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19: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课前了解——关注学习提示
第一段:什么文体?
第二段:什么主旨?
第三段:针对什么?
任务一:基础知识积累
作者知识,自主积累。
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作者简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此诗寄赠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诗人写风雨侵飐、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又一座桃花源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寄宿龙兴寺,因生活艰苦,未及半载,老母便离世了。  
政敌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丑化他为“怪民”。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健康,竟至“行则膝颤、坐则髀bì痹”的程度。
永贞革新
公认神童
年少得志
官运亨通
“永贞革新”失败
贬逐蛮荒
故交断绝
贫病交迫
老母病故
居处遭火
生平梳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其政治理想。他在信中说:“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gǔ mǔ)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任务二:通读释义
要求:
1.熟练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注意词类活用。
2.筛选信息,梳理种树与养人的具体内容。
题解
郭橐驼: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指人物传记。
1.郭橐驼,不知始【最初】何名。病偻【患了脊背弯曲的病。偻lǚ,脊背弯曲】,隆然【突起貌。这里指脊背突起的样子】伏行【低头俯身而行】,有类【有些像,类:像】橐驼【骆驼】者,故乡人号【为……起外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称呼,名作动】我固【确实/???】当【恰当】。”因舍其名【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字】,亦自谓“橐驼”云。
1.郭橐驼,不知始【 】何名。病【 】偻【 】,隆然【 】伏行【 】,有类【 】橐驼【 】者,故乡人号【 】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 】我固【 】当【 】。”因舍其名【 】,亦自谓 “橐驼”云。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有点像骆驼,所以乡里的人为他起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很好。称呼我这个名字确实就很恰当。”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1.传其人
类橐驼,乡人号之“驼”
自谓“橐驼”
2.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 】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 】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 】,无不活;且硕茂【 】,早实【 】以【 】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 】能如【 】也。
2.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以……为业。名作动】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定语后置句】,皆争迎取【迎接】养【雇用】,视驼所种树,或【即使,就算,表假设】移徙【移植】,无不活,且硕茂【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早实【名作动,结果实】以【而,而且】蕃【多】。他植者虽窥伺【暗中观察】效慕【仿效】,莫【没有人】能如【及,比得上】也。
2.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橐驼以种树为业,长安城里凡是为了观赏游览和(从事)买卖水果的富裕人家,都争着迎接雇用他。察看驼所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结果早并且多。其他种植的人虽然暗中观察、仿效,没有人能赶得上他。
2.传种树
郭橐驼档案卡
姓名
性别
外貌
性格
籍贯
职业
郭橐驼

