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08: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 )  间断——( )
2.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  )
A.先总体写,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 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等是从 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 角度描写的。
4.本段主要描写了除夕的哪些活动?你还知道什么节日?有哪些活动?
阅读文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京剧
①京剧的脸谱——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京剧人物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花脸”就是“净”一类的人物,也叫“黑头”。“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京剧有粗犷豪迈的唱腔,就相应地也有不同个性的脸谱。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当然,像孙悟空,更是人人熟悉的人物了。
②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弦乐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管乐有笛、笙、唢呐等。武场指打击乐,主要是鼓、锣、钹、铙等。京剧演出中,乐声悠扬,锣鼓铿锵,使你觉得一会儿如高山大海,一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
6.京剧人物分为 、 、 和 四大行当。
7.京剧的“文武场”在乐器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8.所选文段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分类别
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的唱腔全部都是粗犷豪迈的
B.京剧的脸谱即将形成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
C.“生”是男性正面角色,“丑”是男性反面角色
D.京剧的音乐伴奏主要是为演员的唱、做、舞、白服务的
快乐阅读。
【甲】腊八粥(节选)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乙】汤包(节选)
梁实秋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有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biāo)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zhào)事的这一位并未察觉,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有删改)
10.语文要素 甲文详细地描写了八儿“ 粥”,与前面对他“猜粥”的描写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 。
11.乙文主要列举了两件关于吃包子的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比较甲、乙两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文虽然都是写食物,但主要目的是突显人物特点。
B.两文都对食物的外观进行了描写。
C.甲文通过描写八儿的心理,表现了他想喝粥的急切心情;乙文则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天津汤包汤汁多的特点。
社火 [注]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注]社火,是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师、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13.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答:
14.细读第⑤自然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
15.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答: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社火 [注]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注]社火,是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师、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16.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答:
17.细读第⑤自然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
18.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答:
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选段
片段一:我感到自己前景暗淡。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我想,这完全是出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片段二: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9.读片段一可知,“我”感到前景暗淡的原因是 ;读片段二可知,“我”在岛上面临的困难是 。
20.对比片段一、片段二,可以体会到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选一个小标题概括片段二的内容,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建房定居,遭遇困难,积极克服
B.流落荒岛,孤苦伶仃,缺衣少食
C.畜牧种植,自给自足,救回野人
22.读完整本书,你觉得鲁滨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3.读书交流会中,李想向大家展示了他制作的人物书签,其中内容不恰当的一枚是( )
A.阿卡:一百多岁的领头雁,有丰富的飞行经验和领导才能。一路上,对尼尔斯关爱有加,引导尼尔斯成长。——《骑鹅旅行记》
B.爱丽地;一个纯真可爱、善良诚实,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女孩,有时却爱哭、好逞强。——《爱丽丝漫游奇境》
C.鲁滨逊:一个在困难面前不悲观,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战胜困难,以行动达到目的的勇者。——《鲁滨逊漂流记》
D.乔·哈波:一个大人们不喜欢,可孩子们羡慕的流浪儿。他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汤姆·索亚历险记》
文段二。
①由此使我想到,尽管我收集到的东西已很丰富,但匮乏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刚才提及的墨水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铲、镐、铁锨一类的掘土翻地之物,以及缝纫用的针线等。至于缺乏内衣之类的,我却很快就习惯了。
②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所以我把一道小小的木栅或围墙做完,也花费了大约一年的工夫。那些木桩很重,非常难搬动,我用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我差不多要花两天时间砍下一根木桩并拖回来,花一天才能把木桩打进土中。我最初用一根很重的木头打桩,后来才想起用那些铁锹。可是,打木桩的工作仍然是那么艰辛而乏味。
2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收集( ) 匮乏( ) 艰辛( )
25.本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作家 。
26.文中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划出来。为了说明清楚,作者例举了做“木栅或围墙”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按先后顺序有: 难、搬树难、 难。
27.想一想,主人公做木栅或围墙的目的是 ,他目前在岛上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解决生存困难 B.提高生活质量 C.丰富精神生活
28.平常看起来非常便宜、易得的墨水、针、线、铲等工具,在荒岛上却十分宝贵,这说明脱离了人类文明,一个人在孤岛上很难生活。如果是你流落荒岛,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答:
阅读理解。
新来的看门狗
①尼尔斯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他怎么也睡不着。“我得去找一点吃的。”尼尔斯划着一块漂浮在水面的小木板慢慢靠近岸边。他刚上岸还没站稳脚步,忽然听到一阵响声。他顺着声音看去,发现几米开外的一个大窝里有一只正在睡觉的母天鹅,又看到一只狐狸正蹑(niè)手蹑脚地准备走近母天鹅的窝。尼尔斯忘了刚刚天鹅对他的傲慢无礼,连声大喊:“天鹅!快起来!危险!狐狸来啦!”
