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读了课题,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了解恐龙
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高大、凶猛、笨拙。
恐龙:古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动物的通称。种类繁多,体型各异。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中生代极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
徐星,1969年7月出生,新疆伊犁人,理学博士。一直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他有关鸟类起源及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究被有关评论文章誉为这些研究方面的里程碑式的成果,发现的四翼恐龙被认为是和德国的始祖鸟一样的重要物种。2001年,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2007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
走近作者
1.认识“钝、仅、描、隧”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谈、鸽 ”等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重点)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难点)
学习目标
suì
dūn
jīn
lú
jié
qī
jǐn
钝 仅 描 隧 衍 吨 斤
颅 膨 捷 栖 辟 崭
dùn
yǎn
pì
péng
zhǎn
miáo
笨
钝
鸽
毫
凌
末
描
隧
态
吨
颅
膨
肢
翼
辟
愚钝
拙嘴钝舌
dùn
钝
迟钝
仅仅
绝无仅有
jǐn
仅
不仅
描图
轻描淡写
miáo
描
描绘
隧洞
凿隧入井
suì
隧
隧道
三部分较均匀,“月”宜写窄,中间两横与上横间距均匀。中部下面的“ ”横画书写时需注意穿插,并写成提画。右边的三撇保持重心平稳,最后一撇应写长些。
péng
组词
末尾 末梢 本末倒置
造句
每次排队,小明都站在队伍的末尾。
末
mò
笔顺
写法
第一横长,第二横短,撇捺要舒展。
隧道
书写指导:“辶”要窄小,右上边点和撇要小,短横下左边三撇要逐渐长,弯钩呈弧形。
隧
suì
结构:左右
组词:隧洞 凿隧入井
造句:火车在这长长的隧道中呼
啸而过。
音序:S 部首:阝
迟钝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膨大 敏捷 开辟 崭新 笨重 鸽子 毫不相干 凌空 末期 形态 前肢 鸟翼
认读词语
降
xiáng(投降)
jiàng(降落)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
读一读:人民解放军向敌人开炮,敌机被迫降(jiàng)落,敌人最终投降(xiáng)了。
.
.
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凌空翱翔
五彩斑斓
欣喜若狂
茹毛饮血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低飞。
指颜色灿烂多彩。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词语解释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一些证据和演化过程的推理。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历史进程。
梳理脉络
朗读第1自然段,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恐龙与鸟儿有怎样的关系?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概括全文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000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里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任务清单
提出假设——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提出者
提出的依据
实证
结论
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
从现存的化石来看恐龙的骨骼结构和鸟类相似。
20世纪末,我国辽西出土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这个假说是合理的。
假说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英国的赫胥黎发现的事例,说明了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方面的相似之处。
举例子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读出“欣喜若狂”的语气。
骨骼结构相似
恐龙化石有羽毛印痕
1966年以来,在我国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一种叫作“中华龙鸟”的小型肉食性恐龙化石。我国科学家发现,这一恐龙身体上覆盖着一层“毛”状皮肤衍生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非鸟类的动物身体上发现羽毛,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读着读着,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欣喜若狂。
为什么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会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如何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辽西发现的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将恐龙家族的演变史补充完整
繁衍生息的情况
代表性恐龙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和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
身材小巧,只有几千克。
用四足行走。
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体表有羽毛。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转移至树上生存。
逐渐具备滑翔能力。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表示科学家希望在大致揭示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进行更全面、更加深入的揭示,获取更多证据。
去掉“全面”读一读
说明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所以不能去掉“全面”。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一些证据和演化过程的推理,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以唤起大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板书设计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演变成鸟类
科学发现
恐龙演变成鸟类:令人惊奇
科学发现
历史进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
演变过程
美好的愿望:重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
进程
19世纪:提出假说
20世纪:辽西大发现
一、看拼音,写词语。
kǒnɡ lónɡ chí dùn suì dào niǎo yì
( ) ( ) ( ) ( )
shì j ì bèn zhòng háo bù xiāng gān
( )( ) ( )
恐龙
迟钝
隧道
鸟翼
毫 不 相 干
世纪
笨重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实现 出现 浮现 发现
1.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 )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 )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3.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 ),他们离这一愿望的( )已越来越近了。
浮现
出现
发现
实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