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 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 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景图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动手操作演示两个情境。
袋里圆片无序拿出。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猜一猜袋里圆片数的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 袋里圆片拿出、拿入井然有序(拿出两个、拿入三个),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袋里圆片增减多少?猜一猜袋里圆片数大约有多少?
描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拿出拿入圆片数和袋里圆片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拿出拿入圆片数,还要根据袋里原有的圆片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 提出问题。
操作演示:袋里7个圆片,先拿出2个,接着拿出3个。
讨论:
(1)从刚才的操作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后讲述)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操作的情况吗?(学生摆完后,上台演示。)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操作的意思吗?
学生列式:7-2+3=?
2. 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课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描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 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讨论:5表示什么意思?(同桌相互交流)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7-2=5,再算5+3=8,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接下来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玩一玩。大森林里不光有许多动物,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后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描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
3.“想想做做”第5题
描述: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大森林。
讨论: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说一说,说完后,在小组里先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描述: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学生动手先连线,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