②天鹅站起来,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狐狸本可以(扑上 跑过)去,可他却掉转头向尼尔斯奔过来。尼尔斯定睛一看,真是冤家路窄,是狐狸斯密尔,赶紧拔腿就跑。
③前面不远处有两个干完活正准备回家的男人,尼尔斯拼命跑过去,紧跟在他们身边,狐狸(紧随不舍 依依不舍),离他们有三两步远,但却不敢凑近。
④两个男人什么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一路闲谈,很快走进了一家农舍。尼尔斯跟着两个人来到屋门前,正打算进去,一只看门的长毛大狗,突然从窝里蹿出来欢迎主人。尼尔斯一下子就改变了主意。当两个男人把门关上以后,尼尔斯主动和狗打招呼:“你好,我叫大拇指,听说过吗?”
⑤当狗看清楚他的时候,惊奇地愣住了,说:“原来是你,早听麻雀议论过,你人不大,办的好事可不少。”
⑥尼尔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可别这么说,现在我特别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后面有一只狐狸正在追我呢!”
⑦“哦,我已经闻到狐狸的味儿了。”看门狗说:“有我在,他敢!”
⑧“我有个主意,你能帮帮我吗?”说完,尼尔斯和看门狗一起(闯 钻)进了狗窝,小声地商量起来。
⑨过了一会儿,狐狸从房子拐角处(探 伸)出了脑袋,他看看四周一片静悄悄的,就慢慢地靠近了狗窝,他知道尼尔斯就在里面。
⑩他盘算着怎样才能把大拇指引出来,忽然看见看门狗把头从窝里伸出来,大声狂叫:“滚远点,臭狐狸!小心我咬死你!”
狐狸冷笑着说:“你行吗?我知道你拴着链子呢。有本事,你过来!”他还故意把身子往前凑了凑。
“哼,小心点!”看门狗边叫边纵身往前一个长蹿,一下子就把狐狸扑倒了。原来,看门狗脖子上的锁链早已经被尼尔斯解开了。
狐狸吓晕了,躺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看门狗叼起他的后脖颈拖到窝边。尼尔斯拿起锁链在狐狸脖子上绕了两圈,把他牢牢地拴住了。尼尔斯对着狐狸说:“从现在起,你就得做一只忠实的看门狗了。”
——节选自《骑鹅旅行记》
29.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出正确的字词。
狐狸本可以(扑上 跑过)去 (闯 钻)进了狗窝
狐狸(紧随不舍 依依不舍) (探 伸)出了脑袋
30.独自寻找食物的尼尔斯发现天鹅有危险,急忙 ,没想到 。他想到一个主意,并且得到了 的帮助,抓住了 。
31.从“尼尔斯定睛一看,真是冤家路窄,是狐狸斯密尔,赶紧拔腿就跑”一句,可以看出他们以前
32.长毛狗以前没见过尼尔斯却知道他,还愿意帮助他,是因为
33.看门狗说:“有我在,他敢!”
