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八下第一单元阅读复习 课时 1课时
八下第一单元阅读复习 学习目标 (1)总结如何把握作者在行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2)总结如何品味修辞方法及作用(重点); (3)总结如何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重点)。 一、导入课程。 回顾文体 《社戏》的体裁: ; 《回延安》的体裁: ; 《安塞腰鼓》的体裁: ; 《灯笼》的体裁: 。 二、研读分析 1.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把握主题,即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过程中表现出的某种情感、认识或观点。我们阅读一篇记叙类文体,必然要把握它的主题,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概括一篇文章的主题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3揣摩标题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总能或隐或显地窥见主题。 ①标题是情理类语句,或可直接表现主题。 如八上教材中的《白杨礼赞》,题目的意思是: ,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猜测出文章的主题是 。 再如九上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题目的意思是: ,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猜测出文章的主题是 。 当然这也需要通读全文后再确定。 ②标题是人、事、物类语句,它们或是文章的主人公、主要事件、写作对象或线索,是表现主题的关键点,可以帮助我们揣摩文章主题。 如八上教材中的《藤野先生》,以 为标题,在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得知藤野先生是文章的 ,主题即 。 再如本单元的《回延安》,以 为题目,可以知道文章主要事件应是 ,通读全文后总结主题是 。 再如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以 为题,通读全文后发现标题即全文的 ,并可揣摩出主题应是 。 2/3抓住词句法 若想更好地把握主题,还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句话,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的关键词,做好记号,如有多个,串联分析或可抓住文章主题。 如《安塞腰鼓》中反复提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可以得出主题是 。 同时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主题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也可把握文章主题。 如《灯笼》中的末两段中的抒情句,“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直接表现了作者的 。 3/3分析结构法 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再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得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回延安》中的五部分:从 到 ,再到 ,再到 ,最后到 , 的主题不言而喻。 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来说,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作者都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 如《社戏》中作者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 和 的场景上,纵然戏不好看,豆也不美味,但总令人难忘,也就不难看出主题是 。 2.修辞方法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现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引用等。 、 、 能起到使人、事、物生动形象的作用; 、 不仅能突出强调人、事、物的特点,还能增强语言气势,同时使语言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 不仅能突出强调人、事、物的特点,还能增强语言气势; 能对人事物的特点起突出强调作用; 既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在以上常规作用的基础上,还应认真阅读文段,体会作者运用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想表现事物的某些特点,还是人物的某些心情、某种情感、某种品质,抑或是兼而有之。 如《社戏》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航船的 ,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看社戏的 的心情。 《回延安》中“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安对诗人的 ,也表现诗人回延安的 。 《安塞腰鼓》中“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是强健的风姿。”运用 、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的 的场面。 《灯笼》中“最壮的是塞外点兵……是唐朝裴公吗?”运用 、 ,使文章富有文采,生动形象地突出作者对这些英雄的 ,同时更增添了语言气势。 3.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简而言之,外貌重在形,语言重在话,动作重在动,心理重在内心活动,神态重在面部表情。它们或是能写出人物的状态,或是能表现人物的心理;亦或是能表明人物的品质;突出中心…;同时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如《社戏》第⑩段中“拔”“点”“磕”“架”等一系列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伙伴们驾船的 ,表现了他们的 。 如《回延安》中“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运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见到诗人的 以及满心的 。 三、归纳总结 本单元虽然文体样式多变,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聪明的你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技巧的。 1.感情明晰,传达真挚 四篇文章皆是通过地域特有文化展现作者对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热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或可摸索出寻找文章主题的好办法。 2.善用修辞,余意无穷 本单元四篇课文大量运用修辞方法,或使情感真挚深沉,或使气势磅礴壮阔,或使意韵悠远沉静,令人品之弥香。 3.精于描写,真实可感 四篇课文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更体会了蕴含其中的真情。 四、拓展延伸 模仿《安塞腰鼓》中的技巧续写场面。(运用本课所学阅读方法,在写作中实践。) 例文: 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他们的脚下是绿色的操场。他们脸上洋溢着和太阳一样的笑容。温暖的阳光洒在操场上,也洒进了他们的心里。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又 带着微笑。紧贴在他们身旁的篮球,鼓鼓的,好像从来没有动过。但是: 看!—— 续写: 五、布置作业 模仿《社戏》中心理历程的技巧提格作文。(根据本课所学描写人物方法,在写作中实践。) 例文: 今天是我第一次升旗,我端端正正地走上了升旗台。这时校长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随后一阵雄壮的交响乐声回响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我忙抓起了升旗台上的绳子,开始用力向下拉,终于,国旗升上了顶端,呼啦啦地迎风招展,我松了一口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