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八年级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6 14: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今(2016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
A.55年 B.45年
C.65年 D.60年
2.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
3.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4.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记录片《“铁人”王进喜》摄制组将进行实地拍摄,他们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西藏阿里 B.辽宁抚顺
C.河南兰考 D.大庆油田
6.毛泽东曾十分风趣而深刻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
A.重工业 B.商业
C.轻工业 D.农业
7.许多事件往往被印上时代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出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8.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9.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 )
A.江苏华西 B.山东沂蒙
C.安徽凤阳 D.广东深圳
10.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1.“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1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4.“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民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5.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
17.20世纪80年代初,为尊重历史与现实,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有一位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位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8.今天的香港、澳门属于我国的( )
A.经济特区 B.少数民族自治区
C.特别行政区 D.经济开放区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该歌曲叫什么名字?与之对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参战的司令员是谁?
(3)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20.《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政策带来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22.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 影响
建国初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1) 。
三大改造时期 (2)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启示 (5)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周围各县的农民,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促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D
6.A
7.D
8.C
9.C
10.C
11.D
12.D
13.D
14.A
15.D
16.B
17.B
18.C
19.
(1)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抗美援朝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
(3)黄继光、邱少云。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品质。
20.
(1)(实现)工业化 一五计划
(2)高速度(或急于求成),忽视或违背客观规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实行改革开放)
(4)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强国。
21.
(1)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2)这四个经济界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海外拥有众多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有海外谋生的传统。(任答两点得2分)
(3)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2.封建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合作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策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 要注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等
23.
1)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
(2)设立经济特区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
(4)与时俱进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