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2我们是龙的传人+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2我们是龙的传人+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10:41:3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2 我们是龙的传人
在我国的漫长历史文化中,龙的文化贯穿始终。班级开展“我们是龙的传人”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2分)右图是小贝展示的“休”的早起写法(由“人”和“木”构成)。请你据此猜测一下古人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古人在野外劳作时,选择能遮阳避雨的树下休息。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休”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休”字的词语。
“休”的本义 “休”的引申义 含“休”的词语
停下来歇 息的意思 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 休假、休息
停止 ①示例:休学(罢休)
吉庆,美好 ②休戚相关
3.(2分)小宁同学在广播站播报下面这则新闻时,想在前面加播一则对联,请你帮助完成。(每空限填1字)
新闻 2024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上联:卯兔追冬去
下联:辰龙报春来
4.(3分)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发布后,有人质疑,认为使用这么生僻的字完全是脱离群众,春晚是“年夜饭”,要“接地气”。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100字左右)
示例:春晚不能因为考虑接地气而刻意与高雅艺术隔绝,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血脉相承的基石,是中华文明复兴的火种,让一些像“龘”这样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汉字适时返场,可以使更多的国民通过汉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
5.(8分)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当它邂逅古诗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补全诗句。
(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5)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6.(3分)小鄂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解(jiě)元 B.戛(gá)然而止
(2)容易写错的词:A.振耳欲聋 B.轻歌慢舞
(3)容易说错的话:A.您的语文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深受我班同学赏识。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1)A.解(jiè)元;B.戛(jiá)然而止
(2)A.震耳欲聋;B.轻歌曼舞
(3)A.“赏识”改为“喜爱”;B.在“鞭炮”的后面加上“的情景”。
提分小卷2
(总分:35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文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下图是“昧”字的演变过程,请你在①②两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昧”的词语(“愚昧”除外)。
2.(2分)依据上面“昧”字意义的演变图,为“愚昧”的“昧”选择正确的解释:B。(填字母)
【解析】“愚昧”的意思是: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结合“昧”字的演变图可知,“愚昧”的“昧”应是引申为心中不明,糊涂的意思。故选B。
3.(2分)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4.(8分)小文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诗文中有山川之美。王绩《野望》中“树树皆秋色,①山山唯落晖”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王维《使至塞上》中“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的雄浑壮丽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③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江南春天的生机盎然之美;郦道元《三峡》中“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三峡春冬的风光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⑤五色交辉”是茅山的山色绚烂之美。
诗文中也有情思之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抒发的是思乡之情;曹植《梁甫行》中“八方各异气,⑦千里殊风雨”彰显的是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真情;《庭中有奇树》中“攀条折其荣,⑧将以遗所思”表现的是相思之情。
5.(3分)小文搜集的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谐音:“衣”谐音“意”,“意外收获”,指来此店买衣服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饰”谐音“十”,“十全十美”,寓意该店饰品既齐全又美观。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旷(guǎng)野 B.怒不可遏(jié)
(2)容易写错的词:A.自出新裁 B.相得益章
(3)容易说错的话:A.欣闻敝校百年校庆,谨表热烈祝贺! B.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1)A.旷(kuàng)野;B.怒不可遏(è)。
(2)A.自出心裁;B.相得益彰。
(3)A.谦敬错位,“敝校”改为“贵校”;B.主语残缺,去掉“使”或“在”。
二、名著阅读(8分)
【甲】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他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朱赫来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
保尔惊诧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
“好,你就瞧着吧。”
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朱赫来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2分)【故事讲一讲】两篇选文分别叙述了“红小鬼”和少年保尔的故事,原著中他们还有其他的故事。保尔说“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从原著中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情节。
示例:在火车上,几个投机商人欺负保尔和丽达,保尔将他们痛打一顿,并协助铁路肃反委员会检查车厢。
8.(2分)【写法品一品】两篇选文都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简要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甲】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红小鬼不因人物身份而违反原则,体现了红小鬼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
【乙】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少年保尔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有正义感,讲原则。
