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0 15: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毕业年级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历史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6.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记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离娄上》提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无为而治,遵循自然 B.为政以德,注重民心
C.克己复礼,严守秩序 D.严刑峻法,依靠法治
2.下面是某古籍记载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其内容出现于
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于是上(文帝)下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梁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景帝曰:令田半租,又减笞刑,定箠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A.西汉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朝前期
3.在宋代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著书立说,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的文献曾记载道:“旧法雕版,费工费时,一版成而用之有限,今有奇巧之法,字可活取复用,印书之时,不论多寡,皆能灵活为之,故而典籍得速传于世,文墨之风益盛。”由此可见,这一“奇巧之法”的出现
A.使书写材料发生根本性变革 B.极大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
C.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模式 D.导致传统雕版印刷技术失传
4.右图的史料,有助于我们研究
A.元朝的民族关系 B.明朝的集权体制
C.明朝的对外交往 D.清朝的科技文化
5.一位晚清官员在甲午战争期间的书信记载:“倭奴凶狡,自丰岛海面无端寻衅,我北洋水师仓促应敌。近日战况激烈,我军虽奋力抵抗,然倭人船炮之利,不可小觑。今朝廷上下,皆关注此战,吾辈亦望能扭转战局,保我海疆。”由此可知,这封书信反映的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6.20世纪初的北京呈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众多进步知识分子汇聚于北京大学,用民主与科学抨击旧礼教和旧道德……北京街头新式书店增多,摆满新思想刊物,进步社团也常在公园组织倡导白话文运动的露天演讲,让城市文化氛围更活跃且充满变革气息。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戊戌变法产生思想启蒙作用 B.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变革 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7.右图是流传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首歌的歌词。该歌意在
贼寇嚣张,趁我山河破碎,奸淫掳掠。 罔顾人道,将我沿海诸岛,强行霸占。 炮火肆虐,炸毁宁静乡。 黎民泣血,亲眷多死伤。 流离失所,悲愤满腔,手无寸铁,亦遭祸殃。 华夏儿女!快快拿起刀枪!共赴疆场! 浴血奋战,若不驱走豺狼日寇,绝不收缰!
A.激励工农群众团结,打倒北洋军阀 B.号召人们投身革命,推翻国民政府
C.呼吁华夏儿女团结起来,抗敌驱日寇 D.鼓动民众支持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
8.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军事压力。为了加强国防建设,1956年,毛泽东提出“国防现代化”的方针,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来提升国防实力。中央政府加大对国防科技的投入,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培养和引进大量科技人才。同时,国家还推动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建立了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据此判断,我国国防建设取得成就的有利因素是
A.国际形势和军事压力 B.科技水平和科技人才
C.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D.政府重视与政策支持
9.右图是小史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1.希腊神话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2.《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早期社会的主要文献 3.《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 4.希腊建筑艺术的特色体现在雅典帕特农神庙上 5.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C.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0.对于右图图表中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英国三大产业GDP占比变化(1750年与1850年)
产业类别 1750年占比 1850年占比 变化幅度(百分点)
农业 60% 30% -30%
工业 25% 50% +25%▲
服务业 15% 20% +5%▲
A.《权利法案》引发英国经济结构变化
B.英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C.工业革命的完成导致农业的衰退
D.服务业成为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
11.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坐在白宫的壁炉前,通过广播开始了他著名的“炉边谈话”。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银行大量倒闭,工厂纷纷停工,失业率飙升至惊人的数字,民众生活困苦不堪,整个国家笼罩在经济大危机的阴霾之下。在这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开始向民众解释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即将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比如加强对银行的整顿、通过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来增加就业等。这次“炉边谈话”发表于
A.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全面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阶段
B.美国经济危机已触底反弹,经济开始自然复苏阶段
C.经济大危机正持续恶化,但政府尚未准备采取措施
D.罗斯福刚上任,准备开启大规模政府干预经济阶段
12.某学者评论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如燎原之火,旧殖民体系在觉醒的人民抗争中土崩瓦解。新兴国家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宣告了全球秩序的重构。”下列史实中,能直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玻利瓦尔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B.甘地号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2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并修筑长城以巩固边疆。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代继承秦制,进一步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地方势力,巩固了统一局面。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成为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运河连接了南北经济重心,使得江南的粮食、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支持了中央政权的运转。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赞颂运河为“天下通衢”,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性。运河的贯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成为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的依据。(4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一基本线索?(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面对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军战士们在缺衣少食、武器简陋的情况下,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开展游击战争,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摘编自《井冈山精神与当代中国》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的局面,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优良传统。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时条件极其艰苦,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运输成了难题。王进喜带领大家人拉肩扛,把六十多吨重的钻机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井场。打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在没有压井重晶石粉的情况下,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他身上体现出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大庆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形成的时期。(6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的共同内涵。从材料一、二中任意列举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史事是如何体现这一内涵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这些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的主导权掌握在英、法、美三国手中,它们各怀心思。法国极力主张大幅度削弱德国来确保自身的安全。英国则秉持着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法国过度强大,对法国的一些极端要求有所制衡。美国怀揣着建立国际联盟,凭借自身经济实力主导世界秩序的想法。最终形成的《凡尔赛条约》构建起了看似稳固却实则矛盾重重的战后欧洲秩序,为后续国际关系的紧张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9年)国际秩序的影响》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末期同盟国协调战略、规划战后世界走向的关键会议。会议确定了战后欧洲的重建计划等相关事宜,但也致使欧洲一分为二,进而催生冷战对峙局面;而美国则借此会议确立了超级大国地位,通过推动联合国建立掌握了重要的国际话语权,得以按照自身利益去塑造战后国际秩序;在亚洲方面,苏联以对日作战为交换条件获取远东诸多权益,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造成半岛分裂对峙,给地区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
——摘编自《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巴黎和会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尔塔会议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国际关系与世界局势走向的密切关系。(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B C B 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A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2分,共36分)
13.
(1)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南北方,使得江南的粮食、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了隋唐的统一。
(评分说明:答出大运河,得2分;答出大运河开凿的意义得2分,共4分)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评分说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评分说明:答出一个时期得3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2)内涵: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理想坚定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举例1:红军战士们在缺衣少食、武器简陋的情况下,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开展游击战争,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能体现出艰苦奋斗的精神。
举例2:王进喜带领大家人拉肩扛,把六十多吨重的钻机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井场。打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在没有压井重晶石粉的情况下,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能体现出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
(评分说明:从材料中列举史实得2分,说明其体现的精神得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3)激励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斗志和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15.
(1)英法美大国主宰:矛盾重重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有利于欧洲的重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导致欧洲分裂:催生了冷战对峙局面:
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损害了中国的主权E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对峙:亚洲地区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3)公平、和睦、互惠的国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