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十一章综合评价卷(含答案)鲁教版(五四学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十、十一章综合评价卷(含答案)鲁教版(五四学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0 08:36:04

文档简介

第九、十、十一章综合评价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形象描写区域特点的佳句。下列语句中描写青藏地区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国西藏地区有一个“雨舌”,图中数字表示降水量。据此完成2~3题:
2.“雨舌”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关于西藏墨脱县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南高北低,垂直高差大 B.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C.山麓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D.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
  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钱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据此完成4~6题: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5.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6.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五一过后,小明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火车从济南去了日喀则。读图,完成7~8题:
7.火车上备有吸氧装置,是因为途经地区( )
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高,空气稀薄
C.经济发达,空气质量差 D.光照强,紫外线强烈
8.在图中阴影区域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②保护高原湿地 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 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典型景象是( )
A.草地上藏羚羊成群 B.狮虎出没于丛林
C.大片喀斯特峰林 D.千沟万壑的黄土
10.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 )
A.保护动植物,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B.保护珍稀树种,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
C.保护典型动植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全国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读三江源地区水系图,完成11~12题:
11.“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最初的水源是( )
A.湖泊水 B.大气降水
C.沼泽水 D.雪山冰川融水
1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面积萎缩,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草地沙化严重
C.野生动物锐减 D.全球气候变暖
13.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生态的净土。保护三江源地区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
A.开采砂金 B.部分禁猎
C.休牧育草 D.修建水库
  海草房,以厚石砌墙,用海草苫顶,居住舒适、冬暖夏凉,被废弃后容易降解,是一种极具生态价值的民居。读图,完成14~15题:
 
海草房
14.关于海草房主要分布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东海 B.简称为“豫”
C.气候终年湿润 D.黄河干流流经
15.海草房的生态价值体现在( )
A.海草能够重复利用 B.海草房结实坚固
C.海草被废弃后能够降解 D.海草房历史悠久
  对于我们可爱的家乡,你了解多少 读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信息能够说明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埋藏浅 B.储量大
C.品质优 D.种类多
17.根据山东省矿产资源的优势,下列工业部门中,可以大力发展的是( )
①宇航工业 ②食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冶金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西电东送工程北线输送到的地区是( )
A.辽中南工业区 B.京津唐工业区
C.沪宁杭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19.西电东送减轻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 )
A.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减少
B.绿化面积增加
C.用电量减少
D.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20.(2024 达州)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携手各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分包装
B.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C.为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应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
用地
D.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天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1 838千米。
材料二 川藏地区局部图(图1)、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图(图2)。
图1
图2
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川藏铁路两端所在的地形区,四川盆地主要发展   (农业部门),青藏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由图中信息可知,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6分)
(3)川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自治区的意义有   。(2分)
①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显著改善当地气候 ④增强国防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甲地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出现了湿地减少、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2分)
22.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地图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探究步骤:
  这是一片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这里是世界屋脊,地高天寒,空气稀薄,天空湛蓝;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既有虔诚的佛教徒和布达拉宫,又有成群的牦牛和冰川、温泉。
(1)依据阶段Ⅱ成果的描述,判断该地理兴趣小组确定的研究区域是   ,图中D山脉是   ,三江源位于图中  (填字母)处。(3分)
(2)该地区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下图中相应空格内,完成结构示意图。(5分)
A.江河之源 B.高寒气候 C.光照强烈 D.耐寒动物
E.河谷农业
(3)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青稞穗大粒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气温条件:   。
日照条件:   。
温差条件:   。
(4)对于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人提出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2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经甘肃、陕西,止于河南,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中东部地区。该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替代部分煤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
材料二 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青豫直流工程共跨越了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2分)
(2)该工程从河南到青海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是   。(2分)
(3)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青海省所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2分)
(4)青海省的西北部还有被称为“聚宝盆”的   盆地。(2分)
(5)青豫直流工程止于河南,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说出该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及所在的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4分,任答一点即可)
(6)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尽量少开空调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还可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有   。(2分,任答一点即可)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形象描写区域特点的佳句。下列语句中描写青藏地区的是(C)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国西藏地区有一个“雨舌”,图中数字表示降水量。据此完成2~3题:
2.“雨舌”的水汽主要来自(D)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关于西藏墨脱县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地势南高北低,垂直高差大 B.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C.山麓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D.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
  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钱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据此完成4~6题: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5.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D)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6.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B)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五一过后,小明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火车从济南去了日喀则。读图,完成7~8题:
7.火车上备有吸氧装置,是因为途经地区(B)
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高,空气稀薄
C.经济发达,空气质量差 D.光照强,紫外线强烈
8.在图中阴影区域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D)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②保护高原湿地 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 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典型景象是(A)
A.草地上藏羚羊成群 B.狮虎出没于丛林
C.大片喀斯特峰林 D.千沟万壑的黄土
10.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D)
A.保护动植物,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B.保护珍稀树种,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
C.保护典型动植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全国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读三江源地区水系图,完成11~12题:
11.“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最初的水源是(D)
A.湖泊水 B.大气降水
C.沼泽水 D.雪山冰川融水
1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面积萎缩,主要自然原因是(D)
A.水土流失加剧 B.草地沙化严重
C.野生动物锐减 D.全球气候变暖
13.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生态的净土。保护三江源地区主要采取的措施有(C)
A.开采砂金 B.部分禁猎
C.休牧育草 D.修建水库
  海草房,以厚石砌墙,用海草苫顶,居住舒适、冬暖夏凉,被废弃后容易降解,是一种极具生态价值的民居。读图,完成14~15题:
 