(1)加点的句子要读出(疑问 肯定)的语气。(在正确答案下画“√”)
(2)看门狗的意思是
34.“尼尔斯和看门狗一起进了狗窝,小声地商量起来。”你觉得他们会商量些什么?请把你的猜测写在下面。
课外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有改动)
35.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6.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的痛苦? 请写下来。
37.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8.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注释   B.表示转折   C.递进
(1) 第一个破折号( ) 
(2)第二个破折号( ) 
(3)第三个破折号( )
39.“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 ,这是因为 ,“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是指 , 这样对比写, 突出了 。
4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①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至少说明汤姆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面对意外的降临,以免一下子吓得闭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②“快逃!”他说,“快逃命!”
③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41.选文是 (国家)的 写的。
42.选文中画“——”的句子属于 描写,不仅交代了时间,渲染了 的气氛,还为结尾的“ ”埋下伏笔。
4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哈克的 。
44.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 )。
A.夜探客栈 B.鬼屋寻宝 C.山洞迷路 D.墓地试胆
阅读理解。
出庭作证(节选)
①法庭上的每一张脸上都呈现了一种迷惑的惊疑神色,甚至包括波特在内。汤姆站起来往证人席上走时,每一双眼睛都含着惊奇的兴趣盯着他。这孩子吓坏了,看上去不知如何是好。他首先宣了誓。
②“汤姆·索亚,6月7日大约午夜时分你在哪呢?”(1)汤姆看了一眼印江·乔埃的脸,铁青可怕,他的舌头一下子就发硬了。听众凝神屏息地听着,可是他的话就是说不出来。但是过了一会儿,这孩子缓过一点儿劲儿来,勉强用力弄出一些声音,使得听众中的部分人听见了:“在墓地里!”“请把话说大声一点儿。别害怕。你当时在……”“在墓地里的。”(2)印江·乔埃脸上掠过一丝冷笑。“你是在霍斯·威廉姆斯的墓地里吗?”“是的,律师。”“请讲下去——提高一点儿声音。离墓地有多远?”“就像我离你这么远。”“你是藏起来了,还是没有?”“我藏起来了。”“藏在哪里?”“藏在墓地边上那些榆树后面。”(3)印江·乔埃几乎是不易察觉地震动了一下。
③“有人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律师,我是和……”“等等——稍等一会儿。先别提出你同伴的名字。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会让他出庭的。你带着什么东西去的?”汤姆犹豫一下,看上去有些慌乱。“说下去,我的孩子——别顾虑。说实话总是受人尊敬的。你带着什么到那儿的?”“只带了一只……一只……死猫。”场上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笑声,法庭制止下去了。“我们终会把猫的尸体出示给法庭。现在,我的孩子,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用你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别漏掉什么,也别害怕。”
④汤姆开始说起来——开头还有点儿吞吞吐吐,但是随着他对这个话题的投入,他的话讲得越来越流畅自如了;没过多一会儿,全场鸦雀无声,只有他的声音了;每双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听众张着嘴,屏住呼吸,一字不落地听着他的话,顾不上时间过了多久,完全被这个令人入迷的故事吸引住了。汤姆把积蓄在心头的郁闷情绪说到高潮时,他说:
“……”
⑤咔嚓!像一道闪电一样,印江·乔埃从窗户跳了出去,冲开所有阻拦他的人,一下子跑得无踪无影了!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45.《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文学大师 (作者)的代表作,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儿童文学作品。
46.一部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细品短文三处划线部分,作者分别运用了 、 、 的描写方法,生动刻画了印江·乔埃这一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凶狠,无视一切→ →
47.多多在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后,梳理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过还有一部分未完成,请你帮帮他吧!
