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复习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复习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14: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复习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tuān) 要塞(sài)  督战(dū)  千转不穷(zhuàn)
B.仲裁(cái) 翘首(qiáo) 轩邈(miǎo) 属引凄异(zhǔ)
C.悄然(qiǎo) 凛冽(lǐn) 藻荇(xìng) 无怨无悔(huǐ)
D.缥碧(piǎo) 默契(qì) 娴熟(xián) 泠泠作响(lí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点缀 签赏 惟妙惟肖 重岩叠嶂
B.暄嚣 休憩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C.蔷薇 挖掘 巧妙绝伦 络译不绝
D.掩映 寂寞 因地制宜 长途跋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C.“一带一路”的倡议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
D.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4.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从心底里,对这位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B.是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衡量个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标准之一。
C.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
D.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预防校园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制止和发现校园欺凌行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时间翻入新篇,你怎可还辗转留在昨日?过去,不论得失,已成为往事的注脚。
B.挑担的绳索不能过长,过长则容易触底,很麻烦;也不能过短,过短则沉,更费力。
C.人民军队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阴谋。
D.宋代的《全芳备祖》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有多种功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可供观赏。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
叶的事业吧, ; ,把芬芳献给他人;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 ,把寂寞留给自己。
①以苦心孕育未来
②以宽阔拥抱生活
③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④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A.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代是我国格律诗创作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王维被称为“诗佛”。
B.“青莲居士”指李白,“香山居士”指白居易,“六一居士”指欧阳修,“易安居士”指李清照,“东坡居士”指苏轼。
C.三峡是瞿塘峡、巫峡、青铜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苏东坡赞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的“摩诘”即唐代大诗人王维。
8.名著阅读
2024年是长征胜利88周年。回望长征,那是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鲜艳的文化旗帜。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完成问题。
(1)走进领袖,完成人物资料卡。   
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
毛泽东 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反抗精神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①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生活简朴
②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③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5).《使至塞上》一诗中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市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024 年 9 月 20 日,希望中学要开展一次关于“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1).下列有关诚信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典故中的诚信:①言必行,行必果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③六尺巷、折节下贤人、大衾长枕。
B.诚信是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C.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D.诚信故事:曾子杀猪、晋文公退避三舍、太史冒死直书、 季札赠剑、卞和三献宝玉、 商鞅立木树信。
(2).八(2)班的同学准备举行一场以“让诚信之花处处开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写一个开场白。
阅读理解
(一 )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1. 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戒: (2)女:
1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文中第一段“诚”字写出了景春对公孙衍、张仪什么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二:
故乡自古是人类文化的永恒母题,无论身处何方,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愫都有令人心头一热的力量,是人们念兹在兹的情感羁绊所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域和乡村迎来发展良机,无数的小城小镇正经历“当打之年”。《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百强县中进入“地方生产总值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中西部千亿县增至10个。小城们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与韧性,与此同步的是“软件”和“硬件”的加速升级,以及与大城市生活消费差距的渐次缩小。可以说,小城们日新月异向现代化迈进的“硬实力”成为家乡推介官们的最大底气,进一步强化了这份情感认同。
曾经,繁华潮流的大都市总让人趋之若鹜。但如今,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各类新业态新潮流的催动,城乡发展的现实图景巨细靡遗地呈现在人们视野中,单向度的城乡审美借此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形形色色的方言,热气腾腾的生活日常……以生命力、烟火气、松弛感为特征的县城美学越来越有吸引力,“小而美”“情绪价值”成为新生代消费者偏爱的需求要素。
(选自《农民日报》2024年7月3日,有删改)
材料三:
90后杨红的家乡在陕西省榆林市,她说,榆林境内有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以前经常风沙肆虐,但如今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沙地逐渐成了绿洲。此外,榆林作为传统能源城市,有许多矿场,现在不少矿场周边栽种了耐旱耐寒的植物,环境也就更美观、更绿色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杨红留在北京工作,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让她时常感到疲惫。“去年有段时间,我特别想回家发展,也回去生活过一段时间,总体上觉得生活节奏很舒服,幸福感比较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8月22日,有删改)
材料四:
家乡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对家乡的眷恋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他们或扎根乡土,成为和村民携手同行的“新农人”;或积极宣传身边的美食、美景、文化,成为家乡风物的“代言人”;或开办农家乐、民宿,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理人”。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
近年来,《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影视作品引领潮流,让“流量”变成“留量”,也从侧面说明“家乡”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和强大吸引力。与此同时,带家乡民俗“火”出圈、助推“乡村游”“县城游”、传承方言文化等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部分,也成为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3日,有删改)
16. 年轻人为何乐于宣传家乡小城?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回答。
17. 作为90后,杨红对家乡榆林有怎样的深切感受?请依据材料三简要回答。
1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青年愿意推介自己的家乡并希望家乡能“出圈”,这展现出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 如今,县域和乡村发展迎来良机,小城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消除了与大城市的生活消费差距。
C.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与村民携手同行的“新农人”、家乡风物的“代言人”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理人”。
D. “家乡”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这使得年轻人对家乡有了更多样的表达,也重新定义了“潮”的生活方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蜻蜓跨海和白蚁建塔
汪品先
①要讲小型生物的故事,还是得要有昆虫的大小,才能产生“惊世骇俗”的社会影响。
②最值得介绍的是蜻蜓,特别要提出的是黄蜻。科学家发现,一种黄蜻能够从非洲飞到印度,甚至还进一步飞到了日本,等繁殖以后,下一代的蜻蜓又从印度飞回非洲。试想一只总共才0.3克重的蜻蜓,哪有那么多能量储存在体内,能够对付2000千米的越洋飞行?