9.(2分)【人物评一评】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彭德怀对“红小鬼”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彭德怀对“红小鬼”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选文内容并结合原著回答。
彭德怀对“红小鬼”讲政治,给他们埋下了共产主义精神的种子。他们尽管都还是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
10.(2分)【作品联一联】《礁石》是诗人艾青的作品:“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们就像艾青笔下的“礁石”,有着革命的乐观和坚强,面对无休止的“海浪”,“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请结合保尔的形象,联系原著内容阐述理由。
保尔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虽然他命运坎坷,但他依然有着革命者的坚强乐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不幸和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钢铁战士。他具有礁石一样的品格,坚强乐观,笑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三、说明文阅读(7分)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对称平衡彰显汉字之美
雷黎明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美在对称平衡。
(一)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
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的刻符多见对称性形体。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符共见27个,作对称形者有15个;青海乐都马家窑文化陶符共见50个,作对称形者有36个。这表明,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于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甲骨文是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专家在对一千个常见甲骨文形体进行了十六字格编码统计后指出,“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
秦代小篆字体整体作竖方形,圆劲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态展现到了极致。据笔者统计,《说文解字》收录小篆字形共9 831个,作左右对称(如“祘”“爨”等)、上下对称(如“巨”“匚”等)、“十”形对称(如“亚”“畺”等)的形体达807个;另外还有32对通过改变一个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个字形的对称字组。
(二)汉字载体构建对称平衡生态
殷商时代,字形呈现于甲骨,先要对甲骨进行锯削整治:对于龟壳腹甲,需削平外缘,锯去中脊凹凸不平之处,使其成平面鹅卵状;对于背甲,多从中脊对剖为二,锯去首尾两端,使其成近似椭圆形。
西周以来,经久耐用的青铜器具成了文字载体的不二选择。不论是用作食器的鼎、鬲、尊,还是用作乐器的钟、钲、铎,抑或是用作兵器的戈、戟、剑,都用种种样式提供了承载铭文的对称性物质依托。
时至战国,简牍、丝帛、石陶、玺玉、泉贝,材质各异,但不管何种材质,承载文字的平面空间多为或方或圆的对称形态。特别如货币圜钱,内方外圆的形体更是将先民“天圆地方”的意识作了对称性物化。
自东汉时期,纸张便成为新的文字载体。但不管是借雕版或活字字模把字形拓印于纸张,还是用笔墨直接书写于纸张,纸张多以方正的外形表征为汉字提供着成形生态。
(三)汉字艺术展现对称平衡审美
一些由汉字生发、塑造、展现的中华传统艺术,也展现着对称平衡之美。
书法艺术,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甲骨文时代,同一龟板上有数条卜辞者,讲求布局均衡;同板的两条卜辞,或相向,或相背,常沿中缝作左右对称排布。笔墨普及后,书法艺术精品,总会采用落款、钤印等方式在宾主、虚实、避就中维护整体章法的平衡稳定。
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如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成语常见是四音节;对仗、排比等辞格也讲求平衡规整。对联,更为追求对称平衡:上下联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字符形式上,字数相等,左右对称,可读而更可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尽深刻地展现出汉语、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
崇尚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古语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处处皆均衡对称,方为“美”。汉字的对称平衡美学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典雅和精致,展示了民族品格,彰显了民族审美。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2分)以下是小东阅读本文的分享,他的分享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甲骨文“雨”字,水滴的形体左右对称、数量均等地排置,体现了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后,专家认为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C.春节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尽显对称平衡之美,深受百姓喜爱。
D.无论是甲骨、青铜器,还是简牍、丝帛、泉贝、纸张等,这些载体均为汉字提供对称性依托。
【解析】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错误,应是“对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刻符的形体统计”。
12.(3分)小鄂将要举例分享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他不知道以下材料能否使用,请你帮他判定并给出理由。
汉字系统中还有一种重叠相同形体而成的所谓叠形字,有二叠、三叠、四叠几种。比如,“林、喆”等为左右二叠,“圭、炎”等为上下二叠,“回”等为内外二叠,“噩”等为特殊二叠;“晶、鑫”等为正三角三叠,“禁”等为倒三角三叠,“雠”等为横置三叠,“彡”等为竖置三叠;“燚”等为“田”字形四叠。
可以使用。因为本段材料罗列的是汉字中的叠形字,叠形字展示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而文章第一部分是从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的角度加以阐述的,所以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13.(2分)追求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中国古代的骈体文、格律诗或传统吉祥图案“囍”中选取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一:骈体文特点是两句话或两段话的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左右呼应,上下相承,节奏分明,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对平衡、和谐、对称的追求。
示例二:格律诗充分利用了汉语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体现了汉语的和谐、平衡之美。
示例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囍”,由两个“喜”字对称拼合面成,非常巧妙地体现了人们祈求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象形表义,对称平衡,寓意深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2 我们是龙的传人