墓地惨案→离家出走→ → →顺利脱险→找到宝藏
48.汤姆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 才是杀人凶手,被冤枉的彼得最后被无罪释放,从上述情节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 的人。
课外阅读。
①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 关)。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jū jù)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拢 扰),蝙蝠铺(pū pù)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②突然,贝奇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③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贝奇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49.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音节下面画“√”。
50.照样子,写词语。
(1)黑乎乎:
(2)津津有味:
51.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
缩句:
52.汤姆和贝奇进洞探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景才迷路的?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53.哪些语句的描写说明汤姆和贝奇真的迷路了?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54.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材料五(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山洞遇险
他们钻进一条长廊,不声不响地走了老远,边走边看新出口,看看跟进来时的是否一样。可是没一个出口是原来的。
汤姆每次认真查看新洞口,贝基就望着他的脸看是否有希望的表情,汤姆则愉快地说:“噢,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的,不过我们会找到出口。”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汤姆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随后他干脆见到出口就钻,拼命希望能找到来时的那个出口,嘴上仍说着“没什么太不了的”,心情却十分沉重,连说出来的话都失去了响声,听上去好像是“没救了!”贝基极度痛苦地紧跟在汤姆身旁,竭力想止住眼泪,可是眼泪还是流出来。她终于说:“对了,汤姆,别管那些蝙蝠吧,还回到那条路上去!看样子,我们越走越不对劲。”
汤姆停住脚步。“听!”他说。周围万籁俱寂,静得连他们的喘息声都能听见,汤姆放开喉咙大叫。叫声回荡在通道里,渐渐远去,直至最后隐约听上去像是阵阵笑声一样消失在通道深处。“喂,汤姆,别喊了,听起来怪吓人的。”贝基说。“是吓人,但我最好还是喊,贝基,说不准他们能听见我们。”说完他又大喊起来。“说不准”三个字比那阵阵笑声更可怕,它表明希望正在消失,两个孩子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可什么也没听见。汤姆立即按原路返回,步伐很快。可没多久,他表现出举棋不定的样子。贝基感到十分害怕,汤姆居然连往回走的路也找不着了。
“喂,汤姆,你怎么什么记号也没做!”“贝基,我真笨!一个大笨蛋!我根本没想到还会顺原路返回!是的,我们现在迷路了。真是糟糕透顶。”“汤姆,汤姆,我们迷了路!找不着路了!永远也走不出这个鬼地方了!真是的,我们当时干吗不和别的伙伴一起走呢!”说完,她一下子瘫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下子吓坏了汤姆,他以为她快要死了,要不然就是要发疯了。他坐在她旁边搂着她。她紧紧地挨着汤姆,脸贴在他怀里,一古脑地诉说她的恐惧,连后悔都来不及了。汤姆求她再打起精神来,可她说不能。于是汤姆开始了自责,骂自己不该把她弄到这种不幸的地步。这一骂倒有了好效果。她表示要努力抱定希望,只要汤姆不再说这种话,她愿意跟汤姆一起闯关,因为要说谁有错的话,她自己也不例外。
这样他俩又开始往前走,漫无目标地胡乱走——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不断地往前走。不久,希望又开始复苏——它没有什么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希望的源泉还没有因时间和失败而消失时,它自然而然地要复苏。
5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56.在找寻出口的过程中,汤姆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请从原文中至少找出三个能体现汤姆心情变化的词语: 、 、 。
57.从第一处画“ ”句子中对汤姆的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从第二处画“ ”句子中对汤姆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
58.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 描写,它在这里所起作用是 。
快乐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59.请用“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60.感受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将时间的流逝写得细腻感人的,完成练习。
(1)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无形的时间以有形的形象,从而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茫茫然”的作者( )
A.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2)画“ ”的部分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寻常的小事中,将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____________。
(3)选段中加点词“跨”“飞”“溜”“闪”连用得非常巧妙,你觉得妙在哪里?在批注框中写一写。
(4)朗读课上,园园分到此选段,她朗读时的感情应该是( )的。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
快乐阅读。
_______________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61.将选段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
62.选段中“茫茫然”这个词写出了( )
A.大千世界的广阔无边 B.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 C.内心的迷茫