③关键在于蜻蜓在飞行上有“特异功能”。黄蜻翅长而窄,飞行能力很强,一秒钟可以飞10米,飞行中既能突然回转,又能直入云霄。对于上千千米的越洋飞行,科学家做了试验和模拟,认为是风力和滑翔成全了蜻蜓的凌云壮志。即便如此,一不靠卫星定位、二不用气象预报就能飞越印度洋,蜻蜓的航空能力人类只能佩服。
④也许更加令人钦佩的,是昆虫在建筑工程方面的高水平,特别是蜂和蚁这两类社会性小动物在建造自己“公馆”上的才能。
⑤蜜蜂的巢房,就是鬼斧神工的神奇建筑物。世界上的蜂巢都是由一个个六边形的房室组成,封盖在巢中的是自然成熟的蜂蜜。这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室都是正六边形,而令人惊讶的是,房室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每个菱形有四个角,200年前就已经发现:两个钝角都是110°,两个锐角都是70°。不可思议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巢都是按照这统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这种强度高、分量轻,有利于隔音和隔热的蜂巢结构,现在从航天飞机到人造卫星都在广泛采用。
⑥当我们为蜂巢结构喝彩叫好的时候,可别忘了还有更高水平的昆虫建筑师,那就是白蚁。白蚁的土丘,就是它们业绩的丰碑。白蚁成群生活,上百万只白蚁在地上建造一座土丘,用复杂的通道系统连接地下居住的巢穴。在非洲草原和森林区,可以看见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白蚁丘,矮的1-2米,高的8-9米,最高的达到12.8米,就像耸立在草原上的高塔。这土塔的质量不凡:白蚁丘的原料是土,全是靠着工蚁用自己的唾液粘起来的,类似于中国古代造长城用的“糯米灰浆”,是十分坚固的“有机水泥”。“白蚁塔”底下还有可以深达4米的巢穴,可见工程之伟大。
⑦可是白蚁塔的妙处还不在外表,而是在里面。想象一下非洲草原的夏季高温,闷在塔里的白蚁们如何生存?地面的土丘相当于肺,主要用于通风,中央是个“烟囱”,有四通八达的管道网通到土丘表面的小孔。有风吹过的时候,风可以通过小孔进入土丘内部,经过弯弯绕绕的管道到达巢穴中央,替换陈旧的空气,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得到充足的氧气。白天土丘表面加热,靠近土丘表面管道中的气流上升,沿着“烟囱”推动较冷的气流下沉,到达巢穴中央;夜间气流发生逆转。白蚁塔的“空调”系统,不但使科学家们赞叹不已,连设计师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⑧读者也许会问,这样复杂的工程,有谁在组织、指挥吗?动物的社会组织和感知世界,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加以揭示。
(节选自《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精神》,有删改)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力和滑翔成全了黄蜻能够从非洲飞到印度,再从印度飞到日本。
B.蜂巢房室是正六边形,底部菱形的两个钝角都是110°,两个锐角都是70°。
C.白蚁巢包括地上土丘和地下巢穴部分,之间用复杂的通道系统进行连接。
D.第⑥段画线句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蚁丘质量不凡。
20.昆虫产生了哪些“惊世骇俗”的社会影响?请结合选文概括。
21.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A地建筑适合蜂巢式结构,还是白蚁塔式结构。
【链接材料】
A地处于地震活跃地带,大部分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约为22℃,昼夜温差较大,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干燥。经济较落后,电力等能源供给较紧缺。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文涛
①如果问我老家有什么代表性植物,我想应该是芦苇。
②芦苇喜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但在我们那儿,还有一种生长于旱地的芦草,也被叫作芦苇。芦草是十分常见的植物,正如一生扎根土地的老农民,坚毅、淳朴;但作为一种难铲除的杂草,它又是庄稼人的敌手,年年以顽抗的姿态,不待春风就遍地生。
③长在旱地上的芦草根深入土,损耗地力。除草时,只割掉它地上的部分是没用的,非得往深处刨,一点一点将根茎全部拽出来。这是个技术活,得掌握好力道,力气小了拽不动,力气大又容易拽断,残存的部分很快就能生发出尖硬的“苇子芽”。而且,拔出的芦草必须丢到田外,才能彻底断了它的复生之路。
④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干的农活,就是跟大人们去棉花地里锄草。一是身薄力小,实在奈何不了芦草;二是不忍看野蛮的芦草欺凌刚刚破土的秧苗。棉花虽也是很坚韧的作物,耐旱耐碱,但幼苗柔弱,播种时要覆地膜,破土长大后还要“放风”“培土”。棉花种子孕育成苗时,“苇子芽”就像恶霸般乘虚而入,夺走养分,刺破地膜,让庄稼人恨得牙痒痒。
⑤因而,当大人们教我咀嚼芦根的时候,我是心怀愤慨的。找一根鲜嫩一点的芦根,捋净泥土,伸到上下两排后槽牙之间,边嚼边咂,居然有一股甜丝丝的青草味在口中绽开,格外清爽。
⑥心思单纯的我,尝到了芦根的甜头,憎意消减大半。事实上,不单是我,农民对芦苇同样也是兼怀爱憎之心。
⑦芦苇是湿地、沼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立有奇功。我们村子东北面,有一个被老人们称为“大洼”的地方,便因芦苇与水源的天造地设,孕育了一片非常美丽的湿地,引来无数珍鸟栖息。每年入冬后,拖拉机成群结队地驶进“大洼”里芦花成海的芦苇荡,拉出一车一车成垛的芦苇,前去县城贩卖。
⑧现在,这片湿地已经被保护开发,走上了生态旅游的轨道。自2020年正式成为国家4A级景区以来,大规模收割芦苇的情形已然不见,7500公顷的芦苇牢牢固护着当地的水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候鸟和村民。
⑨当然,芦苇于我个人还有另外一份恩情。儿时家贫,曾有一段时间,书本文具都买不全。那时,母亲在芦苇手工作坊找了一份临时工,负责“打薄”(用一种类似于织机的工具把芦苇秆一根一根编在一起,制作成一片铺帘,当地方言叫“打薄”),打一片一元钱。母亲每天凌晨四点多起床,带一点干粮,骑车去镇上,苦作一天,挣不到十元。
