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综合质量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又像一曲欢快动听的乐曲。班上正在举办以“珍藏童年时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快来积极参加吧。
任务一:忆童年时光之趣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6分)
记得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我约好朋友去公园玩。那天公园里阳光①míngmèi,②wēifēng拂面,我却毫无③juéchá,感觉仍像一派④huāngliáng。我在公园门口徘徊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蓝蓝的身影,不禁深深地⑤tànxī:“等待可是真难挨啊。”低下头,一只小蚂蚁正费力地⑥nuódong着一块面包渣,我伸出手轻轻地⑦bōnòng了一下它不停晃动着的触角,它便如临大敌,⑧jīnghuáng地爬到废弃的⑨huàbào上。我对着这可爱的小家伙轻轻地⑩niàndao:“你知道我朋友在哪儿吗 ”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词语,注意书写规范。(10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语段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禁受 挨近 晃眼 B.禁不住 挨饿 摇晃
C.软禁 挨骂 明晃晃 D.百无禁忌 挨门挨户 摇头晃脑
3.“徘徊”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与在语段画线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她徘徊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该如何选择。
B.由于没有想好该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一直在门外徘徊,不敢进去。
C.他的语文成绩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从没有超过90分。
D.这个厂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
4.这段话要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任务二:享童年闯关之乐
二、童年时最喜欢玩抢答闯关的游戏,你也来试试吧,请按要求抢答。(26分)
1.选择题。(6分)
(1)“时光如________,来不及准备便已匆忙而逝,________,流年不往复。因此,我们唯有________,才能不负年华。”填入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斗转星移 呼吸之间 雷厉风行 B.斗转星移 转瞬即逝 争分夺秒
C.白驹过隙 呼吸之间 雷厉风行 D.白驹过隙 弹指之间 惜时如金
(2)下列句子与“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
B.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C.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D.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3)下列句子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B.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C.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D.能不忆江南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写法,写一两句话,直接表达自己盼望的心情。(2分)
例:爸爸答应了妹妹的请求,她顿时心花怒放,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根据给出的情境写句子。(6分)
3.下列诗句与右边的漫画寓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0分)
(1)“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朱自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也启示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一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我”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任务三:品童年时光之感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内阅读。(10分)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 去。走吧 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①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②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选段中有三个“一声不吭”,第一个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第三个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3分)
2.选段中句①是对“我”的________描写,从中能感受到“我”________的心情。句②表面是写天色________,实际上是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由此可知,句①是通过( )来表达情感的,句②是通过( )来表达情感的(填序号)。(5分)
A.具体的事例 B.内心独白 C.把心情融入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中
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没有拉着母亲马上走,流露出“我”对母亲的敬畏之情。
B.母亲的做法源于无休止的家务活,而不是有意拖延时间。
C.选段结尾“我”看似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实则处在崩溃的边缘。
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外阅读。(18分)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本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子下的嫩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问:“看什么呢 ”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还会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的孩子表现出了坚定和十足的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
孩子瞪大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那些嫩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母亲边笑着责备孩子,边给孩子擦眼泪。
此后,孩子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有几次孩子都用手捏住它了,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啊,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有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这张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好吃的。”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呆呆地望着花盆,觉得心里空空的。(有改动)
1.第2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憧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从该段中画出“憧憬”的具体内容。(2分)
2.随着事情的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把表格补充完整。(6分)
事情的发展 花盆里长出小瓜苗 母亲拔掉小瓜苗 母亲忽略了孩子借画表达的想法
孩子的心情
3.下面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了孩子对小瓜苗的思念。
B.表现了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C.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行为的不满。
4.将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下面的句子进行对比,从表达感情的方式这一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点。(3分)
链接: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题目“忽略”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表达。(30分)
童年中经历的许多事情,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如激动、盼望、愤怒、追悔莫及……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第3页,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页,共4页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1.①明媚②微风③觉察
④荒凉⑤叹息⑥挪动
⑦拨弄⑧惊惶⑨画报
⑩念叨
2.B
3.B
4.等待时焦急的心情
二、1.(1)D
(2)B
(3)A
2.示例:(1)我真的特别想念爸爸,我多么希望出差的爸爸能瞬间出现在我的面前!
(2)我撑着伞,走在春雨中,心情好极了。雨点打在伞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为我伴奏。我感受到了雨的清凉和它带来的舒适感,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洗去了。撑伞走在春雨里,雨点打在伞上发出嘈杂的声音,十分刺耳。伸手接雨,冰凉的雨丝落在手中,仿佛针扎一般刺骨。
3.D
4.(1)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对时间流逝感到惆怅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2)时间(从上到下)早晨下午兴奋、急切失望、委屈
三、1.“我”对母亲的信任“我”焦急“我”极度失望
2.心理懊悔渐晚BC
3.A
四、1.向往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
2.欢喜难过失落
3.B
4.相同点:都融情于景,借助环境衬托人物失落的心情。
不同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不但照应开头,而且运用反衬的手法,借美好的环境反衬人物失落的心情,更能突出人物内心的失落;链接的句子将光线逐渐消逝与人物沮丧、失落的心情相照应,让人物难过、失望的心情真实可感。
5.“忽略”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母亲只看到了紫罗兰,却忽略了小瓜苗;二是指母亲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憧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五、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