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A3+A4+精品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A3+A4+精品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0 21:40:00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如果把湿润的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 )°
2.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绿豆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一个( )。
3.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 ),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4.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 )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也是这样。
5.为了适应环境,动物会有相应的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 ),丹顶鹤会( )。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和( ),( )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夏秋季节阴雨绵绵,储存的粮食种子容易发芽,主要是因为( )。
A.温度高 B.空气湿度大 C.光照充足
8.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水 B.阳光 C.温度
9.在冬季,人们利用蔬菜大棚来栽培反季节植物,从有利于种子发芽的角度考虑,这主要是为了( )。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10.王阿姨将从市场上买来的豆芽(淡黄色的)放在了向阳的桌面上,经过半天的阳光照射,这些豆芽会( )。
A.变成绿色 B.保持原来的颜色 C.变成橘黄色
11.农田里的植物,株与株、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 )。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12.为了采集蚯蚓做实验,同学们发现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菜园里的土壤中 B.路边裸露的土壤中 C.池塘中
13.下面动物中,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的是( )。
A.大雁 B.青蛙 C.小猫
14.下列选项中,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是( )。
A.大熊猫 B.燕子 C.雪狐
15.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16.生态瓶里的小鱼、水草与瓶中的水、沙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 )。
A.食物链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都应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
18.在探究“蚯蚓对干燥或湿润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要保证光照条件相同。( )
19.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使它变得更好看。( )
20.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
21.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茎粗,叶子黄绿且细小。( )
22.存放在冷库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是因为冷库中缺少空气。( )
23.在野外,我们如果遇到冬眠的动物不要去打扰它。( )
24.为了增加收入,向鱼塘里投放的鱼苗越多越好。( )
四、连线题(8分)
25.香蕉树 沙漠 骆驼
仙人掌 热带雨林 老虎
松树 山地 鲸
紫菜 海洋 大象
五、简答题(6+5=11分)
26.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请你列举三个。
27.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制作生态瓶?(至少写出三种,包括植物和动物)
六、实验题(第4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1分)
28.下表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的实验记录,请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1)小组中的果果选择了图中的①号杯和③号杯进行对比实验,她想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2)贝贝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她应该选择( )号杯和( )号杯进行探究。
(3)上述实验中,除了贝贝和果果所研究的条件外,还可以研究其他的条件。
②号杯和③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③号杯和④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4)经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 )、( )、( )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5)完成种子发芽研究后,明明和乐乐把发芽的绿豆种在学校一个花坛里,在生长程中绿豆苗和花坛里其它生物可能发生什么样的食物关系,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七、综合题(每空3分,共15分)
29.看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 。
(2)图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 。
(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那么短时间内草会 (填“减少”或“增加”)。
(4)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空气 温度 水分 适宜的温度
2. 食物链 群落
3.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4. 植物 动物
5. 冬眠 迁徙
6. 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土壤和阳光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7.B
8.C
9.C
10.A
11.C
12.A
13.B
14.C
15.C
16.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冬眠、迁徙、换毛、改变颜色等。
27.泥鳅、小龙虾、大鲫鱼、田螺、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等。
28.(1)水分 (2)③ ⑤ (3)空气 适宜的温度 (4)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5)绿豆苗→蚜虫→七星瓢虫
29.(1) 生产者 消费者(2)食物网(3)减少(4)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如果把湿润的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 )°
2.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绿豆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一个( )。
3.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 ),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4.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 )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也是这样。
5.为了适应环境,动物会有相应的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 ),丹顶鹤会( )。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和( ),( )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夏秋季节阴雨绵绵,储存的粮食种子容易发芽,主要是因为( )。
A.温度高 B.空气湿度大 C.光照充足
8.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水 B.阳光 C.温度
9.在冬季,人们利用蔬菜大棚来栽培反季节植物,从有利于种子发芽的角度考虑,这主要是为了( )。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10.王阿姨将从市场上买来的豆芽(淡黄色的)放在了向阳的桌面上,经过半天的阳光照射,这些豆芽会( )。
A.变成绿色 B.保持原来的颜色 C.变成橘黄色
11.农田里的植物,株与株、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 )。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12.为了采集蚯蚓做实验,同学们发现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菜园里的土壤中 B.路边裸露的土壤中 C.池塘中
13.下面动物中,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的是( )。
A.大雁 B.青蛙 C.小猫
14.下列选项中,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是( )。
A.大熊猫 B.燕子 C.雪狐
15.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16.生态瓶里的小鱼、水草与瓶中的水、沙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 )。