在我国的漫长历史文化中,龙的文化贯穿始终。班级开展“我们是龙的传人”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2分)右图是小贝展示的“休”的早起写法(由“人”和“木”构成)。请你据此猜测一下古人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古人在野外劳作时,选择能遮阳避雨的树下休息。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休”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休”字的词语。
“休”的本义 “休”的引申义 含“休”的词语
停下来歇 息的意思 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 休假、休息
停止 ①示例:休学(罢休)
吉庆,美好 ②休戚相关
3.(2分)小宁同学在广播站播报下面这则新闻时,想在前面加播一则对联,请你帮助完成。(每空限填1字)
新闻 2024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上联:卯兔追冬去
下联:辰龙报春来
4.(3分)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发布后,有人质疑,认为使用这么生僻的字完全是脱离群众,春晚是“年夜饭”,要“接地气”。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100字左右)
示例:春晚不能因为考虑接地气而刻意与高雅艺术隔绝,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血脉相承的基石,是中华文明复兴的火种,让一些像“龘”这样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汉字适时返场,可以使更多的国民通过汉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
5.(8分)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当它邂逅古诗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补全诗句。
(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5)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6.(3分)小鄂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解(jiě)元 B.戛(gá)然而止
(2)容易写错的词:A.振耳欲聋 B.轻歌慢舞
(3)容易说错的话:A.您的语文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深受我班同学赏识。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1)A.解(jiè)元;B.戛(jiá)然而止
(2)A.震耳欲聋;B.轻歌曼舞
(3)A.“赏识”改为“喜爱”;B.在“鞭炮”的后面加上“的情景”。
提分小卷2
(总分:35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文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下图是“昧”字的演变过程,请你在①②两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昧”的词语(“愚昧”除外)。
2.(2分)依据上面“昧”字意义的演变图,为“愚昧”的“昧”选择正确的解释:B。(填字母)
【解析】“愚昧”的意思是: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结合“昧”字的演变图可知,“愚昧”的“昧”应是引申为心中不明,糊涂的意思。故选B。
3.(2分)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4.(8分)小文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诗文中有山川之美。王绩《野望》中“树树皆秋色,①山山唯落晖”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王维《使至塞上》中“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的雄浑壮丽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③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江南春天的生机盎然之美;郦道元《三峡》中“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三峡春冬的风光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⑤五色交辉”是茅山的山色绚烂之美。
诗文中也有情思之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抒发的是思乡之情;曹植《梁甫行》中“八方各异气,⑦千里殊风雨”彰显的是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真情;《庭中有奇树》中“攀条折其荣,⑧将以遗所思”表现的是相思之情。
5.(3分)小文搜集的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谐音:“衣”谐音“意”,“意外收获”,指来此店买衣服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饰”谐音“十”,“十全十美”,寓意该店饰品既齐全又美观。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旷(guǎng)野 B.怒不可遏(jié)
(2)容易写错的词:A.自出新裁 B.相得益章
(3)容易说错的话:A.欣闻敝校百年校庆,谨表热烈祝贺! B.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1)A.旷(kuàng)野;B.怒不可遏(è)。
(2)A.自出心裁;B.相得益彰。
(3)A.谦敬错位,“敝校”改为“贵校”;B.主语残缺,去掉“使”或“在”。
二、名著阅读(8分)
【甲】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他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朱赫来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
保尔惊诧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
“好,你就瞧着吧。”
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朱赫来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2分)【故事讲一讲】两篇选文分别叙述了“红小鬼”和少年保尔的故事,原著中他们还有其他的故事。保尔说“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从原著中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情节。
示例:在火车上,几个投机商人欺负保尔和丽达,保尔将他们痛打一顿,并协助铁路肃反委员会检查车厢。
8.(2分)【写法品一品】两篇选文都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简要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甲】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红小鬼不因人物身份而违反原则,体现了红小鬼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
【乙】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少年保尔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有正义感,讲原则。
9.(2分)【人物评一评】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彭德怀对“红小鬼”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彭德怀对“红小鬼”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选文内容并结合原著回答。
