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
教材古诗词曲
七年级下册
七下 41.木兰诗 (《乐府诗集》)
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 (zhù)声,唯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 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 ,可 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 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 鞍 (ān)马,从此替爷征。 【作品简介】同第16首
《十五从军征》,P15。
【注释精选】
①唧唧:叹息声。
②唯:只。
③忆:思念。
④军帖:军中的文告。
⑤市:买。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 (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 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燕(yān)山胡骑鸣啾(jiū)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 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 十年归2021。 ⑥旦:早晨。
⑦溅溅:水流声。
⑧戎机:战事。
⑨度:越过。
⑩朔:北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 十二转 (zhuǎn),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zhuānɡ);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huò)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bìn),对镜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 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策勋:记功。
转:勋位每升一
级叫一转。
强:有余。
驰:赶马快跑。
郭:外城。
扶将:扶持。
著:穿。
帖:同“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 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靠近、临近。
走:跑。
【思维导图】
主旨:这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
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赞扬了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
重任的品质,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内容鉴赏】
(1)唧唧复唧唧……唯闻女叹息。
◎写作手法:起兴。由“唧唧复唧唧”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引
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设置悬念。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手法:排比、互文。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渲染了战争
的紧张气氛。
(3)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修辞手法:夸张。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
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手法:夸张。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的矫健身姿。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写作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画面,
渲染了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战场上木兰的勇敢和坚强。
(6)(名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手法:互文、对偶。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表现了木兰
的英勇善战。
(8)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修辞手法:排比。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了
家中的欢乐气氛。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修辞手法:对偶、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写作手法:动作描写、互文。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
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
的喜悦。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辞手法:比喻。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
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
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
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从此代替父亲去征战。
到各处街市备办骏马和乘马用具。早晨辞别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水流声。早晨离开黄河上路,
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战马啾
啾的嘶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
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征战多年,
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
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省的官,
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外城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
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
宰羊。(木兰)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
上以前的女儿装。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后贴花黄。
出门去见军中的同伴,他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
知木兰是女孩。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
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但是)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
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七下 4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2019曲靖鉴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chuànɡ)然 而涕(tì)下 ! 【题解】
幽州台,即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注释精选】
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
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
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
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
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内容鉴赏】
(1)(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含义:“古人”“来者”,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内容: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写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
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再见。表达了诗人壮
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适用语境:感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炼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诗人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
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独”指独自,诗中有
“孤独”之意,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
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关联鉴赏:“独”
《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相关鉴赏见P39;《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园香径独徘徊”相关
鉴赏见P49。
◎写作手法: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
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参考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中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我不禁感到悲伤而流下眼泪!
七下 43.望岳 (唐·杜甫)[2021昆明、2017曲靖鉴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liǎo)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 入归鸟。 会当凌 绝顶11年2考,一览众山小2020。 【注释精选】
①岱宗:指泰山。
②青:指山色。
③未了:不尽。
④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⑤钟:聚集。
⑥割:分。⑦曾:同“层”。
⑧眦:眼眶。⑨会当:终当,终要。⑩凌:登上。
【作者简介】同第5首《月夜忆舍弟》,P7。
【创作背景】开元二十三年(735),二十三岁的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
果落第而归。之后的一年,他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
写于杜甫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
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以“望”字贯穿全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
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乐观自信、
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广阔的胸怀。
【内容鉴赏】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表现手法:烘托。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炼字:①“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②“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
峰充满了活力。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作手法:这两句由静景转为动景,写细望之景。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
◎情感:“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
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4)(哲理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炼字:“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体现
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情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
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适用语境:a.登山远眺之时表达感受;b.老师勉励学生不畏困难,努力学
习;c.表示努力奋斗,必有收获。
【参考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在泰山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七下 44.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2024云南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 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 身在最高层。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
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注释精选】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②缘:因为。
【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
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写了这首诗。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
远”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
的精神。
【内容鉴赏】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写作手法: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写
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第二句虚写,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
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从侧面渲染塔之高,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
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关联鉴赏:侧面描写
《登飞来峰》“闻说鸡鸣见日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
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相关鉴赏见P17;《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
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相关鉴赏见P47;《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相关鉴赏见P60。
(2)(哲理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作手法:借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参考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里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在最高层。
七下 45.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2018云南鉴赏]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 夜叩门。 【作者简介】
同第39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P33。
【注释精选】①浑:浑浊。
②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③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
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
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然而诗人并不心灰意冷。他在
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所作。
【思维导图】
主旨: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抒
发了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
【内容鉴赏】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
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2)(哲理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
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
消长变化的哲理。
◎适用语境:a.身处困境,却意外获得生存的转机和希望;b.生活中遭遇挫
折,不退缩,积极努力,获得了好的结果。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
叩门。
◎内容: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由自然入人事,描摹
了农村风俗画卷。
◎情感:写诗人归途中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备足鸡肉、猪肉来
款待客人。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
红的小山村。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
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主题联读 田园生活
《游山西村》:抒发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
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行香子(树绕村庄)》:描绘了醉人的田园春景,抒发了词人对自然风
光的热爱之情。
《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七下 46.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2025鉴赏强预测]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 东指即天涯。 落红 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
(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
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注释精选】
①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②落红:落花。
【题解】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
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这是第五首。
【思维导图】
. .
