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腊八粥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腊八节要喝什么吗?对啦,是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今天我们要走进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看看小主人公八儿是如何期待这碗美味的粥,又是如何在等待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们一起品味腊八粥的香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初读课文
1 读准字音,掌握 字词
2 思考:
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工具包
唾沫 沸腾 嘟囔 筷子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孥孥 甜腻腻
tuò
nāng
kuài
jiǎo
zhǒng
gāng
nú
nì
cāi
词语我会认
生字我会写
là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月
左右
借
农历十二月。
边音
zhōu
笔顺:
“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均匀。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弓
左中右
弼
用米、面等煮成的半流质食品。
翘舌音
nì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月
左右
贰
[甜腻腻]形容味道过分甜。
“贝”的上方是“二”。
不要误加撇。
鼻音
yàn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口
左右
胭
使嘴里的食物等通过咽喉到食道里去。
yān 咽喉
yè 呜咽
chí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匕
半包围
韪
舀(yǎo)汤用的小勺子。又叫调羹(tiáo ɡēnɡ)。
翘舌音
xx匙
jiǎo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扌
左右
揽
用工具或手在混合物中转动,使均匀或散热等。
chóu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禾
左右
惆
浓,跟“稀”相对。
翘舌音
zhǒnɡ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月
左右
仲
皮肉浮胀。
翘舌音
后鼻音
áo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灬
上下
遨
久煮。
ɡānɡ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缶
左右
虹
盛东西的器物,多为圆筒状,底小口大。
后鼻音
hè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衤
左右
喝
黑黄色。
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zānɡ
笔顺:
部首: 结构:
形近字:
字义:
月
左右
桩
不干净。
平舌音、后鼻音
zànɡ 五脏六腑
理清脉络,绘制思维图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中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
哪两部分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等粥
吃粥
第2—17自然段 详写
第18—19自然段 略写
再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是
怎样描写腊八粥并表达喜爱之情的?
作者先写了不同的人对腊八粥相同的喜爱之情,
再写具体的制作过程,最后写人们品尝时的场
景。另外,俏皮、新奇的语言的使用,更好地
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排比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叠词:
有韵味,富有童趣。
食材丰富
浓稠
使腊八粥有生命力
1
本段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待。无论是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孩子,还是已经能够出门叫车的大孩子,甚至是长了白胡子的老人,一提到腊八粥,都会立刻在嘴里产生一种甜蜜而黏腻的感觉。文中详细描述了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将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等食材混合在一起,慢慢煮成浓稠的一锅。光是看着锅中“叹气”般的沸腾,闻着扑鼻的香气,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咽下口水,更何况是盛在大碗里,用大勺子大口大口地吃呢!这充分体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比一比:下列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提到腊八粥,每个人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第一个句子好,因为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反问的语气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欣赏范文,仿写美食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
法,选择一种食物,写出其特点
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们 ,注重身材管理的姐姐们 ,忙碌工作的叔叔们 ,回忆往昔美食的 爷爷奶奶们 ,一说起红烧肉,都不禁直咽口水。我们家乡的红烧肉堪称一绝,精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后捞出备用。热锅凉油,放入冰糖,小火熬出焦糖色,将焯好水的五花肉倒入锅中,快速翻炒,让每一块肉都裹上诱人的糖色。接着加入葱姜蒜、八角、桂皮等香料,倒入适量料酒、生抽、老抽调味调色,再添上没过肉的清水,盖上锅盖,小火慢炖。炖煮的过程中,肉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屋子。起锅前大火收汁,汤汁变得浓稠红亮。你瞧,盛上桌的红烧肉色泽红亮,棕红的肉块泛着诱人的光泽,点缀着翠绿的葱花。深吸一口气,那浓郁醇厚的香味直钻鼻腔。大家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动起筷子。夹起一块放入口中,先咬一口肥的部分,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再品瘦肉,肉质紧实,鲜嫩多汁,一点也不柴。最后再蘸上浓稠的汤汁,咸甜适中,回味无穷。这家乡的红烧肉,简直是人间至味啊!