63.作者通过描写洗手、吃饭、默默时,时间伶俐地“ ”、轻盈地“ ”、悄声地“ ”、急速地“ ”等情形,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把自己的情感融在这些场景中表达出来,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 与 ,让读者产生共鸣。
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64.“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
A.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怀念及对无法挽回流逝时光的无奈。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迷茫与困惑。
65.作者在文中写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请你估算一下,已经有 日子从自己的手中溜去。
66.用“ ”,在选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还把 比作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67.“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滑潸了”是因为 。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文段二
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②我一声不吭,盼着。③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④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⑤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⑥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68.语文要素 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文段一主要写了“我”等待母亲时做的四件事情,分别是 、看云彩走、 、 ,表现了“我” 的心情。
69.语文要素 通过人物动作、内心独白表达情感文段二中,“我”蹲在母亲身边,看母亲洗衣服,是对“我”的 的描写;③句和④句是对“我”内心独白的描写,“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许”这些内心的想法表现了“我” 的心情。
70.文段二中出现了三次“一声不吭”,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②句中,“我”一声不吭是为了不打扰母亲,让母亲快点洗完衣服,然后立刻出去。
B.⑤句中,“我”一声不吭依然是为了让母亲快些洗完衣服,但此时已经有了一些希望破灭的预感。
C.⑥句中,“我”一声不吭是因为母亲的衣服快要洗完了,“我”不用再催促她了。
D.三句话中的“一声不吭”表现了“我”内心由盼望到失望的逐步变化的过程。
71.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文段一末尾的“空空落落”,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表达的是 。
72.文段二末尾的“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指“我”明白了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快乐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73.“惊惶”的意思是 。语段中的母亲因看到“我”无声哭泣,意识到 ,从而感到惊惶。
74.画“____”的句子把 比作 ,表现出“我” 心情。
75.下列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母亲没带“我”出去玩,“我”觉得很生气。
B.“凉”说的是“我”沮丧与失落的内心,这是把“我”的心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了。
C.运用环境描写,突出尽管天色已晚,但“我”还是想让母亲带“我”出去玩。
76.联系全文,对比《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表达情感的方式,完成表格。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都采用了( )的抒情方法 ( )
《那个星期天》 ( )
A.融情于景 B.用一连串的问句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C.借古讽今 D.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地表达出来
课内阅读。
选段一: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嗯。
选段二: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77.选段一中画“____”的句子通过描写“我”孩子气的 和心态,表现出“我”此时 的心情。
78.读选段二中画“____”的句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加点的字词,可以体会到“我”迫切想要母亲带“我”出去玩的心情。
B.这几句话作者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C.从句中的“一声不吭”,可以看出“我”此时在和母亲赌气,内心处于崩溃的边缘。
79.对比选段一、二中画“ ”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这两个选段都描写了太阳的光线,表达的感情却不同。选段一中的“阳光明媚”,表达了“我” 的心情;选段二中的“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是在写“我” 的心情。
课内现代文阅读。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除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展,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地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⑤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⑥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⑦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察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80.文章开头段画线句中“昏暗下去”实指 ,又是虚指 。
81.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82.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母亲“惊惶”着,一边亲吻着“我”一边道歉?