彭德怀对“红小鬼”讲政治,给他们埋下了共产主义精神的种子。他们尽管都还是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
10.(2分)【作品联一联】《礁石》是诗人艾青的作品:“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们就像艾青笔下的“礁石”,有着革命的乐观和坚强,面对无休止的“海浪”,“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请结合保尔的形象,联系原著内容阐述理由。
保尔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虽然他命运坎坷,但他依然有着革命者的坚强乐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不幸和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钢铁战士。他具有礁石一样的品格,坚强乐观,笑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三、说明文阅读(7分)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对称平衡彰显汉字之美
雷黎明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美在对称平衡。
(一)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
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的刻符多见对称性形体。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符共见27个,作对称形者有15个;青海乐都马家窑文化陶符共见50个,作对称形者有36个。这表明,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于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甲骨文是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专家在对一千个常见甲骨文形体进行了十六字格编码统计后指出,“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
秦代小篆字体整体作竖方形,圆劲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态展现到了极致。据笔者统计,《说文解字》收录小篆字形共9 831个,作左右对称(如“祘”“爨”等)、上下对称(如“巨”“匚”等)、“十”形对称(如“亚”“畺”等)的形体达807个;另外还有32对通过改变一个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个字形的对称字组。
(二)汉字载体构建对称平衡生态
殷商时代,字形呈现于甲骨,先要对甲骨进行锯削整治:对于龟壳腹甲,需削平外缘,锯去中脊凹凸不平之处,使其成平面鹅卵状;对于背甲,多从中脊对剖为二,锯去首尾两端,使其成近似椭圆形。
西周以来,经久耐用的青铜器具成了文字载体的不二选择。不论是用作食器的鼎、鬲、尊,还是用作乐器的钟、钲、铎,抑或是用作兵器的戈、戟、剑,都用种种样式提供了承载铭文的对称性物质依托。
时至战国,简牍、丝帛、石陶、玺玉、泉贝,材质各异,但不管何种材质,承载文字的平面空间多为或方或圆的对称形态。特别如货币圜钱,内方外圆的形体更是将先民“天圆地方”的意识作了对称性物化。
自东汉时期,纸张便成为新的文字载体。但不管是借雕版或活字字模把字形拓印于纸张,还是用笔墨直接书写于纸张,纸张多以方正的外形表征为汉字提供着成形生态。
(三)汉字艺术展现对称平衡审美
一些由汉字生发、塑造、展现的中华传统艺术,也展现着对称平衡之美。
书法艺术,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甲骨文时代,同一龟板上有数条卜辞者,讲求布局均衡;同板的两条卜辞,或相向,或相背,常沿中缝作左右对称排布。笔墨普及后,书法艺术精品,总会采用落款、钤印等方式在宾主、虚实、避就中维护整体章法的平衡稳定。
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如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成语常见是四音节;对仗、排比等辞格也讲求平衡规整。对联,更为追求对称平衡:上下联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字符形式上,字数相等,左右对称,可读而更可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尽深刻地展现出汉语、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
崇尚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古语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处处皆均衡对称,方为“美”。汉字的对称平衡美学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典雅和精致,展示了民族品格,彰显了民族审美。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2分)以下是小东阅读本文的分享,他的分享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甲骨文“雨”字,水滴的形体左右对称、数量均等地排置,体现了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后,专家认为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C.春节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尽显对称平衡之美,深受百姓喜爱。
D.无论是甲骨、青铜器,还是简牍、丝帛、泉贝、纸张等,这些载体均为汉字提供对称性依托。
【解析】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错误,应是“对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刻符的形体统计”。
12.(3分)小鄂将要举例分享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他不知道以下材料能否使用,请你帮他判定并给出理由。
汉字系统中还有一种重叠相同形体而成的所谓叠形字,有二叠、三叠、四叠几种。比如,“林、喆”等为左右二叠,“圭、炎”等为上下二叠,“回”等为内外二叠,“噩”等为特殊二叠;“晶、鑫”等为正三角三叠,“禁”等为倒三角三叠,“雠”等为横置三叠,“彡”等为竖置三叠;“燚”等为“田”字形四叠。
可以使用。因为本段材料罗列的是汉字中的叠形字,叠形字展示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而文章第一部分是从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的角度加以阐述的,所以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13.(2分)追求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中国古代的骈体文、格律诗或传统吉祥图案“囍”中选取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一:骈体文特点是两句话或两段话的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左右呼应,上下相承,节奏分明,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对平衡、和谐、对称的追求。
示例二:格律诗充分利用了汉语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体现了汉语的和谐、平衡之美。
示例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囍”,由两个“喜”字对称拼合面成,非常巧妙地体现了人们祈求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象形表义,对称平衡,寓意深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二 我们是龙的传人