盼粥
自由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圈画描写八儿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体会八儿盼粥的心情。
2
急切
心理描写
兴奋
动作描写
本段生动地刻画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急切期待和兴奋心情。八儿住在方家大院,今天因为能吃到腊八粥而兴奋得几乎要“发疯”。他不停地进出厨房,焦急地等待着腊八粥的完成。锅里的粥正在煮着,发出“叹气”般的声音,而碗和勺子等餐具早已整齐地摆放在灶边。尽管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但妈妈总是告诉他时间还早,这让八儿更加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刻就能品尝到美味的腊八粥。
**“喜得快要发疯了”**:这是一个夸张的表达,形容八儿因为能吃到腊八粥而极度兴奋和喜悦。这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和期待。
语言描写
娇憨 急切
神态描写
迫不及待
语言、神态描写
4
耍赖、焦急
5
6
7
8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体会“急切”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八儿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体会“急切”
盼粥
自由朗读课文第9—12自然段,关注八儿的语言,思考:八儿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9
10
11
自己想多吃,又不忘表示自己“善解人意”。
狡黠、天真
“噗。” 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通过第12自然段对腊八粥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发出了笑声。
腊八粥对八儿的吸引力很大。
人与粥
相互映衬
12
pū
通过八儿与母亲的对话以及八儿的内心独白,进一步展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和丰富的想象力。八儿兴奋地与母亲讨论着吃腊八粥的计划,他提议自己吃三碗,而大哥和父亲只准他们各吃一碗。他还天真地提出各种分配方案,比如自己吃三碗半,母亲吃两碗半,剩下的一碗半由大哥和父亲分配。最后,八儿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请求母亲把他抱起来,让他看看锅里的情况。尽管他只能看到锅中冒出的淡淡烟气,但他已经开始尽情地想象锅里的腊八粥:栗子已经稀烂,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面面的,枣子变得很大,糖放多了还会起锅巴。这些想象不仅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也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可爱的性格。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的?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本文为何要详细描写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呢?
表现出八儿好奇而又急切的心理
细腻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兴奋
拟人
符合猜想
出乎意料
15
14
八儿终于看到锅里的腊八粥时的惊讶和发现。尽管八儿之前对锅里的情况进行了各种猜测,但当他真正看到时,还是感到非常惊讶。锅中的一切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栗子已经煮得粉碎,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脱了皮,锅巴围着锅边形成一圈。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粥的颜色竟然是深褐色的。这种颜色上的差异让八儿感到新奇和惊喜,也让他对腊八粥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 ②进进出出 ③眼睛可急红了 ④要哭的样子 ⑤“那我饿了!”
八儿的心情 兴奋、急切
腊八粥 叹气
八儿的形象
①“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
②“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①猜想腊八粥的样子
②“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①“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
②“怎么,黑的!”
迫不及待
叹气
好奇
惊异
第15自然段
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生动地描绘了晚饭后八儿一家人的满足和惬意场景。晚饭后,八儿靠在妈妈身边,肚子已经吃得像一面小鼓,撑得饱饱的。桌上那大青花碗中还有半碗陈腊肉,但无论是八儿还是他的父母,都已经吃不下去了。
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作者言辞间平易近人,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的一个个场景,犹如工笔国画,家常俚语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儿八儿的视角,写他 、 、 、 、 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喝粥
主题概括
人人爱粥
等粥喝粥
腊八粥
等粥
喝粥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文章脉络
腊八节这一天,妈妈想把她熬好的腊八粥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但是她不知道配什么文字合适,请你帮她想几句话,要求语言简练,体现民俗文化。
色泽诱人腊八粥,浓浓温情腊八节。
腊八粥,在腊八节里凝聚着全家的温情时刻。
课堂演练
请大家读一读梁实秋笔下的腊八粥,并比较一下老舍、沈从文、冰心、梁实秋笔下的腊八粥有何不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