A.食物链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都应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
18.在探究“蚯蚓对干燥或湿润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要保证光照条件相同。( )
19.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使它变得更好看。( )
20.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
21.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茎粗,叶子黄绿且细小。( )
22.存放在冷库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是因为冷库中缺少空气。( )
23.在野外,我们如果遇到冬眠的动物不要去打扰它。( )
24.为了增加收入,向鱼塘里投放的鱼苗越多越好。( )
四、连线题(8分)
25.香蕉树 沙漠 骆驼
仙人掌 热带雨林 老虎
松树 山地 鲸
紫菜 海洋 大象
五、简答题(6+5=11分)
26.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请你列举三个。
27.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制作生态瓶?(至少写出三种,包括植物和动物)
六、实验题(第4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1分)
28.下表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的实验记录,请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1)小组中的果果选择了图中的①号杯和③号杯进行对比实验,她想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2)贝贝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她应该选择( )号杯和( )号杯进行探究。
(3)上述实验中,除了贝贝和果果所研究的条件外,还可以研究其他的条件。
②号杯和③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③号杯和④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4)经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 )、( )、( )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5)完成种子发芽研究后,明明和乐乐把发芽的绿豆种在学校一个花坛里,在生长程中绿豆苗和花坛里其它生物可能发生什么样的食物关系,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七、综合题(每空3分,共15分)
29.看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 。
(2)图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 。
(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那么短时间内草会 (填“减少”或“增加”)。
(4)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空气 温度 水分 适宜的温度
2. 食物链 群落
3.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4. 植物 动物
5. 冬眠 迁徙
6. 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土壤和阳光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7.B
8.C
9.C
10.A
11.C
12.A
13.B
14.C
15.C
16.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冬眠、迁徙、换毛、改变颜色等。
27.泥鳅、小龙虾、大鲫鱼、田螺、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等。
28.(1)水分 (2)③ ⑤ (3)空气 适宜的温度 (4)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5)绿豆苗→蚜虫→七星瓢虫
29.(1) 生产者 消费者(2)食物网(3)减少(4)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如果把湿润的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 )°
【答案】 空气 温度 水分 适宜的温度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种子必须是活的,是完整的;再就是保证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把湿润的绿豆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种子不能发芽,缺少的主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2.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绿豆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一个( )。
【答案】 食物链 群落
【详解】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所以绿豆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一个群落。
3.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 ),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答案】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详解】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4.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 )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也是这样。
【答案】 植物 动物
【详解】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这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为了适应环境,动物会有相应的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 ),丹顶鹤会( )。
【答案】 冬眠 迁徙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冬眠,丹顶鹤会迁徙。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和( ),( )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答案】 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土壤和阳光
【详解】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空气和适量的水分,土壤、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题
7.夏秋季节阴雨绵绵,储存的粮食种子容易发芽,主要是因为( )。
A.温度高 B.空气湿度大 C.光照充足
【答案】B
【详解】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夏秋季节阴雨绵绵,空气湿度大,再加上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储存的粮食种子容易发芽。
8.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水 B.阳光 C.温度
【答案】C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 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温度。
故选:C
9.在冬季,人们利用蔬菜大棚来栽培反季节植物,从有利于种子发芽的角度考虑,这主要是为了( )。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答案】C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在冬季,温度低,人们利用蔬菜大棚来栽培反季节植物,可以保温,从有利于种子发芽的角度考虑,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温度。
10.王阿姨将从市场上买来的豆芽(淡黄色的)放在了向阳的桌面上,经过半天的阳光照射,这些豆芽会( )。
A.变成绿色 B.保持原来的颜色 C.变成橘黄色
【答案】A
【详解】豆芽在阳光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从而使其颜色变成绿色。因此,经过半天的阳光照射,淡黄色的豆芽会变成绿色。
11.农田里的植物,株与株、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 )。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答案】C
【详解】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因为阳光的需求。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阳光热量,如果排的太密,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就少了,光合作用不够,合成的能量也就相应的减少,这样子的话,植物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问题。
12.为了采集蚯蚓做实验,同学们发现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菜园里的土壤中 B.路边裸露的土壤中 C.池塘中
【答案】A
【详解】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A符合题意。
13.下面动物中,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的是( )。
A.大雁 B.青蛙 C.小猫
【答案】B
【详解】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储存食物、洄游等行为。大雁以迁徙的方式度过寒冬;青蛙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小猫以换毛的方式度过寒冬。
