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 《创造奇迹》
课型 新授 第 21-2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大国重器的相关知识,用绘画表现心中的大国重器;掌握对折方法制作机器人,合理运用材料进行装饰。 2.通过观察、讨论与创作,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制作机器人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创造奇迹的志向。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国重器,启发其想象,画出心中的大国重器。 2.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对折方法制作机器人,并进行创意装饰。
教学难点 1.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展现独特创意,赋予大国重器独特功能与外观。 2.帮助学生突破常规,制作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机器人。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大国重器(如航母、高铁、航天飞船等)的图片、视频;准备制作机器人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多媒体课件;示范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展现我国大国重器风采的视频,如航母出海、高铁飞驰、航天飞船升空等画面,同时播放激昂的音乐。 提问:“小朋友们,视频里的这些东西是不是特别厉害?它们就是我们国家的大国重器,帮助我们创造了很多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国重器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大国重器就是那些对国家很重要、很厉害的大工程或者高科技装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创造奇迹》的世界,用我们的小手来创造属于我们心中的奇迹。” (二)新授 活动一:画心中的大国重器 展示不同大国重器的图片,详细介绍其名称、功能和意义。如介绍航母时,说:“航母就像一座海上的移动城堡,它能让我们国家的海军在很远的地方保卫我们的海洋权益。” 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点,提问:“航母看起来像什么呀?它的上面都有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或感兴趣的大国重器,以及对大国重器的独特想法。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希望高铁能跑得更快,像火箭一样。 教师示范: 在黑板上确定画面中心位置,比如画一艘想象中的宇宙探索船。先用简单线条勾勒出宇宙探索船的大致轮廓,像一个大大的椭圆形作为船体。 逐步细化,添加窗户、推进器等细节部分。窗户可以画成圆形,推进器画在船尾,像几个大的圆锥。 为画面添加色彩,用蓝色画船体,代表科技感;用黄色画推进器喷出的火焰,表现动力。 最后,简单讲解画面构图,强调主体突出,周围可以添加一些星星等元素丰富画面。 活动二:用对折方法制作机器人 展示用对折方法制作的不同造型机器人成品,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和装饰。提问:“这些机器人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呀?它们看起来像什么?身上都有什么装饰?” 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 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边说边做:“首先,我们把彩纸对折,这就像给纸宝宝找到了好朋友,面对面靠在一起。” “然后,在对折后的纸上,画出半个机器人的形状。注意要从对折线这边开始画,比如先画一个大大的半圆形作为机器人的头,接着画身体和四肢。” 画好后,用剪刀沿着轮廓剪下来。 展开剪好的纸,一个机器人的基本形状就出现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彩笔给机器人画上眼睛、嘴巴等五官,还可以画上一些按钮、花纹作为装饰。” 鼓励学生思考除了彩笔,还能用什么材料装饰,如贴上彩色贴纸、小珠子等。 (三)学生实践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创作,可以画心中的大国重器,也可以制作机器人。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和色彩搭配,制作机器人时注意使用剪刀安全。对于创意不足的学生,适时启发,如问:“你希望你的大国重器能在天上飞,还是在水里游呢?可以给它加上特别的功能。”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前方。 请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如介绍大国重器画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介绍机器人时,讲讲用了什么特别的装饰。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客观评价,既要肯定优点,如 “你画的大国重器颜色很鲜艳,让人一眼就注意到了”,也要提出建议,如 “如果机器人的手臂再画粗一点,可能会更有力”。 教师总结评价,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意,针对普遍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如绘画中部分同学物体比例不协调,制作时部分同学装饰不够丰富等。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今天,通过画大国重器和制作机器人,展现了自己对祖国未来创造奇迹的想象。希望大家以后继续保持这份创造力,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创造更多的奇迹。” 九、课后作业布置 回家后,将课堂上的作品进一步完善,比如给画好的大国重器添加更多细节,为制作的机器人增加新的装饰。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通过创造变得更有趣、更有用,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创造奇迹》
教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课程主题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各个环节。在画大国重器时,多数学生能画出基本外形,但在创意和独特功能设计上稍显不足,教师示范时可更多启发创新思维。制作机器人环节,部分学生对折和剪裁操作不够熟练,教师应在示范时放慢速度,加强个别指导。评价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但评价深度和专业性有待提升,后续教学可加强评价方法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