海草房
14.关于海草房主要分布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东临东海 B.简称为“豫”
C.气候终年湿润 D.黄河干流流经
15.海草房的生态价值体现在(C)
A.海草能够重复利用 B.海草房结实坚固
C.海草被废弃后能够降解 D.海草房历史悠久
  对于我们可爱的家乡,你了解多少 读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信息能够说明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具有的特点是(D)
A.埋藏浅 B.储量大
C.品质优 D.种类多
17.根据山东省矿产资源的优势,下列工业部门中,可以大力发展的是(D)
①宇航工业 ②食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冶金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西电东送工程北线输送到的地区是(B)
A.辽中南工业区 B.京津唐工业区
C.沪宁杭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19.西电东送减轻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A)
A.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减少
B.绿化面积增加
C.用电量减少
D.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20.(2024 达州)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携手各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C)
A.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分包装
B.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C.为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应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
用地
D.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天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1 838千米。
材料二 川藏地区局部图(图1)、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图(图2)。
图1
图2
(1)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现象;且经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工程建设难度大 。(4分)
(2)川藏铁路两端所在的地形区,四川盆地主要发展 种植业 (农业部门),青藏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由图中信息可知,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适合牧草的生长;四川盆地地形比较平坦,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种植业 。(6分)
(3)川藏铁路的建设,对西藏自治区的意义有 B 。(2分)
①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显著改善当地气候 ④增强国防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甲地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出现了湿地减少、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 。(2分)
22.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地图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探究步骤:
  这是一片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这里是世界屋脊,地高天寒,空气稀薄,天空湛蓝;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既有虔诚的佛教徒和布达拉宫,又有成群的牦牛和冰川、温泉。
(1)依据阶段Ⅱ成果的描述,判断该地理兴趣小组确定的研究区域是 青藏地区 ,图中D山脉是 昆仑山脉 ,三江源位于图中 B (填字母)处。(3分)
(2)该地区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下图中相应空格内,完成结构示意图。(5分)
A.江河之源 B.高寒气候 C.光照强烈 D.耐寒动物
E.河谷农业
参考答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是B、C、D、E、A。
(3)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青稞穗大粒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气温条件: 谷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是相对充足 。
日照条件: 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
温差条件: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
(4)对于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人提出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同意。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等。
或不同意。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经甘肃、陕西,止于河南,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中东部地区。该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替代部分煤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
材料二 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青豫直流工程共跨越了我国地势的 三 级阶梯。(2分)
(2)该工程从河南到青海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是 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分)
(3)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青海省所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 。(2分)
(4)青海省的西北部还有被称为“聚宝盆”的 柴达木 盆地。(2分)
(5)青豫直流工程止于河南,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郑州 ,说出该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及所在的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缓解能源短缺;改善大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任答一点) 。(4分,任答一点即可)
(6)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尽量少开空调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还可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有 绿色出行;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按时关灯,节约用电(任答一点) 。(2分,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