宜在帝左右。
76.短文中刘劭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7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②少选之间
③巍巍乎若太山
④汤汤乎若流水
78.《伯牙鼓琴》选自《 》,写的是伯牙和锺子期因鼓琴、听琴而成为知音故事。他们的传说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 。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是 (用一个词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感情至深。
79.阅读链接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选自《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有改动)
①材料中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②材料中直接强烈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悲伤心情的语句是: 。
80.有人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行为太过于极端,你是怎么理解伯牙的行为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 lǚ nìng duó dù 2. 座位 拿 返回 停止,文中指散了 3.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C 5. 如履薄冰 步履维艰
6.D 7.B 8.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9.妇人的公公、丈夫、儿子都是被老虎咬死的,自己也有随时被老虎咬死的可能,但她仍不愿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说明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比老虎还可怕。
10.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1.B 12.D 13.他是一个不懂装懂、强词夺理、可笑的人。
14.C 15.D 16. 阻止 于是 17.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18.曾子有必要杀彘。因为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19.A 20.D 21.他是一个不懂装懂、爱面子而最终闹出笑话的人。
22.C 23.D 24. 阻止 于是,就 25. 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26.曾子有必要杀彘。因为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27. 吃 想 28. 北方也有这种食物吗? 前面的山上和后面的山上,什么地方没有! 29.不会吃菱,吃掉了菱角売;说菱长在山上。 30.北人无知而又虚荣,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贻笑大方。这告诉我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说谎,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愚蠢。
31.D 32.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33.B 34. 游水逃生的人因腰缠千钱,溺水而死 贪得无厌、爱财如命
35. 喜欢
节制,限制 屏住呼吸 一周年 36. C D A B 37.所以朝中的大臣,每天都是吃一顿饭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 38.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悲下场,告诉我们领导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
39.A 40. √ × × √ 41.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去,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42.荀巨伯诗歌重情义、讲义气,为了朋友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43. 以为 同“返”,返回 44. (秦青)打着节拍唱着悲壮的歌,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上飘浮的云朵都停了下来 夸张 45. 自以为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 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 46.A
47. 都。 坐在地上。 48.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扫,也一定要在当天扫完。 49.D
50. 想要 也 51. 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 雪很大 52.一是“景趣”,雪子敲击铮铮有声,暗窗红火,有颜色有温度;二是“情趣”,“任意看数卷书”,心情闲适,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53.A
54. 善于,擅长 想要 不要 承受 55. 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于是心生一计。 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诱饵啊。 56.C 57.我不喜欢狐狸,狐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花言巧语欺骗乌鸦,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58. A C 59.B 60.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61. 比喻 书巢 书多而乱 62.(1)酷爱读书:从他的房间里全部是书可以看出。(2)平和幽默:从他自己笑自己的房间像个鸟窝和向客人介绍自己的房间时的言行可以看出。
63.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64.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 65.B
66. 正在 他,指孟子 67.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68.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69.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70. √ ×
71. 屈服 怎么 72.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 73.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 由此可见其热爱自己的国家,坚强不屈,忠贞不贰,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74. 怀疑 听 75.这个人适宜于帝王身边。 76.(1)善于言辞;(2)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77. 心里 一会儿 巍峨 水波荡漾的样子 78. 吕氏春秋 高山流水 知己或者是知音 悲痛欲绝 79.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80.我认同文中的观点。我认为伯牙在子期去世后,他绝弦的行为正是说明对朋友逝去的极端哀痛,若是没有知音,没有人欣赏唱和我的作品,当我弹琴志在太山,志在流水,也没有人理解我内心的所想和所求,我弹琴还有什么意义,生活中的这种认同感,是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