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1 探寻汉字前世今生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学校要组织“探寻汉字前世今生”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2分)【汉字溯源】根据图片提示,请对“杳”字进行解说。
2.(2分)【汉字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引申出了新的含义,如“杳无音信”中“杳”引申为远得看不见踪影之意。
3.(2分)汉字对联不仅体现了汉字的音韵之美,还深刻反映了汉字的意义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龙腾暑泽甘霖落”,小雯写的是“马踏寒冰瑞雪飞”。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瑞 祥 马 龙
马踏寒冰瑞雪飞 龙腾暑泽甘霖落
4.(3分)本学期,学校成立了“方言韵白”社团,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可有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应该提倡普通话,反对成立此社团。为此,学校展开了一场社团辩论,请你积极参与。
正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非常有必要。
反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完全没有必要。
(示例一)我代表正方:方言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趣味性。成立“方言韵白”社团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语言的兴趣,又能有效传承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
(示例二)我代表反方:普通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交流、沟通的必备工具,我们要予以普及和推广。成立“方言韵白”社团会混淆学生言语表达的方式,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
5.(8分)在进行文字探源时,小北发现“天”还经常出现于古诗文中,请你补写诗文。
天空辽远,这里有壮志豪情。“晴空一鹤排云上,①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的豪情;“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天地阔大,包容万象。这里有“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幻景;有“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苍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天下之广居,⑤立天下之正位,⑥行天下之大道”是大丈夫立足于天下的根本;“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胸怀天下的政治理想;“无限山河泪,⑧谁言天地宽”是夏完淳为理想而奋斗的绝唱。
6.(3分)小鄂梳理汉字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殷(yīn)红 B.驰骋(chěn)
(2)容易写错的词:A.人情事故 B.心无旁鹜
(3)容易说错的话:A.你赠送的书法作品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由于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它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
(1)A.殷(yān)红;B.驰骋(chěng)
(2)A.人情世故;B.心无旁骛
(3)A.“惠存”改为“珍藏”;B.应该删去“由于”或“使”。
提分小卷1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鄂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北展示的“莫”的早期写法(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一个日)。请你据此想象古人造字时看到的画面,用一句话说说:太阳西下,落在草木之中。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莫”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莫”字的词语。
“莫”的本义 “莫”的引申义 含“莫”的词语
太阳落山的时候 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大约 莫非(莫不是)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①莫名其妙
表示否定。不 ②一筹莫展(莫衷一是)
3.(2分)对联学习小组的同学摘录了杭州岳飞墓一副对联的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请从下列选项中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下联。( C )
A.风从花里过来香 B.长留学士住西湖
C.白铁无辜铸佞臣 D.碧血常开革命花
【解析】根据对联写作要求,上下联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仄起平收、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结构为:名词+形容词+动宾结构,所以选择C。
4.(8分)小鄂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文是文化的火种,点亮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芳草鲜美,①落英缤纷”的明艳,“忽如一夜春风来,②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绮丽,“苔痕上阶绿,③草色入帘青”的清幽,“大漠孤烟直,④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让我们领略到人间美景;而“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们体会到友情的真挚;“山重水复疑无路,⑥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在困境中要心存希望;“感时花溅泪,⑦恨别鸟惊心”让我们懂得感时伤别的家国情怀;“⑧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发我们要不畏险阻,坚定信念。
5.(3分)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推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读书栏目品牌《书香湖北》,包括《红心耀荆楚》《诗歌里的湖北》等。小北同学在观看了读书节目后,打算从下面两幅漫画中选取一幅来表达自己观看节目后的感受。你认为哪一幅合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这幅图以“阅读求知”为主题,图中主体是一个男孩子乘着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阅读中求知。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这幅图以“成长”为主题,一个小男孩正在阅读一本书,而他正是靠着阅读,一步步登上进步的台阶,不断成长。这幅漫画启迪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阅读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褶(zé)皱 B.忍俊不禁(jìn)
(2)容易写错的词:A.嘎然而止 B.身临其景
(3)容易说错的话:A.正值顾教授九十寿辰,作为他的高足,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B.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1)A.褶(zhě)皱;B.忍俊不禁(jīn)。
(2)A.戛然而止;B.身临其境。
(3)A.谦敬错位,“高足”改为“弟子”;B.动宾搭配不当,将“提升”和“创新”互换位置。
二、古诗阅读(4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 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
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7.(2分)批注一:诗歌内容。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道傍)榆荚巧似钱”的春色和老人“(七十仍)沽酒”的场面。
