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09: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再次强调了复述与背诵的区别,并对本单元的复述方法作了归纳,提示学生借助一定的方法,有助于完整、有序的复述篇幅较长、内容比较丰富的故事。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组成的两组词语,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学习生字。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体会拟声词的作用,并照样子写句子。根据语境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动作的状态或人物的心情。通过仿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拟声词的作用。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所给题目的特点,再试着写几个类似的题目。“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把两个性格特点相反的人连在一起做题目,很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仿写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类题目的好处。三是练习转述别人的话,学习怎么将直接引语转成间接引语,对完成复述故事很有益处。在转述别人的话时,要注意改变人称、去掉语气词等。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初夏时节游览庐山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是唐人绝句中的珍品。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表现出意外与欣喜之情,富有情趣。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语言运用: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思维能力: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审美创造:积累“桃花”相关诗句,初步感受“桃花”文化的魅力。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复述故事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通过学习古诗,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重点) 2.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重点)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环节一:学习 “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呀!大家回忆一下,都学过哪些故事呢?(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 2. 那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提点,把《漏》这个故事复述给同桌听一听。大家要注意,复述故事可不是背诵课文哦,要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巡视同桌交流情况) 3. (展示《漏》课后的示意图)大家看这张示意图,根据它来说说《漏》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交流) 4. 除了借助示意图,我们还有其他方法来复述故事。(出示表格)大家看这个表格,里面梳理了《枣核》这个故事的时间、人物和事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试着复述一下《枣核》的故事。(引导学生复述) 5. (小结)大家表现得都很棒!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也不会遗漏重要情节啦。以后大家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些方法哦。 时间/人物/事件 古时候 夫妻两人 生了枣核大的孩子,就叫“枣核”。 一年又一年 枣核 不见长,很勤快很聪明。 有一年 衙役们大旱,衙役们把牛、驴牵走了。 到了晚上 枣核到县衙闹腾,躲在驴耳朵里,赶着牲口回了村子。 天一亮 县官、枣核 枣核被抓到县衙,衙役们打枣核,结果打了县官。
【学生活动】 1. 回忆并交流本单元学过的故事。 2. 同桌间互相复述《漏》的故事。 3. 观察示意图,交流《漏》的主要内容。 4. 根据提示复述《枣核》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故事、复述故事和借助工具梳理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二:学习 “识字加油站”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些词语。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巡视学生认读情况) 2. 读的时候要注意,有些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比如 “嗽” 在 “咳嗽” 中读轻声,“唠叨” 的 “叨” 在词语里也读轻声;“呕吐” 的 “吐” 读 tù,而在 “吐气、扬眉吐气、吞吞吐吐” 中读 tǔ。(指导读音) 3. 现在,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能从这些词语里发现什么。(巡视小组交流情况,组织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 4.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大家发现得都很对!这就是巧用偏旁归类识字。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巴有关,像咳、吐、唠、叨、嘀、咕等;言字旁的字大都和语言有关,比如谚、语、谣、诫、论等。 5. 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这些词语。(抽读词语卡片,进行找词语游戏:找朋友 ) 6. 大家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现在学以致用。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再找出几组这样的字词。(组织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进行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
【学生活动】 1. 认读词语,注意特殊读音。 2. 小组交流发现。 3. 参与词语复习游戏。 4. 寻找同类字词,参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交流和游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了解形声字特点,积累词语,提高识字能力。
环节三:学习 “词句段运用”
【教师活动】 1. (让学生读第一个句子)大家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演一演句子里的动作,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引导学生表演和交流) 2. (出示两个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顾客跳起来”)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体会 “噌的一下子” 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表现人物内心着急的作用 ) 3. (让学生读第二个句子)现在读第二个句子,想象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的情景,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 4. (教师提供几个句子)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大家练习在句子中加上拟声词,感受一下句子中有拟声词和无拟声词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展示句子:他用力一推,门 ( ) 开了。他 ( ) 喝了一大碗水。 引导学生填写并交流 ) 5. (创设情境)生活中,小鸟急速飞走时是怎样的情景?玻璃窗突然被打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模仿例句,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写一句话。(引导学生写作并交流 )
【学生活动】 1. 读句子、表演并交流。 2. 比较句子,体会拟声词作用。 3. 想象情景,交流表达效果。 4. 填写拟声词,感受表达效果差异。 5. 选择情景,用拟声词写句子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拟声词的作用,学会运用拟声词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环节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复述故事的方法,认识了好多生字,还知道了拟声词的奇妙作用。大家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积极,老师为你们点赞! 2. 课后,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复述方法,把本单元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 课后完成作业,讲述故事、记录生字。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第 1 课时)
