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花
教学目的:
了解河北民歌,体验河北民歌的地方特点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掌握对唱和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
学生能自主编创问答形式的歌词。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用对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上滑音和倚音的掌握。
教学过程:
师上课前与学生唱问好歌。
歌曲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唱首歌曲给大家听,你们听听分别是哪里的民歌?师分别演唱歌曲《茉莉花》,《青藏高原》,《女驸马》。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河北看一看,学习一首河北民歌。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来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么样的?(师放音乐,生随音乐打拍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
生:活泼,欢快,喜庆的歌曲。
二,熟悉旋律,整理声音(学生用lu跟随老师把新歌旋律做发声练习。)
学生随琴用lu把旋律唱一遍、
师提出倚音、上滑音。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把书看一下,看看书上有没有你们不认识的记号。
生:。。。
师用课件展示上滑音和倚音。
师:首先请一个同学唱一下,没有加上滑音符号的音符。
生唱音符。
师:加上上滑音以后这个音符就是这样唱的。 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唱一下。
师:倚音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有哪个同学愿意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倚音的唱法吗?
生举手演唱。
师:唱的不错,大家还觉得有哪些地方比较难唱的吗?
生回答。
三.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同学们,你们都注意到了吗?歌曲中有许多复杂的节奏,我们一起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把复杂的节奏,加深印象。
四:学生随琴学唱新歌。
1.学习第一段。
师:同学们念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尝试一下把刚刚念过的歌词带入旋律,听琴学唱。
2.学习第二段。第二段结尾有两个声部。教师可以与学生合作,分别唱一个声部。然后再让学生分高低声部演唱结尾句。
3.上滑音的地方再强调。
4.做默唱训练,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伴奏。
师:现在我们听一遍音乐旋律。请同学们张嘴唱,但不发出声音。
5.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对花》。
6.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对唱。并与学生合作,加深学生对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的印象。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由我们平时演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生:对唱。有甲.乙之分。
师:那接下来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用对唱的方式演唱这首歌曲对花。我唱甲部分,同学们唱乙部分。
五.给歌曲加上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刚刚已经非常熟悉这首歌曲啦,大家觉得这首歌最能体现出歌曲热闹情绪的地方在哪里?(师板书展示节奏。)
师:同学们的耳朵,眼睛可真敏锐,接下来我要给这首歌曲加上一些小道具,让这首歌变得更加热闹活泼。(老师拿出堂鼓,钹,镲等打击乐器分给同学。)没有拿到乐器的同学倡导这个部分是我们就拍腿和拍手好吗?下面请拿到小堂鼓的同学跟我一起打节奏,没有乐器的同学呢?接下来请拿到钋同学和我一起打节奏。最后亲,拿到罗的同学跟我一起打节奏。好的,我们刚刚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我这首歌曲打了节奏,接下来请所有有乐器的同学,我们一起用刚刚练习过的节奏为这首歌曲伴奏,没有乐器的同学呢?请你们有感情的,有情绪的演唱歌曲,并且用手打节奏。
六.歌词创编。
1.师举例,给学生5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
2.学生展示自己的歌词。
七.小结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希望同学们能够去了解它们,喜欢它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