8.(2分)批注二:体会情感。同为岑参在塞外途中所作的诗歌,试比较《逢入京使》与本首诗歌在思想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示例:《戏问花门酒家翁》表现了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逢入京使》抒写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三、(2024·苏州改编)记叙文阅读(12分)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涧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渠道送水的时候,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3日,有删改)
9.(3分)下列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的朗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A.“重重叠叠”语音延长,用以凸显山的阻碍之大。
B.重读“只有”,因为“只有”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
C.重读“冲撞”“轰然”,强调走出大山的艰难性和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
D.“一马平川”读得短促有力,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给人激励与鼓舞。
【解析】D.“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令人向往,给人激励与鼓舞。
10.(4分)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1)(2分)梳理文章的内容。
①清亮、温柔、大胆 ②宽阔平缓、遍体鳞伤
③同情、怜惜 ④感激、赞美、钦佩
(2)(2分)探究结构特点: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意思相近即可)
11.(2分)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
用拟人的手法写村庄的昏昏欲睡和蝉的鸣叫,突出夏天的炎热,与“我”的清凉感受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快乐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2.(3分)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大河从深山流出,历经波折,依然一路奔向大海,它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定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意志;大河无论以何种水的形态存在,都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它的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大河奔流入大海,但最终仍会变成云、雨回到故乡,它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回馈故乡的愿望。(意思相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一 探寻汉字前世今生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学校要组织“探寻汉字前世今生”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2分)【汉字溯源】根据图片提示,请对“杳”字进行解说。
日在木下,
表示天色昏暗
2.(2分)【汉字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引申出了新的含义,如“杳无音信”中“杳”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之意。
远得看不见踪影
3.(2分)汉字对联不仅体现了汉字的音韵之美,还深刻反映了汉字的意义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龙腾暑泽甘霖落”,小雯写的是“马踏寒冰瑞雪飞”。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瑞 祥 马 龙
马
踏
寒
冰
瑞
雪
飞
龙
腾
暑
泽
甘
霖
落
4.(3分)本学期,学校成立了“方言韵白”社团,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可有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应该提倡普通话,反对成立此社团。为此,学校展开了一场社团辩论,请你积极参与。
正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非常有必要。
反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完全没有必要
(示例一)我代表正方:方言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趣味性。成立“方言韵白”社团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语言的兴趣,又能有效传承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
(示例二)我代表反方:普通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交流、沟通的必备工具,我们要予以普及和推广。成立“方言韵白”社团会混淆学生言语表达的方式,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
5.(8分)在进行文字探源时,小北发现“天”还经常出现于古诗文中,请你补写诗文。
天空辽远,这里有壮志豪情。“晴空一鹤排云上,①________________”,是刘禹锡的豪情;“②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天地阔大,包容万象。这里有“③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的幻景;有“雾凇沆砀,④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苍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天下之广居,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是大丈夫立足于天下的根本;“⑦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胸怀天下的政治理想;“无限山河泪,⑧____________”是夏完淳为理想而奋斗的绝唱。
便引诗情到碧霄
会挽雕弓如满月
月下飞天镜
天与云与山与水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
谁言天地宽
(1)A.殷(yān)红;B.驰骋(chěng)
(2)A.人情世故;B.心无旁骛
(3)A.“惠存”改为“珍藏”;B.应该删去“由于”或“使”。
提分冲刺小卷(一)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鄂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北展示的“莫”的早期写法(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一个日)。请你据此想象古人造字时看到的画面,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西下,落在草木之中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莫”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莫”字的词语。
“莫”的本义 “莫”的引申义 含“莫”的词语
太阳落山的时候 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大约 莫非(莫不是)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①__________
表示否定。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名其妙
一筹莫展(莫衷一是)
3.(2分)对联学习小组的同学摘录了杭州岳飞墓一副对联的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请从下列选项中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下联。( )
A.风从花里过来香 B.长留学士住西湖
C.白铁无辜铸佞臣 D.碧血常开革命花
【解析】根据对联写作要求,上下联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仄起平收、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结构为:名词+形容词+动宾结构,所以选择C。
C
4.(8分)小鄂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文是文化的火种,点亮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芳草鲜美,①__________”的明艳,“忽如一夜春风来,②________________”的绮丽,“苔痕上阶绿,③____________”的清幽,“大漠孤烟直,④____________”的壮观,让我们领略到人间美景;而“⑤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们体会到友情的真挚;“山重水复疑无路,⑥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明白在困境中要心存希望;“感时花溅泪,⑦____________”让我们懂得感时伤别的家国情怀;“⑧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启发我们要不畏险阻,坚定信念。
