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课前写作]
一、布置作文题目及要求:
设置情境:“中国最美校园”评选小组要来了解我们学校,请同学们向考察的专家们提交一份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学校,可以从学校的发展、教学楼的构架、学校建筑的功用及设置的原因等方面来介绍。
要求:1.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顺序;2.字数400字左右。
二、发现问题,确立教学目标
收到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说明文写作在说明顺序的运用上有很多的欠缺之处。例如时间顺序的运用,只是一味的堆砌时间词,跟记流水账没有什么两样。空间顺序的运用,不会运用方位词,一个“那里”可以同时指代很多地方,让我看的云里雾里。逻辑顺序的运用,大多是“因果式”的结构,很少有变化,文章的结构和布局过于呆板。所以,本次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定为如何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来建构文本。
三、分析问题,学生对比已学过的课文修改习作。
从课本中找到说明文的范文片段,在范文运用到说明顺序的地方,让学生体悟出相应的写作技法,重新修改习作。
预设: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可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中国石拱桥》
时间词语的运用技巧,善于用灵活多变的时间词,而不是简单的记录时间。
2.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梦回繁华》
准确使用方位词,确定说明的重点,找准写作的参照物,合理安排说明内容的详略。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大自然的语言》
总分式,巧用引导词,层次分明。
四、解决问题,准备上课。
[导学过程]
一、目标概说
1.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顺明的顺序;
(2)梳理课文的写作技法;
(3)运用写作技法,修改“介绍校园”的片段写作。
2.教学重点
(1)掌握三种顺明的顺序;
(2) 梳理课文的写作技法。
3.教学难点
运用写作技法,修改“介绍校园”的片段写作。
二、教学创意
本堂作文课设计依照“先写后导”的思路,分为三个步骤:
1.重温知识,即通过范文,对学过的三种说明方法做一梳理,让学生加深印象,也为下面的写作环节做好知识铺垫;
2.课前写作,即结合本校的实情,给学生设置一个熟悉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顺序来构建文本。通过学生写出来的习作,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做到课堂教学更有抓手,使教学指导更有效;
3.修改习作,即让学生体悟出写作技法,根据这些技法修改习作,做到一文多改,真切地把写作落实在课堂上。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篇说明文,我们知道说明文的种类不同,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不同。那同学们知道说明文的顺序有哪些吗?
生齐说: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2.同学们,昨天给你们布置了一个短文写作,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顺序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老师想问同学们在写作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呢?
预设:(1)不知道怎么写?
(2)不知道运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3)不知道说明文写作的时候能不能运用修辞手法?
……
(二)名篇引导,提炼技法
[出示课件1]
文段一: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可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中国石拱桥》
提问1:请同学们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表格,思考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出示课件2]
名称 建造时间 特点
旅人桥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赵州桥 历史悠久;精美绝伦……
卢沟桥 历史悠久,由11个石拱组成……
长虹大桥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双曲拱桥 钢筋混凝土拱桥
明确: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推移,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时间词语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的内容,避免记流水账式的堆砌时间词。时间词的表述也可以生动形象一些,如“立春过后”写春天,“再过两个月”写夏天,“风雪载途”写冬天。甚至还可以用带有标志性的植物来表示时间,如“桃花”表示春天,“荷花”表示夏天,“菊花”表示秋天,“梅花”表示冬天。
板书:时间顺序——巧用时间词,理清脉络
[出示课件3]
出示时间词的卡片,要求:请同学们将不熟悉的词汇整理在积累本上。
预设: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清晨、上午、中午、昼夜、过去、未来、亭午、须臾、瞬间、刹那、随即、夜半、日出、暂且、日中、有会儿、一晃眼、弹指、累月经年、旦夕之间、日上三竿、一时半刻、三五年、上世纪、千百年、日月如梭、千秋万代……
[出示课件4]
文段二: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梦回繁华》
[出示课件5]
提问2:请同学们根据选文完成表格,思考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位置 描绘的景物
汴京近郊的风光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明确:空间顺序:主要按照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物品等。方位词指向性强,空间顺序清晰,能让读者从文字的描述中理清空间方位。方位的选取可以多样,重在选取一个具有辨识性的参照物,围绕这个参照物来写就不会出现顺序凌乱的情况。
板书:空间顺序——利用方位词,找参照物
[出示课件6]
出示方位词的构词方法,要求:请同学们将构词方法整理在积累本上。
预设:(1)前边加“以”或“之”。如“以上、之下”;
(2)后边加“边”、“面”、“头”。如“前边、左面,里头”;
(3)对举。如“上下、前后、里外”;
(4)其他。如“底下、头里、当中”。
[出示课件7]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3:请归纳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完成下面表格。思考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出示课件8]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明确:逻辑顺序:按照由总说到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运用逻辑顺序需要使行文具有层次感,要善于运用引导词,很明晰地表示出文章的段落和层次。
板书:逻辑顺序——善用方位词,分清层次
[出示课件9]
出示引导词的卡片,要求:请同学们将不熟悉的引导词整理在积累本上。
预设: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最后、另外、接着、主要、次要、第一、也是、 接下来、随后、不仅而且、除此以外、总之、然而、至于……
(三)修改习作,点石成金
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写作技法,修改同桌的习作,完成互评表格。时间10分钟
“说明的顺序”作文评价表
运用的说明顺序
优点 问题 修改建议
附: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先写”,让学生对说明顺序的运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师生的评价,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漏洞。教师筛选课本中的片段,提炼出能有效指导学生写作的技法,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更好地为第二次写作服务。“先写后导”能高效强化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前后修改两遍作文,符合《课标》对中学生作文修改的要求。
附:
教师下水文
清晨,当第一缕晨曦洒向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时,我们学校忙绿的一天就开始了。同学们到校从南门进入一号楼。一号楼集4-6年级教室、中段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于一身,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四楼的多功能教室,这里每两个星期就会举行一次“国学讲座”,主讲人大多是学校年轻老师,他们挑选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话题,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
一号楼的正对面是三号楼,这里主要是1-3年级的教室,其一楼有一排整齐的借书机,全校师生均可凭卡借阅自己想看的书。一号楼和三号楼连接着全校的“后勤基地”——食堂。无论从一号楼和三号楼哪个楼梯口进去,都能到达食堂。这样的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小学生年纪小,进出食堂的时间长,教学楼与食堂相通,有利于缓解疏散学生的压力。其次,一遇到雨雾天,便于师生就餐。再次,三栋楼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中间的空地正好可以铺设一个篮球场,极大地节约了空间。
三号楼的正后方是五号楼。沿着主楼梯向上,左边是教师办公室和各种专用教室,右边是学生教室。每每到了间操时间,五号楼右边的操场上热闹非凡,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做操的,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到了第七节课,操场被各种专属社团占用。诚然,最安静的时候就是傍晚了,一丝丝太阳的余晖铺洒在操场上,红的、黄的丝线镶嵌在一整块绿的幕布上,别有一番惊艳的美。这么美的时刻怎么能少了学校的“常客”呢?一只只喜鹊一会跃起,一会站立呆望,好不快活。
巧用时间词,理清脉络
时间顺序
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
利用方位词,找参照物
善用引导词,分清层次
逻辑顺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