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死亦我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给
(5)(5)乞人不屑也
(6)妻妾之奉
(7)是亦不可以已乎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同“ ”,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同“ ”, 。
“ ”同“ ”,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同“ ”, 。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动词,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动词,做)
D.二者不可得兼(得:能够,能愿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或今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
今义: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名句默写。
(1)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 ”的主张。
(2)《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 , ”。
(4)《鱼我所欲也》中与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 。
8.2024年5月22日,适逢吴孟超、袁隆平两位院士逝世三周年。学校组织了以“铭记灯塔,心怀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你和小华参与其中。
材料一: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创造了多个医学界第一: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上首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术……推动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二: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
(1)【析材料】结合这两则材料,简析人们铭记他们的原因。
(2)【品诗作】[语言运用]网上有一首悼念诗作:才落超级稻,又折杨柳刀。稻菽千千念,肝胆两昭昭。小华无法表述出这首诗好在哪里,请你帮小华说一说。
(3)【抒情怀】小华悲痛之余,也想跟帖表达对两位院士的景仰之情,请你仿照示例,帮他完成帖子。
示例:你是阳光,照耀禾苗茁壮成长;你是雨露,滋润花朵绚丽绽放; , 。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贤者能勿丧耳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妻妾之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1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1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心”的理解,并说说该如何守住“本心”
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众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③天地万物与我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众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③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 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
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生( ) 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
16、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17、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
①近日,上海首条樱花市级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实施“落樱不扫”,沿路189株晚樱正值盛花期,纷纷扬扬的“花瓣雨”洒落一地,引来路人驻足欣赏。
②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
③除了审美,落花还能引人哲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可见,在一条落英缤纷的林荫小道上,如果落花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那么无论从审美还是从哲理的角度看,它的文化价值都将被割去一半。
④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但日本人自己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日本人的“物哀”之思。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3年前的暮春,笔者曾经前往日本关西赏樱,落樱之美让人记忆犹新。奈良的公园风和日丽,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
⑤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
⑥“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它不但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深入肌理,它还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其中蕴含的智慧,值得更多城市治理者借鉴。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17日)
18.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参照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任选下面一句古诗,为本段写一个论据。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1)兼得,同时得到 (2)苟且 (3)假如,假使 (4)没有礼貌地吆喝 给
(5)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6)侍奉 (7)停止 3.(1)辩--辨 辨别
(2)得---德 感恩、感激 与--欤 语气词 (4)乡--向 先前、从前 4.D 5.(1)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2)指示代词,这种 (3)古代的一种量器
6.(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4)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7.(1)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8.(1)①他们都有创新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做出非凡的贡献。②他们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类。(2)①该诗运用借代的手法:“超级稻”“杨柳刀”代指袁隆平、吴孟超;“才落”“又折”委婉点出了他们的去世。②“稻菽千千念”“肝胆两昭昭”,一语双关;运用叠词,朗朗上口。③整首诗既扣住他们各自的领域,赞扬他们的成就,又表现出他们至死不渝的科研精神。 (3)你是灯塔 , 指引航船乘风破浪
9.(1)丧失 (2)这种 (3)侍奉 (4)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0、(1)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难我不躲避。
(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
11、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从讨论物质需求过渡到精神修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地引出了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
1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阐述了人要坚守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这样写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的力量。
13、“本心”在本文中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东西胜过了生命,这样才能不被“万钟”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
14、首先,作者以鱼和熊掌为喻,以舍鱼而取熊掌类比论证,提出生和义不能两全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阐述道理,指出人人都有本心,只是贤者能不丧失罢了。最后,通过列举“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例子,告诫人们勿失其本心。
15.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16.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说的;
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17.责难、驳斥。
18.落花落叶不扫,可以增加城市的诗意(美感)。
19.举例论证。列举了日本重视落樱之美的例子,论述了落樱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命思考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文章的观点。
20.示例1:孟浩然在诗歌《春晓》中写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雨中悄然坠落的春花,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和无限遐想。
示例2:杜甫在诗歌《江南逢李龟年》中写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满眼凋零的落花,见证了两位旧识在他乡相遇的惊喜和无限的家国感慨。
示例3: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飘落小径的落花,带走了无声的岁月和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