落英缤纷
千树万树梨花开
草色入帘青
长河落日圆
我寄愁心与明月
柳暗花明又一村
恨别鸟惊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
5.(3分)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推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读书栏目品牌《书香湖北》,包括《红心耀荆楚》《诗歌里的湖北》等。小北同学在观看了读书节目后,打算从下面两幅漫画中选取一幅来表达自己观看节目后的感受。你认为哪一幅合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这幅图以“阅读求知”为主题,图中主体是一个男孩子乘着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阅读中求知。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这幅图以“成长”为主题,一个小男孩正在阅读一本书,而他正是靠着阅读,一步步登上进步的台阶,不断成长。这幅漫画启迪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阅读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褶(zé)皱 B.忍俊不禁(jìn)
(2)容易写错的词:A.嘎然而止 B.身临其景
(3)容易说错的话:A.正值顾教授九十寿辰,作为他的高足,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B.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1)A.褶(zhě)皱;B.忍俊不禁(jīn)。
(2)A.戛然而止;B.身临其境。
(3)A.谦敬错位,“高足”改为“弟子”;B.动宾搭配不当,将“提升”和“创新”互换位置。
二、古诗阅读(4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 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
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7.(2分)批注一:诗歌内容。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色和老人“_____________”的场面。
8.(2分)批注二:体会情感。同为岑参在塞外途中所作的诗歌,试比较《逢入京使》与本首诗歌在思想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示例:《戏问花门酒家翁》表现了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逢入京使》抒写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道傍)榆荚巧似钱
(七十仍)沽酒
三、(2024·苏州改编)记叙文阅读(12分)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涧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渠道送水的时候,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3日,有删改)
9.(3分)下列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的朗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A.“重重叠叠”语音延长,用以凸显山的阻碍之大。
B.重读“只有”,因为“只有”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
C.重读“冲撞”“轰然”,强调走出大山的艰难性和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
D.“一马平川”读得短促有力,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给人激励与鼓舞。
【解析】D.“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令人向往,给人激励与鼓舞。
D
10.(4分)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1)(2分)梳理文章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探究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亮、温柔、大胆
宽阔平缓、遍体鳞伤
同情、怜惜
感激、赞美、钦佩
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意思相近即可)
11.(2分)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
用拟人的手法写村庄的昏昏欲睡和蝉的鸣叫,突出夏天的炎热,与“我”的清凉感受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快乐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2.(3分)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大河从深山流出,历经波折,依然一路奔向大海,它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定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意志;大河无论以何种水的形态存在,都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它的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大河奔流入大海,但最终仍会变成云、雨回到故乡,它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回馈故乡的愿望。(意思相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1 探寻汉字前世今生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学校要组织“探寻汉字前世今生”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2分)【汉字溯源】根据图片提示,请对“杳”字进行解说。
2.(2分)【汉字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引申出了新的含义,如“杳无音信”中“杳”引申为远得看不见踪影之意。
3.(2分)汉字对联不仅体现了汉字的音韵之美,还深刻反映了汉字的意义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龙腾暑泽甘霖落”,小雯写的是“马踏寒冰瑞雪飞”。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瑞 祥 马 龙
马踏寒冰瑞雪飞 龙腾暑泽甘霖落
4.(3分)本学期,学校成立了“方言韵白”社团,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可有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应该提倡普通话,反对成立此社团。为此,学校展开了一场社团辩论,请你积极参与。
正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非常有必要。
反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完全没有必要。
(示例一)我代表正方:方言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趣味性。成立“方言韵白”社团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语言的兴趣,又能有效传承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
(示例二)我代表反方:普通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交流、沟通的必备工具,我们要予以普及和推广。成立“方言韵白”社团会混淆学生言语表达的方式,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
5.(8分)在进行文字探源时,小北发现“天”还经常出现于古诗文中,请你补写诗文。
天空辽远,这里有壮志豪情。“晴空一鹤排云上,①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的豪情;“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天地阔大,包容万象。这里有“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幻景;有“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苍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天下之广居,⑤立天下之正位,⑥行天下之大道”是大丈夫立足于天下的根本;“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胸怀天下的政治理想;“无限山河泪,⑧谁言天地宽”是夏完淳为理想而奋斗的绝唱。