在我国的漫长历史文化中,龙的文化贯穿始终。班级开展“我们是龙的传人”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2分)右图是小贝展示的“休”的早起写法(由“人”和“木”构成)。请你据此猜测一下古人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在野外劳作时,选择能遮阳避雨的树下休息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休”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休”字的词语。
“休”的本义 “休”的引申义 含“休”的词语
停下来歇 息的意思 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 休假、休息
停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吉庆,美好 ②__________
示例:休学(罢休)
休戚相关
3.(2分)小宁同学在广播站播报下面这则新闻时,想在前面加播一则对联,请你帮助完成。(每空限填1字)
新闻 2024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上联:卯兔____冬去
下联:辰龙____春来


4.(3分)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发布后,有人质疑,认为使用这么生僻的字完全是脱离群众,春晚是“年夜饭”,要“接地气”。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100字左右)
示例:春晚不能因为考虑接地气而刻意与高雅艺术隔绝,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血脉相承的基石,是中华文明复兴的火种,让一些像“龘”这样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汉字适时返场,可以使更多的国民通过汉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
5.(8分)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当它邂逅古诗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补全诗句。
(1)手把文书口称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4)水不在深,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回车叱牛牵向北
亲射虎
兔从狗窦入
有龙则灵
(5)__________,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6)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8)阡陌交通,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腾蛇乘雾
马作的卢飞快
鸡声茅店月
鸡犬相闻
6.(3分)小鄂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解(jiě)元 B.戛(gá)然而止
(2)容易写错的词:A.振耳欲聋 B.轻歌慢舞
(3)容易说错的话:A.您的语文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深受我班同学赏识。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1)A.解(jiè)元;B.戛(jiá)然而止
(2)A.震耳欲聋;B.轻歌曼舞
(3)A.“赏识”改为“喜爱”;B.在“鞭炮”的后面加上“的情景”。
提分冲刺小卷(二)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文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下图是“昧”字的演变过程,请你在①②两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昧”的词语(“愚昧”除外)。
蒙昧无知
拾金不昧
2.(2分)依据上面“昧”字意义的演变图,为“愚昧”的“昧”选择正确的解释:___________。(填字母)
【解析】“愚昧”的意思是: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结合“昧”字的演变图可知,“愚昧”的“昧”应是引申为心中不明,糊涂的意思。故选B。
B
3.(2分)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____________,人奚足算哉
一览众山小
4.(8分)小文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诗文中有山川之美。王绩《野望》中“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王维《使至塞上》中“②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的雄浑壮丽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③________________”是江南春天的生机盎然之美;郦道元《三峡》中“④__________,良多趣味”是三峡春冬的风光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⑤__________”是茅山的山色绚烂之美。
山山唯落晖
大漠孤烟直
谁家新燕啄春泥
清荣峻茂
五色交辉
诗文中也有情思之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⑥____________”抒发的是思乡之情;曹植《梁甫行》中“八方各异气,⑦____________”彰显的是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真情;《庭中有奇树》中“攀条折其荣,⑧____________”表现的是相思之情。
万里送行舟
千里殊风雨
将以遗所思
5.(3分)小文搜集的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谐音:“衣”谐音“意”,“意外收获”,指来此店买衣服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饰”谐音“十”,“十全十美”,寓意该店饰品既齐全又美观。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旷(guǎng)野  B.怒不可遏(jié)
(2)容易写错的词:A.自出新裁  B.相得益章
(3)容易说错的话:A.欣闻敝校百年校庆,谨表热烈祝贺! B.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1)A.旷(kuàng)野;B.怒不可遏(è)。
(2)A.自出心裁;B.相得益彰。
(3)A.谦敬错位,“敝校”改为“贵校”;B.主语残缺,去掉“使”或“在”。
二、名著阅读(8分)
【甲】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他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朱赫来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
保尔惊诧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
“好,你就瞧着吧。”
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朱赫来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2分)【故事讲一讲】两篇选文分别叙述了“红小鬼”和少年保尔的故事,原著中他们还有其他的故事。保尔说“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从原著中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情节。
示例:在火车上,几个投机商人欺负保尔和丽达,保尔将他们痛打一顿,并协助铁路肃反委员会检查车厢。

8.(2分)【写法品一品】两篇选文都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简要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红小鬼不因人物身份而违反原则,体现了红小鬼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少年保尔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有正义感,讲原则。