14.下列选项中,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是( )。
A.大熊猫 B.燕子 C.雪狐
【答案】C
【详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体的身体形态是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长期适应的结果。雪狐的身体形态决定了它们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大熊猫最适宜温度是10-22℃,大熊猫不适合住在寒冷地带,燕子天气变冷会迁徙。C符合题意。
15.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答案】C
【详解】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兔子大量繁殖,草的数量会减少,兔子没有足够的食物大量死亡,所以草的数量后来会增多。故选C。
16.生态瓶里的小鱼、水草与瓶中的水、沙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 )。
A.食物链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答案】C
【详解】生态瓶中的小鱼、水草、水和沙子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系统的稳定。食物链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而生物群落仅指生物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生态系统。
故选:C
三、判断题
17.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都应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
【答案】√
【详解】种子发芽受到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影响,所以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中都应至少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8.在探究“蚯蚓对干燥或湿润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要保证光照条件相同。( )
【答案】√
【详解】在探究“蚯蚓对干燥或湿润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环境的湿润程度,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保证光照条件相同,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19.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使它变得更好看。( )
【答案】×
【详解】生物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相适应,不同生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方式,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有明显的适应特征,是进化的结果。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是为了过冬做准备。
20.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
【答案】×
【详解】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缺少其他动植物以及非生物成分,不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21.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茎粗,叶子黄绿且细小。( )
【答案】×
【详解】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芽的特点是茎细,叶子浅绿且细小,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2.存放在冷库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是因为冷库中缺少空气。( )
【答案】×
【详解】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存放在冷库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是因为冷库中温度太低,不适合种子发芽。
23.在野外,我们如果遇到冬眠的动物不要去打扰它。( )
【答案】√
【详解】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等。在野外,我们如果遇到冬眠的动物不要去打扰它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24.为了增加收入,向鱼塘里投放的鱼苗越多越好。( )
【答案】×
【详解】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反比例关系,金鱼的放养密度直接影响着金鱼的呼吸频率、进食量、存活时间。放养密度越大,平均每条鱼所占有的水量就越少;放养密度越大,金鱼呼吸的频率越高;放养密度越大,金鱼全部存活的时间越短。所以不能增加收入,向鱼塘里投放很多鱼苗。
四、连线题
25.香蕉树 沙漠 骆驼
仙人掌 热带雨林 老虎
松树 山地 鲸
紫菜 海洋 大象
【答案】
【详解】动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香蕉树、大象生长在热带雨林,松树、老虎生长在山地,仙人、骆驼掌生长在沙漠,紫菜、鲸生长在海边。
五、简答题
26.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请你列举三个。
【答案】答:冬眠、迁徙、换毛、改变颜色等。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改变颜色等。比如青蛙冬天会冬眠,丹顶鹤冬天向南迁徙,当季节更替时,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都会发生变化。
27.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制作生态瓶?(至少写出三种,包括植物和动物)
【答案】泥鳅、小龙虾、大鲫鱼、田螺、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等。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制作生态瓶,首先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然后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泥鳅、田螺等小动物等,最后把桶放到阳光直射不到的窗台上。
六、实验题
28.下表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的实验记录,请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1)小组中的果果选择了图中的①号杯和③号杯进行对比实验,她想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2)贝贝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她应该选择( )号杯和( )号杯进行探究。
(3)上述实验中,除了贝贝和果果所研究的条件外,还可以研究其他的条件。
②号杯和③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③号杯和④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4)经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 )、( )、( )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5)完成种子发芽研究后,明明和乐乐把发芽的绿豆种在学校一个花坛里,在生长程中绿豆苗和花坛里其它生物可能发生什么样的食物关系,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答案】(1)水分
(2) ③ ⑤
(3) 空气 适宜的温度
(4)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5)绿豆苗→蚜虫→七星瓢虫
【分析】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①号杯和③号杯唯一的变量是水分,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唯一的变量是阳光,所以应该选择③、⑤进行研究;
(3)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②号杯和③号杯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③号杯和④号杯唯一的变量是适宜的温度,所以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4)综上所述,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在花坛里的食物链有绿豆苗→蚜虫→七星瓢虫。
七、综合题
29.看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 。
(2)图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 。
(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那么短时间内草会 (填“减少”或“增加”)。
(4)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 生产者 消费者
(2)食物网
(3)减少
(4)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详解】(1)图中的草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的鼠、蛇、猫头鹰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2)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3)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那么短时间内草会减少。
(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或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蛇→猫头鹰。
试卷第2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