交流平台:复述故事方法(示意图、表格)
识字加油站:口字旁(与嘴有关) 言字旁(与语言有关)(示例字)
词句段运用:拟声词作用(示例句子) 仿写(记录学生作品要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复述故事的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在识字和理解拟声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时,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方法,复述不够完整,可能是练习不够充分;在学习形声字特点时,个别学生对一些字的归类理解困难,可能是讲解不够细致;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复述故事的练习量,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小组竞赛、个人展示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复述方法;加强对形声字特点的讲解,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后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3.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难点)
环节一:学习 “词句段运用”
【教师活动】 (一)感受对比在拟定题目方面的妙用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有趣的故事,那还记得有哪些故事题目让你印象深刻吗?(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出示第 2 题)大家看这些题目,仔细讨论交流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观察学生讨论情况,适时引导,课件变色突出 “慢、急、胖、瘦” )大家发现了吗,这些题目用展示主人公特点的词语,像 “慢性子”“急性子”,还有意思相反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特点,还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大家看了题目就忍不住想读故事。 (出示题目补充部分)现在,我们来试试把下面的题目补全。(引导学生补全题目:大个子兔子和 () 狼;大方的魔法师和 () 的巫婆 ) 大家在平时读过的故事里,有没有这类题目呢?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出示第 3 题)接下来,我们学习转述别人的话。老师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转述句,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传达给第三者。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怎样转述别人的话呢?(巡视小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或 “她”,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比如 “你” 改为 “我”。 (出示练习题)大家根据这个方法,练习一下转述句子,老师来巡视。(巡视学生练习情况) (师生交流,小结)大家完成得都不错,通过练习,对转述句的改写掌握得更熟练了。
【学生活动】 (一)感受对比在拟定题目方面的妙用 回忆并交流有趣的故事题目。 讨论题目特点,参与交流。 补全题目。 交流读过的类似题目。 (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倾听老师讲解转述句概念。 小组交流转述方法。 参与全班交流,学习转述句改写规则。 完成练习题。 参与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特点、练习转述句改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环节二:学习 “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 创设情境解诗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板书课题,指名读 “寺” 字,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谁知道大林寺在什么地方呢?(介绍大林寺:大林寺、西林寺和东林寺是庐山 “三大名寺”。大林寺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 2.学习字词 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巡视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大家一起帮忙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现在再读古诗,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 3.初读感知 (四人一组利用课件上的注释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互相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指名说诗意,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哪个小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理解的诗意?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家看这句诗,先指名读,理解一下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已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从这句诗里,你觉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引导学生体会惊喜之情,指导朗读,配乐朗读,展示画面 ) (课件出示: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同样,先指名读,理解词语,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这首诗整体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5.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先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引导学生自由背、指名背 )
【学生活动】 1. 了解诗题相关知识。 2.自由读诗,参与朗读评议,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小组交流诗意,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4.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朗读并欣赏画面。 5.尝试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积累文化知识。
环节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拟定有趣题目的方法,学会了转述别人的话,还一起领略了古诗《大林寺桃花》的魅力。大家在课堂上都很积极,表现得非常棒! 2.课后,请大家再找几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把《大林寺桃花》背诵给家人听,并且给他们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课后完成作业,分析题目、背诵古诗并讲解诗意。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第 2 课时)
词句段运用:拟定题目(特点、示例、补充) 转述句(概念、改写规则、练习)
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诗题、诗意、情感)背诵要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拟定题目、转述句改写和古诗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拟定题目时,部分学生对题目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示例分析不够全面;在转述句练习中,个别学生改写存在错误,可能是练习量不足;在古诗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会不够深刻,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题目特点的分析,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示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增加转述句的练习量,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情景对话转述、短文转述等,让学生熟练掌握改写方法;采用更丰富的引导方式,如播放与古诗相关的视频、组织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情感,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