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 邓稼先
课时训练
第一单元
栏目导航
积累运用
课内精读
类文迁移
综合实践
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uì 解 lòu yīn 绩 名
B.cuì 懈 lù yān 绩 铭
C.zú 解 lù yīn 纪 铭
D.zú 懈 lòu yān 纪 名
B
2.文段中画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 B.妇孺皆知
C.当之无愧 D.锋芒毕露
D
导析:D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此处形容被世界照得光芒万丈,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B.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C.2024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约7个百分点。
D.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C
导析:C A项,成分残缺,删去“在”“中”;B项,语序不当,将“中国”放在“所有”前;D项,有歧义,可将“批评的人很多”改为“被很多人批评”。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C
导析:C 本语段主要围绕“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走好长征路”展开叙述。④句“忆往昔”先叙述先辈们的精神,确定④句为首句;②句“想今朝”承接④句,提出“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精神”的问题;①③句说明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怎样做,回答了②句的问题,根据“先打好基础”“然后在实践中历练”的顺序,可知先①后③。故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
5.请你仿照画线句子续写。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 .
;海燕说, ;太阳说, .
。
我纯洁
的心灵多明亮
我奋斗的人生多美好
我燃烧的青
春多辉煌
课内精读
阅读《“我不能走”》1—4段(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我不能走),完成题目。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吊古战场文》,以荒凉的环境反衬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B.第2段中的问句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关心、怀念、崇敬之情。
C.第3段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D.第4段描写环境的恶劣,衬托下文邓稼先面对不利情形时坚决的态度。
导析:C C项,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C
答案:“只”是副词,“仅”的意思,准确地表现出邓稼先在危急关头,镇静沉着、意志坚定、身先士卒、不畏牺牲的优秀品质。
8.“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我不能走”四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突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决心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
陈海波
又一次成功发射!
①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次飞行任务。
②471,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飞天”中,中国航天成了“靠谱”的代名词。此刻,我们想起了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上天的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③“名言”来自一位老航天人——两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陆元九。两年前的“七一”前夕,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
“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④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20余秒后,坠毁爆炸。
⑤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甚至经常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才行。经过抽丝剥茧般地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一定要学新东西”
⑧“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这或许正是陆元九走上“科学救国”道路的原因。
⑨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他,选择了仪器学专业,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技术。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第471次飞行任务”说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任务次数多。
B.“立即赶赴西昌”中“立即”一词体现了陆元九想要破解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
C.文章引用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从侧面衬托出他倔强、要求严格的形象。
D.“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说明陆元九对大家的要求不近人情。
D
导析:D D项,“说明陆元九对大家的要求不近人情”表述不恰当。根据“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第④段“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20余秒后,坠毁爆炸”可知,任何一个小瑕疵都会使得所有航天人的努力前功尽弃。“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这句话表明陆元九做事严谨认真。故选D。
10.请你根据下面的表格,帮助小语梳理陆院士的生平相关事迹。(3分)
时间 相关事迹
20世纪 40年代 ①
1996年 ②
2021年 ③
2023年 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1次飞行任务成功后,人们想起了他的名言
他远渡重洋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
开拓
火箭发射失败时,高龄的他日夜钻研,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获得“七一勋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言辞恳切,彰
显严谨的科学精神
答案:“经常”的意思是“常常”,写出了陆元九院士提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首次发射失败的次数之多,警醒自己、劝诫他人的频繁,突出了陆元九严格自省、精益求精的精神。
(2)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确保它能飞得更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惯性导航”比作飞行器的“眼睛”,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惯性导航对飞行器的重要作用。
12.陆元九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前辈,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②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陆元九在国外求学后归国投入我国的航天事业中。③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陆元九专注忘我地找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异常的原因,在工作中始终对自己和他人提出“100分才及格”的严格要求。
综合实践
13.七年级(1)班开展以“山河岁月,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请参照示例,设计两项相关的活动。
(示例)举办爱国名言展览会
活动一:
活动二:
(示例)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
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2)小明同学为活动设计了一段开场白,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历史的星空,因为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因为有太多爱国篇章而深邃。这里有“俯首甘为孺子牛”,对青年爱护备至的文学战士鲁迅;这里有“做了再说”,为当时衰微的民族开药方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 .
。致敬前辈,不忘来路;咏叹经典,传承精神。欢迎大家参加以“山河岁月,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示例)这里有“两弹元勋”
对祖国核武器研究鞠躬尽瘁的科学英
雄邓稼先
点击进入 文本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