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六节 摩擦力 第2课时 摩擦力的综合应用 教案 2024-2025学年 北师大版(2024·郭玉英)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六节 摩擦力 第2课时 摩擦力的综合应用 教案 2024-2025学年 北师大版(2024·郭玉英)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0 11: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
第2课时 摩擦力的综合应用教案(2025春)
【核心素养目标】
1. 物理观念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掌握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能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辩证分析摩擦力的利与弊。
2.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归纳摩擦力的调控规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运用创新思维设计优化摩擦力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操作、对比观察和合作讨论,提升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
结合真实情境提出科学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并验证结论。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认识摩擦力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体会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摩擦力调控方法(增大与减小)的实验探究及实际应用。
难点:结合复杂情境(如运动器材设计、工业运输等),灵活选择摩擦调控策略并创新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磁悬浮列车、气垫船工作原理动画)、摩擦力实验套装(不同材质木板、砂纸、弹簧测力计、砝码、小木块、润滑油、滚轮装置)。
实物模型:冰壶运动模拟装置、磁悬浮模型、带纹路轮胎与光头轮胎对比模型。
生活案例素材:滑雪板、防滑手套、轴承结构拆解模型、高铁轮轨系统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7分钟)
1. 现象观察与提问
播放两段对比视频:
视频1:冰壶比赛中运动员擦冰的慢动作;
视频2:赛车在湿滑路面打滑失控的片段。
提问:
为什么冰壶运动员需要不断擦冰?摩擦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赛车打滑时摩擦力是“敌人”还是“朋友”?
2. 实物互动与讨论
分发防滑手套与普通手套,学生触摸对比表面纹路,思考:
哪种手套更容易抓握水瓶?为什么?
登山鞋底为什么设计成深沟纹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强烈的现象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双重性。
二、新课探究
探究点1:摩擦力的利与弊——辩证分析(10分钟)
活动1:角色扮演辩论赛
分组扮演不同职业角色(司机、登山者、机械工程师、环保志愿者),结合职业特点讨论:
正方:摩擦力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反方:摩擦力是阻碍效率的“绊脚石”。
教师引导:总结摩擦力的价值取决于应用场景,如刹车需要增大摩擦,而机械传动需减小摩擦。
活动2:科技前沿拓展
展示高铁轮轨系统视频,提问:
高铁如何通过轮轨设计平衡速度与安全性?
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浮”起来?这与摩擦力有什么关系?
探究点2: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调控方法(12分钟)
实验1: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影响(分组操作)
步骤: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分别记录在玻璃板、砂纸、毛毯表面的拉力数据。
数据分析:绘制折线图,总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的规律。
实验2: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进阶探究)
任务:在木块上叠加不同数量砝码,重复实验1,探究压力变化对摩擦力的影响。
创新思考:若将木块换成滚轮装置,摩擦力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实验3:模拟磁悬浮技术(模型演示)
学生操作磁悬浮模型,观察木块“悬浮”状态,思考:
磁悬浮如何实现近乎零摩擦?
该技术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探究点3:摩擦力综合应用——问题解决与创新设计(8分钟)
案例1: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快递分拣中心传送带频繁打滑,导致包裹堆积。
小组讨论:从摩擦调控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如增加传送带纹路、安装加压滚轮)。
案例2:创新设计挑战
任务:设计一款“智能运动鞋”,要求适应雨雪、沙地等多种场景。
提示:可参考钉鞋、登山鞋的设计,结合可变鞋底纹路或自动润滑技术。
三、巩固提升(5分钟)
1. 分层检测
基础题:判断题——
润滑油通过形成油膜完全消除摩擦。(×)
气垫船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提高题:解释货轮靠岸时使用橡胶轮胎缓冲的原理(弹性形变吸收能量+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
2. 思维拓展
情境假设:如果世界突然失去摩擦力,会发生什么?用3个关键词描述可能的现象(如“车辆无法刹车”“物体无限滑动”)。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 知识框架构建
学生分组用思维导图归纳本节课知识点,教师点评
2. 情感升华
播放环保宣传片片段,强调减少有害摩擦(如机械磨损)对资源节约的意义,呼应“科技向善”理念。
五、课后实践(选做)
1. 家庭实验
用橡皮筋和书本模拟静摩擦与滑动摩擦,记录不同角度下书本滑动的临界条件。
2. 社会调查
调研社区中公共设施(如电梯扶手、盲道)的防滑设计,撰写改进建议报告。
3. 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分析航天器返回舱如何通过隔热材料与大气摩擦实现安全着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