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13: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次考试设卷面分。答题时,要书写认真、工整、规范、美观。

第一部分
(1-2题14分)
1.下面是小冀在“赏民俗画卷,感文化魅力”主题班会上的一段发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

的问题。(共10分)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在生活中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独特文化。河北民俗文化丰

富多彩,涵盖了传统戏曲、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多个方面。
河北井陉拉花,热烈奔放似安塞腰鼓。舞者身姿甲(矫健/强健),腰系彩带,舞动间

以粗犷的动作诉说燕赵历史,彰显阳刚之气。欢快的节奏传递生命的力量,磅礴的气势(zh 肌

hd)心灵。河北梆子则具有高亢激越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擅长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

生活。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乙(承载/承担)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

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外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①有
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②有利于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
文化多样性发展。

但在时代的浪潮中,有些民俗文化正在消逝,令人(chang wang).。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
我们必须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自觉地参与到传统民俗活动之中,积极学习民俗技能,

比如拟春联、剪窗花、扭秧歌等。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zhen han).
②(chang wa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磅礴(b6)
高亢(kdng)
B.磅礴(bdo)
高亢(kdng)
C.磅礴(b6)
高亢(hdng)
D.磅礴(báo)
高亢(hdng)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人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却
B.不仅也
C.因为所以
D.尽管就
(5)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语文第1页(共6页)】
·25-CZ92b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4分)
假如策划一档古代版的种地综艺《种地吧!古人》,你会邀请谁来参加?我会邀请陶渊明,
陶渊明被称作“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及“田园诗派之鼻祖”。
在他之前,文人士大夫不会费笔墨去写田园生活与劳作,更不要说在自己的诗文中表达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说起陶渊明的“种田文”,不得不提这部对后世影响极深的作品
《桃花源记》。
在陶渊明笔下,宛若仙境一般的桃花源,平静的、美丽的、神秘的桃花源,其实是相当“接地
气”的。在一片平旷的土地上,农家小屋排列齐整,农田与池塘错落,田间小路交错,隐约还能听
见几声鸡鸣和狗叫…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在某个时刻见到过这样平凡的景象。后来,桃花源成了许多中国文人共
同的梦。
(1)请给文中处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2)文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2分)
第二部分
(3-20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默写(共6分)
3.根据提示填写合适的诗文句子。(6分)
漫步书林,徜徉诗海,我们赏美景,悟真情。“①,落英缤纷”(《桃花源记》),桃花源
草木茂盛,落花繁多;“青树翠蔓,②

”(《小石潭记》),小石潭藤蔓翠绿,摇
曳飘拂。“④,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超越时空;
“一日不见,⑥”(《子衿》),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令人动容。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4一6题。(共6分)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乙】洞庭湖寄阎九①
孟浩然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渺弥②江树没,合沓海湖连。
坐观垂钓者,徒有美鱼情。
迟③尔为舟楫,相将①济巨川。
【注释】①阎九:阁防,诗人的朋友。本诗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于同一时期。②渺弥:
湖水旷远盈溢的样子。③迟:等待。④相将:相随。
4.两首诗都写到洞庭湖,甲诗中“涵虚混太清”一句营造出一种
的意境;乙诗中“渺弥
江树没”生动地展现出洞庭湖
的景象。(2分)
5.甲诗中“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和乙诗中“合沓海湖连”中的“连”字用得精妙,请任选一字简
要赏析。(2分)
6.两首诗歌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