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科学探究故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尝试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态目标:感受探究的快乐,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细致探究;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
图片:显微镜及实验室一些常用探究器具。让学生辨认
师: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拨片标本,使我们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视野。但要学好生物学,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 还必须掌握探索生命的方法--------科学探究。
活动2【活动】感悟探究:鼠妇案例
出示鼠妇图片,请学生回忆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学生回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假设?怎么验证的?
师: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活动3【活动】过渡
出示图片:秋天开放的菊花、食物在冰箱冷藏;发霉的橘子
引导学生对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活动4【活动】分解探究--腐肉生蛆案例
出示图片:腐肉生蛆,让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蛆是从哪儿来的?作出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蛆是由苍蝇的卵孵化来的)
(经过前面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但是作出假设时,可能需要教师引导。当然也有的同学基于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可以做出假设)
师强调: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对问题要做出合理的假设,绝不可以毫无根据的猜想。
活动5【活动】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教材P28页4-5段
思考,交流:什么是变量?
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如何设置对照?
活动6【活动】小组交流合作
实验设计—确定变量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习如何确定变量。进而发现本实验的变量:是否与外界接触
实验设计-----设计对照
活动7【活动】大家来找茬
为探究肉的生熟对肉腐败变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讨论一下,觉得哪里不好?通过对比,总结一下,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原则?
方案1:
一块煮熟的猪肉放在一个干净的培养皿中,置于室内常温环境中;
方案2:
一块煮熟的猪肉和 一块相同大小的生猪肉分别放在两个相同大小的培养皿中,置于相同的室内常温环境中;
方案3:
一块煮熟的猪肉嗯哼 一块相同大小的生猪肉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熟猪肉放在室外垃圾堆旁,生猪肉放在室内常温环境中;
引导学生交流分析3个方案的优缺点,让学生畅快的表达
为探究肉的生熟对肉腐败变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讨论一下,觉得哪里不好?通过对比,总结一下,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原则?
方案1:
一块煮熟的猪肉放在一个干净的培养皿中,置于室内常温环境中;
方案2:
一块煮熟的猪肉和一块相同大小的生猪肉分别放在两个相同大小的培养皿中,置于相同的室内常温环境中;
方案3:
一块煮熟的猪肉嗯哼一块相同大小的生猪肉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熟猪肉放在室外垃圾堆旁,生猪肉放在室内常温环境中;
引导学生交流分析3个方案的优缺点,让学生畅快的表达
活动8【活动】模拟案例: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吗?
设计4个实验方案:
方案1: 2颗种子+适量水
方案2:1颗种子+适量水+常温; 1颗种子+无水+低温
方案3:1颗种子+适量水;1颗种子+无水
方案4: 10颗种子+适量水;10颗种子+无水
提问:上述4个方案,哪些方案可行?哪个方案最合理?为什么?
活动9【讲授】小结:设计实验需要注意问题
在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共同总结:
设计实验的原则: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重复多次
活动10【讲授】小结
观察、记录、分析交流得出结论:蛆不是腐肉变来的
师生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活动11【练习】体验探究:面包虫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本实验中,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蚯蚓“替换为了“面包虫”,效果更加明显。)
展示实验材料:
发放实验探究单,4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实验探究单上的问题:
1、提出问题:面包虫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作出假设:面包虫在_________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设计方案:实验后,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1)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表示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记录表格)
4、得出结论:面包虫在__________上爬得快。
讨论:如果面包虫不按直线爬行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其他组同学有异议就提出来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完善方案后,小组开始实施实验,3分钟后汇报结果。
得出结论:面包虫在硬纸板上爬行快。
(可能有同学做不出来结果,或结果与其他大部分同学不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多次重复试验)
活动12【活动】谈感受
本次探究活动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活动13【活动】总结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大胆质疑,大胆假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深入探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要养成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活动14【测试】课堂反馈
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 )
2.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
3.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变量。( )
4.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 )
5.探究实验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活动15【作业】作业
学案:学习评价
课件26张PPT。 七年级上 (苏教版) 探索生命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索生命的器具 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影响菊花开放的因素是什么?提出问题:食物腐败变质和温度有关吗?提出问题:
保鲜膜有保鲜的作用吗?提出问题:
霉菌是从哪儿来的?提出问题踏上科学探究之路蛆是从哪儿来的呢? 作出假设
假设蛆由腐烂的肉变来
(可能推测)假设不是乱想,而是依据科学进行的推理和判断。有的假设跟结论符合,有的假设跟结论不符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P28页第4-5段
1、什么是变量?
2、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如何设置对照?自主学习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设计
例: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确定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例: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设计单一变量AB 对照组 实验组-设置对照 对照实验变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之处。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熟肉生肉室内室外垃圾堆旁大家来找茬
“对照实验” . 两组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
单一变量
重复实验123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交流表达
探究过程 探究报告 班级公布肉腐烂发臭,没有蛆
肉腐烂发臭,产生蛆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进行实验4.得出结论5.交流表达 面包虫生活在粮仓中,生长周期分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幼虫有足,喜欢爬。
二:小组合作 体验探究
面包虫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探究面包虫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提出问题:面包虫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作出假设 :
面包虫在_________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设计方案:实验后,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1)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表示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面包虫在__________上爬得快。
小组合作交流硬纸板物体表面测量10秒内面包虫爬行距离面包虫无方向的乱爬怎么办? 友情提示
a.挑选爱爬的面包虫,待面包虫开始爬以后,观察记录。
b.实验结束,及时把面包虫及其他器材回复原样。(3分钟后交流结果)
1、提出问题:面包虫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作出假设 :
面包虫在_________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设计方案:实验后,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1)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表示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面包虫在__________上爬得快。
小组合作交流硬纸板物体表面测量10秒内面包虫爬行距离硬纸板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 )
2.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
3.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变量。( )
4.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 )
5.探究实验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 X√ √ √ 基 础 检 测谢谢! 绿豆种子萌发需要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