9.(2分)【人物评一评】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彭德怀对“红小鬼”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彭德怀对“红小鬼”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选文内容并结合原著回答。
彭德怀对“红小鬼”讲政治,给他们埋下了共产主义精神的种子。他们尽管都还是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
10.(2分)【作品联一联】《礁石》是诗人艾青的作品:“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们就像艾青笔下的“礁石”,有着革命的乐观和坚强,面对无休止的“海浪”,“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请结合保尔的形象,联系原著内容阐述理由。
保尔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虽然他命运坎坷,但他依然有着革命者的坚强乐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不幸和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钢铁战士。他具有礁石一样的品格,坚强乐观,笑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三、说明文阅读(7分)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对称平衡彰显汉字之美
雷黎明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美在对称平衡。
(一)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
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的刻符多见对称性形体。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符共见27个,作对称形者有15个;青海乐都马家窑文化陶符共见50个,作对称形者有36个。这表明,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于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甲骨文是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专家在对一千个常见甲骨文形体进行了十六字格编码统计后指出,“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
秦代小篆字体整体作竖方形,圆劲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态展现到了极致。据笔者统计,《说文解字》收录小篆字形共9 831个,作左右对称(如“祘”“爨”等)、上下对称(如“巨”“匚”等)、“十”形对称(如“亚”“畺”等)的形体达807个;另外还有32对通过改变一个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个字形的对称字组。
(二)汉字载体构建对称平衡生态
殷商时代,字形呈现于甲骨,先要对甲骨进行锯削整治:对于龟壳腹甲,需削平外缘,锯去中脊凹凸不平之处,使其成平面鹅卵状;对于背甲,多从中脊对剖为二,锯去首尾两端,使其成近似椭圆形。
西周以来,经久耐用的青铜器具成了文字载体的不二选择。不论是用作食器的鼎、鬲、尊,还是用作乐器的钟、钲、铎,抑或是用作兵器的戈、戟、剑,都用种种样式提供了承载铭文的对称性物质依托。
时至战国,简牍、丝帛、石陶、玺玉、泉贝,材质各异,但不管何种材质,承载文字的平面空间多为或方或圆的对称形态。特别如货币圜钱,内方外圆的形体更是将先民“天圆地方”的意识作了对称性物化。
自东汉时期,纸张便成为新的文字载体。但不管是借雕版或活字字模把字形拓印于纸张,还是用笔墨直接书写于纸张,纸张多以方正的外形表征为汉字提供着成形生态。
(三)汉字艺术展现对称平衡审美
一些由汉字生发、塑造、展现的中华传统艺术,也展现着对称平衡之美。
书法艺术,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甲骨文时代,同一龟板上有数条卜辞者,讲求布局均衡;同板的两条卜辞,或相向,或相背,常沿中缝作左右对称排布。笔墨普及后,书法艺术精品,总会采用落款、钤印等方式在宾主、虚实、避就中维护整体章法的平衡稳定。
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如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成语常见是四音节;对仗、排比等辞格也讲求平衡规整。对联,更为追求对称平衡:上下联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字符形式上,字数相等,左右对称,可读而更可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尽深刻地展现出汉语、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
崇尚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古语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处处皆均衡对称,方为“美”。汉字的对称平衡美学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典雅和精致,展示了民族品格,彰显了民族审美。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2分)以下是小东阅读本文的分享,他的分享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骨文“雨”字,水滴的形体左右对称、数量均等地排置,体现了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后,专家认为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C.春节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尽显对称平衡之美,深受百姓喜爱。
D.无论是甲骨、青铜器,还是简牍、丝帛、泉贝、纸张等,这些载体均为汉字提供对称性依托。
B
【解析】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错误,应是“对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刻符的形体统计”。
12.(3分)小鄂将要举例分享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他不知道以下材料能否使用,请你帮他判定并给出理由。
汉字系统中还有一种重叠相同形体而成的所谓叠形字,有二叠、三叠、四叠几种。比如,“林、喆”等为左右二叠,“圭、炎”等为上下二叠,“回”等为内外二叠,“噩”等为特殊二叠;“晶、鑫”等为正三角三叠,“禁”等为倒三角三叠,“雠”等为横置三叠,“彡”等为竖置三叠;“燚”等为“田”字形四叠。
可以使用。因为本段材料罗列的是汉字中的叠形字,叠形字展示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而文章第一部分是从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的角度加以阐述的,所以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13.(2分)追求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中国古代的骈体文、格律诗或传统吉祥图案“囍”中选取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一:骈体文特点是两句话或两段话的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左右呼应,上下相承,节奏分明,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对平衡、和谐、对称的追求。
示例二:格律诗充分利用了汉语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体现了汉语的和谐、平衡之美。
示例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囍”,由两个“喜”字对称拼合面成,非常巧妙地体现了人们祈求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象形表义,对称平衡,寓意深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