8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B.“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这几句通过对天气、“我”的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兴奋。
C.“我”等待的过程,一开始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D.这篇课文和朱自清的《匆匆》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激发读者的共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1. 冷清 连续 2.除夕真热闹。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A 3. 嗅觉 视觉 听觉 4.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我还知道端午节,有赛龙舟、插艾草、佩香囊、系五彩线、吃粽子等活动。
5.京剧的脸谱、角色行当的分类及音乐伴奏。 6. 生 旦 净 丑 7.文场指管弦乐。弦乐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管乐有笛、笙、唢呐等。武场指打击乐,主要是鼓、锣、钹、铙等。 8.BC 9.D
10. 看 变化 11. 吃包子烫了脊背 吃包子溅了对面客人一脸 12.A
13.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 14.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 15.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
16.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 17.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 18.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
19. “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荒岛上,远离人类,感到孤独无助 没有工具,建造住所等事情困难重重 20.对比片段一和片段二,可以体会到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片段一中,他感到绝望和沮丧,认为自己的前景暗淡,甚至流下了眼泪。然而,在片段二中,他展现出了更加积极的心态,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克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1.A 22.鲁滨逊是一个在困境中不轻易放弃,勇敢、坚强、勤劳的人。他面对孤独、饥饿、疾病等困境,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寻找生存的方法和出路。 23.D
24. 汇集 贫乏 辛苦 25. 鲁滨逊漂流记 英 笛福 26.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
砍树 打桩 27. 防野兽侵袭 A 28.没有吃的,没有工具。
29.扑上 钻
紧随不舍 探 30. 提醒天鹅 狐狸放弃抓天鹅反追尼尔斯 看门狗 狐狸密斯尔 31.认识、有仇 32.长毛狗听麻雀议论过,知道他人不大,办好事可不少。 33.(1)肯定√
(2)有我在,狐狸不敢抓你。 34.一起商议怎么对付狐狸。
35.大年夜, 一个又饿又冷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36.冷、饿、被人欺负。 37.这让我们了解到了小女孩家里的贫穷,冬天里她连一双鞋都没有,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马路上行走,极不安全,而且还遭到了男孩子的嘲笑和欺侮,更令人同情。 38. A C B 39. 美丽的头发 她当时又冷又饿 现在是大年夜 小女孩的处境的悲惨和她内心的痛苦 40.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没有什么用。
41. 美国 马克·吐温 42. 环境 紧张可怕 大雨倾盆 43. 夸张 紧张不安 44.A
45. 美 马克.吐温 46.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嘲笑且不屑一顾 吃惊但故作镇静 47. 鬼屋探险 山洞迷路 48. 印江·乔埃 富有正义感
49.观 jù 扰 pū 50. 绿油油 金灿灿 斤斤计较 头头是道 51.念头占据心灵。 52.受到亮光的惊扰,蝙蝠铺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53.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 54.汤姆是一个有爱心、勇敢顽强、乐于助人的孩子。可以从“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的语句中体会出来。
55.总结:汤姆和贝基山洞遇险寻找出路没找到,但仍坚定地不断地往前走。 56. 愉快 沉重 糟糕 57. 乐观 体贴 58. 环境 渲染了恐怖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汤姆和贝基找不到出口大声喊叫做铺垫
59.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60.(1)拟人 B
(2)排比 洗手 吃饭 默默 时间在生活中匆匆流逝
(3)示例:“跨”“飞”“溜”“闪”都表示速度快,从“跨”到“闪”,速度越来越快,将无形的时间有形化,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悄无声息、匆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C
6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62.C 63.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无奈 惋惜
64.A 65.四千多 66.“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八千多日子 针尖上的水滴 时间的流 浩瀚的大海 时间消逝得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67.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自己却无所作为而感到抑郁、彷徨、伤感
68. 跳房子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焦急、无聊 69. 动作 急切 70.C 71. 院子空间很大,显得冷清 “我”内心的空虚、失落 72.“我”明白了“我”的希望破灭了,母亲今天不会带“我”出去了。
73. 惊慌 自己忙碌了一天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 74. 搓衣服的声音 时光的脚步 等待时内心的焦急 75.B 76. A B D
77. 动作 还有些雀跃 78.C 79. 兴奋、急切 越来越沮丧
80. “我”从白天等到黑夜 一方面暗示了希望的落空,另一方面表明“我”的心情最终归于灰暗 81.该句借描写事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通过描写母亲的腿,既写出了母亲家务的繁忙、任务的繁重、劳动的艰辛,也写出了“我”不停地跟在母亲身后追问,好几次差点被她踩到或把她绊倒,表现了“我”内心的焦急之情。 82.母亲“惊惶”着,一边亲吻着“我”一边道歉,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导致孩子失望和伤心。她感到内疚和自责,害怕孩子因此受到伤害,所以急切地安慰孩子,表达歉意。 83.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