⑩年幼的我,不懂体谅母亲的辛苦,每天只盼着母亲拿钱归家。若是比昨日多了一元,我就开心地手舞足蹈,哪里知道为了多挣这一元,母亲又弯了多久的腰。现在想来,不觉泪目,实在有愧。
昨夜在梦中,随风摇曳的芦花如同白浪,晕染夕阳。童年的我,对着眼前这一片浩瀚的芦苇海洋,怔住了。醒来回首,仍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我已在外漂泊多年,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印象虽日渐模糊,却也并不能完全挣脱昔日幻梦,恐怕它还得陪我走完这一遭人生逆旅呢。
(选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22. 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与“芦苇”有关的表格。
叙写角度 具体表现
生长环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效作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棉花种子孕育成苗时,“苇子芽”就像恶霸般乘虚而入,夺走养分,刺破地膜,让庄稼人恨得牙痒痒。
24. 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5. 梅梅和秀秀分别为这篇文章拟写了两个标题(见下),你认为谁的标题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梅梅:《芦花随风潜入梦》
秀秀:《家乡的芦苇》
三、写作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汪曾祺评价自己:“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只要心中有温暖,无论记事还是记花鸟虫鱼,字字有暖意。他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人间“送小温”。
人间小温存在于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中:父亲的背影,是温暖朱自清的一道风景;居里夫人美丽的人生,是温暖世人的一种魅力;昆明明亮的色彩,是温暖汪曾祺的一段时光……
请以“人间小温”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答案
1.D 2.D 3.A 4.A 5.D 6.C 7.C 8.(1)①酷爱读书;②周恩来;③平易近人
(2)中国脊梁是指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
9.(1).东皋薄暮望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夕日欲颓
(5).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10.(1)A
(2)示例:大家好!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让我们一起坚守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下面我宣布,八(2)班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11.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12. 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13.(1)将近 (2)苦于
14.(1)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2)寒暑交换季节,才往返一次。
15.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16.①小城们向现代化迈进的“硬实力”让年轻人对于家乡小城的情感认同与日俱增。②年轻人价值审美及消费需求产生变化。
17.①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②家乡的生活节奏舒服,幸福感较高。
18.B
19.A 20.①蜻蜓凭借风力和滑翔,能完成上千千米的越洋飞行,展现出强大的航空能力;②蜜蜂建造的蜂巢结构独特,强度高、分量轻,有利于隔音和隔热,被广泛应用;③白蚁建造的土丘不仅坚固,而且拥有精妙的“空调”通风系统,给科学家和设计师带来启发。 21.A地适合白蚁塔式结构。A地处于地震活跃地带,白蚁丘原料是土,靠工蚁唾液粘成,类似“糯米灰浆”,十分坚固,能一定程度抵御地震;A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昼夜温差大,白蚁塔的通风系统能调节内部温度,适合当地气候;且A地能源紧缺,白蚁塔利用自然通风,无需消耗大量能源。
22. ①. 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旱地等 ②. 净化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制作手工制品
23.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芦苇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生长时野蛮、顽强的特点。
24. 对芦苇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对故乡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事业大力发展的赞美之情;对母亲、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5. 示例一:我认为梅梅的更合适。这个标题富有文采,意蕴悠长,呼应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故乡的芦苇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示例二:我认为秀秀的更合适。这个标题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芦苇”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围绕“芦苇”写了故乡童年的一系列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生活浓浓的怀念之情。
26.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