主旨:本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
生态度,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内容鉴赏】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内容: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
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
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2)(哲理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情感: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移情于物),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
热情。
◎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适用语境:a.赠送给离开岗位却雄心未老的朋友;b.赞美退休后仍关注教
育、关爱学生的老师;c.赞美转业后默默工作的英雄,等等。
【参考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我举起马鞭向东
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七下 47.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 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
【注释精选】①商女:歌女。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寓情于景,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
实的思考紧密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内容鉴赏】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修辞手法:互文。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作用:次句点出时间、地点,并巧妙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2)(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炼字:“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写作手法:借古讽今、用典。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却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
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适用语境:a.表达对现实的忧思;b.借古讽今。
【参考译文】
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家
的地方。
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吟唱着《玉树后庭花》。
七下 48.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huánɡ) 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注释精选】
①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②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曾任尚书
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
“诗佛”之称。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隐居时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
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内容鉴赏】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炼字:“独”字写出了诗人独自隐居在竹林深处的状态,表现了诗人隐居生
活的悠闲自得。
◎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动态的“弹琴”“长啸”来反衬竹林的幽静,烘托出
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巧妙地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2)(名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修辞:拟人。诗人把明月当成陪伴自己的知己,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
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参考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幽深的竹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来陪伴我。
七下 4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2025鉴赏强预测]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创作背景】本诗是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
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
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而作此诗。
【作者简介】同第1首《行路难(其一)》,P2。
【思维导图】
主旨:全诗紧扣“闻”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
思乡之情。
【内容鉴赏】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内容: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春风”点明时
间,“洛城”点明地点。
◎修辞:“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笛声传播范围之广,
突出笛声的悠扬、夜的安静。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内容:写诗人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
思乡之切。
◎情感:“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叙离别之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
【参考译文】
是谁家的玉笛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思念故乡的愁情。
七下 50.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 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 君传语 报平安。 【注释精选】
①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②龙钟:沾湿的样子。
③凭:请求,烦劳。
④传语:捎口信。
【作者简介】同第17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16。
【创作背景】唐天宝八载(749),作者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这首
诗写于赴任途中。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
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内容鉴赏】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修辞:夸张。用泪雨滂沱、湿袖难干,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炼字:“逢”字照应标题,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入京使者戎马倥偬、交臂而
过的情景。
◎情感: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关联鉴赏:“故园”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相关鉴赏见P31;《春夜洛城闻笛》“此夜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相关鉴赏见P40。
【参考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以擦干。
在马上与你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烦劳你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七下 51.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jiá)无才思 , 惟解 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
同第7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8。
【注释精选】
①才思:才气、才情。
②解:懂得,知道。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百花争芳斗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
情。同时也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内容鉴赏】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修辞:拟人。“知”“斗”二字赋予草木和百花以人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
晚春时节花草树木惜春争艳的场景。
◎情感:表面写草木和百花知春、惜春,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
的珍惜之情。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修辞: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仿佛也有情思,
如雪花般尽情飞舞,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诗人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竞相争芳斗艳,霎时万紫千红,
繁花似锦。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随
风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七下 52.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 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 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精选】
①访:咨询,征求意见。
②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③无伦:无人能比。
④可怜:可惜。
⑤虚:徒然。
【作者简介】同第4首《无题》,P6。
【思维导图】
主旨:这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
社会现实,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内容鉴赏】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内容:首句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才
华横溢,无与伦比。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内容:“可怜”即“可惜”,一方面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另一方面隐含着诗
人对晚唐统治者的嘲讽。
◎表现手法:欲抑先扬。诗人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揭示了晚
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社会现实和贤士怀才不遇的感伤。
◎关联鉴赏:托(借)古讽今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不问苍生问鬼神”;《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相关鉴赏见P18;《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相关鉴赏见P39;《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铜雀春
深锁二乔”相关鉴赏见P48。
【参考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的正室中咨询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贾谊
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汉文帝半夜徒然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问的不是百姓生计,而是鬼神之事。
情感联读 怀才不遇
《贾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长沙过贾谊宅》: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抒发了诗人对不合理
现实的强烈控诉。
《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
寂之情。
《赤壁》:曲折地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七下 5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zuàn)得 行人错喜欢 。 政 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 一山拦。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是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
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却一生不得重
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
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精选】
①赚得:骗得。
②错喜欢:空欢喜。 ③政:同“正”。
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思维导图】
主旨:本诗通过写行人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了人生困难重重,无论做什
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
惑的哲理。
【内容鉴赏】
(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内容: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
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
◎炼字:“赚”字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幽默风趣。“错”字表现了
行人空欢喜的失落神态。
(2)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炼字:“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设
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
“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地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
◎现实意义(哲理):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
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参考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正进入崇山峻岭之中,即使一座山把行人放过去,另一座山也会阻拦
去路。
七下 54.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思维导图】
写景:梅雨季节,蛙声不断→乡村生活恬静
抒情:约客未至,敲棋看灯→心情烦闷无奈
主旨:本诗构思精巧、描写细腻,通过环境、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
出诗人怅惘、无奈的心理活动。
约客
【内容鉴赏】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内容:①“家家雨”写出了“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
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
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天气的无奈。②“处处蛙”写出江南
雨季的特别景致。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
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烦闷、落寞的心境。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内容:用“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诗人耐心又焦急地等着,但听不到来客的敲门声,只听到雨声和蛙声,显
示出诗人烦闷的心情。“闲敲棋子落灯花”为本诗的点睛之笔,生动而又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因焦急等待而百无聊赖的情绪。
◎炼字:①“闲”字表现了诗人焦躁等候客人,客人却没有依约前来时无聊且
无奈的心情。②“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时怅惘、无奈的心情刻画得极
为生动。
◎关联鉴赏:“闲”
《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闲登小
阁看新晴”相关鉴赏见P22。
【参考译文】
梅雨季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
蛙声。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
灯花一朵一朵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