“隆然”、“类橐驼”
随和、乐观
长安西丰乐乡
种树
他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高超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侧面)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正面)
(对比反衬)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视而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3.论种树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 】且孳【 】也,能顺木之天【 】,以致【 使……达到,这里指使……按照】其性焉尔。凡【 】植木之性【 】,其本【 】欲舒,其培【 】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 】欲密【 】。既然【 】已【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形-动;活得长久】且孳【zī,生长繁殖,这里指生长得茂盛】也,能顺木之天【天性,自然生长规律】以致其性焉尔。凡【大凡,凡是】植木之性,其本【根】欲舒【舒展】,其培【植物根部的堆土】欲平【平整】,其土欲故【旧的,原来的。指栽植时树的根部用它原来生长环境的土】,其筑【捣土】欲密【结实】。既然【既,已经。然,这样。】已【结束,此处指种完】,勿动勿虑【就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担心它】,去不复顾【照看】。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回答说:“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茂盛啊,(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以使它按照它的本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堆土要平均,土要旧的,捣土要结实。这样做完了以后,不要再动,不要再惦记它,离开后就不再去照看它。
其莳【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 】而其性得【 】矣。故吾不害【 】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 】之也;不抑耗【 】其实【 】而已,非有能早【 】而蕃【 】之也。
其莳【shì栽种】也若子【像对待孩子一样】,其置【放在一边】也若弃(种完后就像丢弃了一样不再管他),则其天者全【保全】而其性得【得到,获得】矣。故吾不害【妨碍】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使……高大茂盛】之也;不抑耗【损伤,破坏】其实【它的果实】而已,非有能早【使早】而蕃【使多】之也。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种植的时候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放在一边的时候就像抛弃了一样(不管),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到保全,从而能按照本性生长。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没有能使它高大茂盛的本领啊;不破坏它结果实罢了,没有能使它早并且多结果的本领啊。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郭橐驼种树的“秘籍”?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理念(道)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方法(技)
拳:拳曲,伸展不开。
易:更换 ③若...则:如果……那么(就)
④过:超过。 不及:达不到,不够。
(焉:句中语气词。)
⑤苟:假使,如果,连词。
⑥反是者:和这种(做法)相反。是,这。
⑦恩:宠爱。
⑧忧:为...担忧 勤:过分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其他种植的人则不是这样。(树的)根拳曲而土常换,他给树培土啊,如果不是过多那么就是不够。假使有能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却又爱它太情深,忧它太过分。早晨察看,晚上抚摸,已经离开而又回头照看。
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验:检验、察看。
疏密:指土的松紧。
离:背离,远去。
若,及,赶得上,动词。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更严重的,掐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摇晃树根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而树木的本性一天天地失去。虽说爱它,他们实际上是伤害它;虽说忧虑它,他们实际上是把它当敌人:所以他们不如(比不上)我啊。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又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呢)”
郭橐驼 他植者

术 莳:
置:
结果
角度
种树之道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本欲舒、培欲平土欲故、筑欲密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根拳、土易、培不当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木之性日以离、
害之仇之、不我若

对比论证
官理:官治,做官治民。唐人避高宗名讳,改“治”为“理”。
4.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问的人说:“把你的种树方法,移用到当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啊。
论官理
长(zhǎng)人者:做官的。长,统治,治理。人,民,唐人避李世民讳。
烦,繁多。形容词作动词。发布繁多
怜:怜爱。焉:代词,同“之”。
卒:终于。以:因此,因为这样
祸: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种。尔,你们。
勖(xù)尔植:勉励你们种植。勖,勉励。
督尔获:督促你们收割。
早缫(sāo)而绪:早早地让你们煮茧抽丝。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绪:丝头。
缕:线。
字:养育。
遂:成、养好。聚:使...聚集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但我居住在乡间,见做官的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最终因此祸害百姓。早晚官吏来而喊道:‘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敲鼓而使他们聚集,敲梆子而召唤他们。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吾小人:我们小民。
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
劳:慰问。
暇:空闲。蕃【使繁盛】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安定。
病且怠:困苦并且疲倦。病:困苦。
其:大概,语气词。
类:相似。
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饭来应酬慰劳官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困苦并且懈怠。像这样,那么和我所从事的行业,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5.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善:好。
术:方法。
传zhuàn:动词,立传。
戒:鉴戒。
问的人说:“咦,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治理百姓的办法。”记载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鉴戒。
作者说,他问“养树术 ”得 “养人术” ,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是描述官吏的?
他植者 官 吏
行为描述
结果
相似之处
结论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木性日以离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思考:既然种树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作为统治者,你认为应该如何“养人”呢?
吾小人“不得暇”、 不能“蕃吾生而安吾性”
使百姓“得暇”,能“蕃生而安性”
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民休养生息。
背景:“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如勤忧害树。
1.思考: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任务三:合作探究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即使被贬柳州穷山恶水之地,也不忘改革弊端,兴办教育:“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儒家的民本思想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齐桓晋文之事》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唐太宗
2.从《种树》看柳宗元的思想根源
道家的无为思想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解牛》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予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
无为不是毫不作为。
不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乎自然,不为而为;
为,不是强为妄为,而是致乎本性,为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