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5 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5 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20: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朗读韵文,感受汉语的韵律之美和结构之美。
语言运用:能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儿歌。
思维能力:能够对生字进行归类,并能主动识字。
审美创造: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动物儿歌》是一首读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儿歌,节奏明快,有韵律,内容生动有趣,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部分组成的,并以此来停顿。
关注字词: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中,“藏、造”是平舌音,“捉、食”是翘舌音,“藏、粮、房、网”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识记字形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归类、字理、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6个会写字中,有4个是半包围结构,其中“造、运”的偏旁是走字底,要指导学生了解先内后外的笔顺规则,走字底的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一笔写成,平捺要写舒展;“网”也是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左右结构的“物、欢”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韵文中的词语“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可通过联系生活、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物、捉”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虫字旁、户字头3个偏旁,会写“物、造”等6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重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物、捉”等13个生字,认识牛字旁和虫字旁,会写“物、造、运”3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情境
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动物有关的儿歌。
教师相机板书课文题目:动物儿歌。(板书:动物儿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认识生字。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虫”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虫”字的意思。
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带拼音的动物名字,一个名字请一位学生读,读正确后,全班跟读,出示动物图片;读错了,教师纠正读,读正确后再出示动物图片。
动画展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这些字中都有虫字旁。
教师相机讲解虫字旁的相关知识。
2.识字方法。
(1)教师引导:刚才是把两个字连成一个词语读,如果把两个字分开,你还会读吗
学生自由读。
(2)出示课件动画,单独呈现“蜻”“蜓”“蚂”“蚁”“蜘”“蛛”六个字。
(3)教师引导:“蜻”字去掉虫字旁后,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
(4)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形旁右边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
教师小结:“蜻”是左形右声,虫字旁表义,右边的部件表音。
(5)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我们中国的汉字可有趣了,有的汉字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它的读音,像这个“蜻”字,左边的“虫”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青”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6)教师出示词语,讲解剩余的形声字,引导学生合作认读词语。
(7)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方法认识“物”,学习牛字旁。
3.自读儿歌。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会认字在课文中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教师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认读词卡,引导学生合作读儿歌。
4.互动课堂。
(1)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到现在是不是有点儿累了 大家起立,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这首儿歌。
教师引导学生用问答的方式读儿歌,同桌合作一问一答。
蜻蜓蜻蜓做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蝴蝶做什么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蚯蚓做什么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蚂蚁做什么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蝌蚪做什么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蜘蛛做什么   蜘蛛房前结网忙。
(板书:蜻蜓—展翅飞 蝴蝶—捉迷藏 蚯蚓—造宫殿 蚂蚁—运食粮 蝌蚪—游得欢 蜘蛛—结网忙)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句儿歌中的最后三个字是动物的本领。
(3)教师播放音乐,指导学生边读儿歌边做动作。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认字游戏:读过了儿歌,你认识了哪些字呢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识字游戏吧!
5.学写字。
教师讲解“物、造、运”的写法,指导走字底的注意事项。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认识户字头,会写“欢、房、网”3个字。
3.教师引导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复习回顾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动物儿歌》,认识了新的字词。我们来做一个识字游戏,看看你们是否还能认出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情境。
二、互动课堂,指导朗读
1.教师过渡并引导:读儿歌,画一画。这些小动物分别在哪里 它们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儿歌的句式特点:谁(两个字)在哪里(两个字)干什么(三个字),学生根据节奏划分齐读全文,读出韵律感。
3.教师出示短语并引导: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呢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泳 蜘蛛结网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什么动物+干什么。
三、拓展积累,仿写儿歌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小动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请你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演一演。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
2.教师引导:哪些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呢
教师分别请六位同学朗读儿歌,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提问: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小动物,你们还对哪些动物有了解呢 你们能不能学着儿歌中的句子,说说这种动物的活动。比如,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预设1:白兔地上蹦蹦跳。
预设2:小猫房前喵喵叫。
预设3:小狗屋里汪汪叫。
预设4:大象河边在洗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说、仿训练,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从仿到创,发散思维,发展语言。
四、学写字
教师过渡并引导:刚才我们齐读了儿歌,还进行了创编,下面我们来学习三个新字——“欢、房、网”,并认识户字头。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6)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整首儿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懂,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时,我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课文插图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在内容的理解上,我借助文中生动形象的彩图,利用图文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词。在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儿歌之后,引导学生模仿儿歌“谁在哪里干什么”也来编一两句儿歌,完成了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