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文科)试卷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6题,每题1.5
分,共54分)
1.“协”字的甲骨文(右图),像三把耒在挖沟洫中的土,表示三人一组在并肩劳动。“三”在
古代也表示多数,这种劳动方式被称作“协田”。从中可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代盛行集体耕作
②协田与火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④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发展
A.①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②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③土地兼并的加
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
B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②③④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
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
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4.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
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
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该记载表明()
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B.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
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D.唐末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5.《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
本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见,晋商的发展(
A.折射了清朝统治的腐败没落
B.得益于与政治力量紧密结合
C.标志着政府商业政策的转变
D.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趋同
6.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
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