6.(3分)小鄂梳理汉字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殷(yīn)红 B.驰骋(chěn)
(2)容易写错的词:A.人情事故 B.心无旁鹜
(3)容易说错的话:A.你赠送的书法作品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由于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它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
(1)A.殷(yān)红;B.驰骋(chěng)
(2)A.人情世故;B.心无旁骛
(3)A.“惠存”改为“珍藏”;B.应该删去“由于”或“使”。
提分小卷1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鄂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北展示的“莫”的早期写法(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一个日)。请你据此想象古人造字时看到的画面,用一句话说说:太阳西下,落在草木之中。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莫”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莫”字的词语。
“莫”的本义 “莫”的引申义 含“莫”的词语
太阳落山的时候 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大约 莫非(莫不是)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①莫名其妙
表示否定。不 ②一筹莫展(莫衷一是)
3.(2分)对联学习小组的同学摘录了杭州岳飞墓一副对联的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请从下列选项中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下联。( C )
A.风从花里过来香 B.长留学士住西湖
C.白铁无辜铸佞臣 D.碧血常开革命花
【解析】根据对联写作要求,上下联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仄起平收、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结构为:名词+形容词+动宾结构,所以选择C。
4.(8分)小鄂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文是文化的火种,点亮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芳草鲜美,①落英缤纷”的明艳,“忽如一夜春风来,②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绮丽,“苔痕上阶绿,③草色入帘青”的清幽,“大漠孤烟直,④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让我们领略到人间美景;而“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们体会到友情的真挚;“山重水复疑无路,⑥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在困境中要心存希望;“感时花溅泪,⑦恨别鸟惊心”让我们懂得感时伤别的家国情怀;“⑧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发我们要不畏险阻,坚定信念。
5.(3分)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推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读书栏目品牌《书香湖北》,包括《红心耀荆楚》《诗歌里的湖北》等。小北同学在观看了读书节目后,打算从下面两幅漫画中选取一幅来表达自己观看节目后的感受。你认为哪一幅合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这幅图以“阅读求知”为主题,图中主体是一个男孩子乘着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阅读中求知。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这幅图以“成长”为主题,一个小男孩正在阅读一本书,而他正是靠着阅读,一步步登上进步的台阶,不断成长。这幅漫画启迪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阅读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褶(zé)皱 B.忍俊不禁(jìn)
(2)容易写错的词:A.嘎然而止 B.身临其景
(3)容易说错的话:A.正值顾教授九十寿辰,作为他的高足,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B.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1)A.褶(zhě)皱;B.忍俊不禁(jīn)。
(2)A.戛然而止;B.身临其境。
(3)A.谦敬错位,“高足”改为“弟子”;B.动宾搭配不当,将“提升”和“创新”互换位置。
二、古诗阅读(4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 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
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7.(2分)批注一:诗歌内容。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道傍)榆荚巧似钱”的春色和老人“(七十仍)沽酒”的场面。
8.(2分)批注二:体会情感。同为岑参在塞外途中所作的诗歌,试比较《逢入京使》与本首诗歌在思想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示例:《戏问花门酒家翁》表现了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逢入京使》抒写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三、(2024·苏州改编)记叙文阅读(12分)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涧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渠道送水的时候,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3日,有删改)
9.(3分)下列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的朗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A.“重重叠叠”语音延长,用以凸显山的阻碍之大。
B.重读“只有”,因为“只有”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
C.重读“冲撞”“轰然”,强调走出大山的艰难性和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
D.“一马平川”读得短促有力,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给人激励与鼓舞。
【解析】D.“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令人向往,给人激励与鼓舞。
10.(4分)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1)(2分)梳理文章的内容。
①清亮、温柔、大胆 ②宽阔平缓、遍体鳞伤
③同情、怜惜 ④感激、赞美、钦佩
(2)(2分)探究结构特点: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意思相近即可)
11.(2分)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
用拟人的手法写村庄的昏昏欲睡和蝉的鸣叫,突出夏天的炎热,与“我”的清凉感受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快乐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2.(3分)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大河从深山流出,历经波折,依然一路奔向大海,它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定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意志;大河无论以何种水的形态存在,都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它的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大河奔流入大海,但最终仍会变成云、雨回到故乡,它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回馈故乡的愿望。(意思相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