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课件4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课件4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18 08:38:09

文档简介


《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是苏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教学内容。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起始阶段。在本部分中,《课程标准》已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提倡开展“种子萌发”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农业生产中各种工作的意义。
为了尝试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渗透青少年科技创新知识,为课题“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带动中学理化生教学特色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服务,本节课在设计时巧妙地植入科技创新知识,力求将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知识不着痕迹的融为一体。
本节课已是书本第三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已有了初步了解,只是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问题,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在一组实验中呈现多种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设置的探究活动一方面要锻炼、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即多种因素影响实验的情况下怎样设计、分析和筛选实验装置。另一方面,要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思考、去实践,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亲自动手、主动探索的欲望强烈。但是自主探究的实验能力有限,知识面窄,且受年龄限制又有着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科学探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因此本节课通过讨论探究方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对照实验的有效性的落实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说出种子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能力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学生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认同团结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2.亲身参与种子萌发的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力的顽强,塑造敬仰生命的情感。
3.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难点:学生设计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并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引导学生表达与交流实验步骤和结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植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报告单、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报告单、图片汇总、指导填写实验报告单、拍摄学生讨论与设计的小短片、提供多种实验器具及材料。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如绿豆、菜豆、玉米、黄豆、小麦、口杯、塑料杯、纸盒子、滤纸、标签、清水、植物等、照相机、U盘等。
2.填写实验报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方案,观察记录,拍摄照片,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制定计划





























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进行探究



理论联系实际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播放科学DV:小种子,大力量
解说:刚刚播放的科学DV是第四届“熊博士”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的获奖作品,作者是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的三位五年级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应用我们学过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并把探究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科学 DV,就可以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了。视频中小种子萌发时的力量真的很大,可以胀破锥形瓶,撑开石头缝,那么同学们观看视频的时侯,有没有想到,种子胀破锥形瓶的原因是什么?小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它需要什么条件呢?
引入课题并板书:第五章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
板书:一、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
展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引导:
由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分析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春耕的目的是什么?
播种后灌浇目的是什么?
还有其它的猜想吗?
板书记录,并引导学生一一推断,在黑板上写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作为探究的变量。
根据大家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出假设。
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合理呢?通过实验法进行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提示: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用多少比较合适?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 选择什么样的器具?
③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本组不同实验装置是否同时观察?
播放视频:一个小组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指导学生正确的设计对照实验方案。
让学生课前组成兴趣小组,三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分小组展示探究的成果。
对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空气的探究,如何设置无空气的环境呢?
实验中发现水淹没种子这一组,有一些种子萌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的有少量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改用冷开水代替清水做实验,并且在水淹没种子这一组的水上滴两滴植物油,隔绝氧气,阻止氧气溶解在水中。
由于水量的多少影响到空气和水分两个因素,如何设计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教师出示图片。并且解说具体的做法。
出示演示文稿:对学生设计的分组实验进行归纳综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明确这些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大家都知道如果环境污染严重,一些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可能会形成酸雨下到地面。酸雨有腐蚀性,能把美神维纳斯雕像腐蚀成无脸女神,那么酸雨环境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探究。
可是什么是酸雨环境呢?
如何模拟酸雨环境呢?
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的,以及实验结果如何?请小组成员来展示一下好吗?
正如这一小组成员所说,酸雨环境能影响种子的萌发,所以播种时除了考虑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这些环境条件外,还要考虑环境的PH值,这个值最好为多少呢?每种种子不一样,大家以“不同PH值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等为题,继续深入探究,写出小论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对于多个环境因素(即多个实验变量)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教材的实验设计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明确复杂实验是由简单实验综合而来的。
图片展示习题
具备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的环境条件,种子就一定能萌发吗?
讲述小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思考:国王为什么选中这位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这个孩子种下的花种为什么没有萌发?
小常识:将大米粒播种到地里是不会萌发的,这是为什么呢?
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的,如果破坏种皮会怎样呢?展示图片,由图片分析,种皮被破坏种子仍能萌发。
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的,胚芽发育成叶和大部分茎,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和部分、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只是为胚芽、胚轴、胚根的萌发提供营养。那么胚中哪些部分会影响种子萌发呢?
如果破坏了子叶种子能萌发吗?
如果破坏了胚芽、胚轴、胚根种子能萌发吗?
请小组成员展示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板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粒大饱满;
胚芽、胚轴、胚根完整;
有生命力。
选种是农民播种前的重要工作,应该选什么样的种子呢?
课件展示案例问:假种子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使农民受到严重的伤害,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呢?假设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
如何选种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
课件出示习题,请学生选择。
这种选种方法叫做随机取样法。
讨论: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方案是什么?
怎样计算发芽率?
出示计算发芽率的公式: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抽样的种子数x100%;发芽率在90%之上即为真种子,现在你能用学到的本领帮助农民区分真假种子吗?《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四十六条: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观看视频,感受生命的力量;
种子吸水膨胀产生的力量很大。



回忆学过的知识

适宜的温度。
使种子获得充足的空气。
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空气、土壤、阳光。。。。。。
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是否萌发。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某一种因素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小组合作,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学生观看视频,一一解决设计对照实验中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的各个问题。
学生三人一组,展示设计的探究报告及实验装置和材料。一边讲述一边展示拍摄的照片。并且汇报实验结果。
用水淹没种子,隔绝氧气。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学生积极思考,但回答不出来。
展示改进实验后实验的结果。
补充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
继续思考,但回答不出来。
学生上百度查一查,
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用稀硫酸代替酸雨,控制PH值小于5.6。
兴趣小组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酸雨环境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并从习题中学习到如何设计多个环境因素(即多个实验变量)的实验方案。
因为他诚实。
种子已被炒熟了。
不会,因为脱壳时,种皮和胚被破坏了。
观看图片得出结论。
小组成员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学生观看分析。
分析思考,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的结论:粒大饱满;胚芽、胚轴、胚根完整;有生命力。
自身条件具备的种子。
不能。
学生可上网查询,相关知识。
生思考回答。
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公布自己实验探究的结果。
了解种子法的相关知识。
小结归纳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积极回答,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第五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
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随机取样法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抽样的种子数x100% 
七、教学反馈:诊断性评价
本节课以讨论和提前探究、学生报告为主,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到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它学生的小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与主持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