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版)科学七下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讲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版)科学七下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讲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0 23:20: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其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3、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a.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性质通常用“易(不易)”、“能(不能)”、“可以”“会(不会)”、“难”等词来描述。如:铁能生锈,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易挥发等。
c.变化时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现象发生。如:铁生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挥发,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变浑浊,变红,消失了等都属于化学现象)
知识点三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温度对物体的物态变化存在影响,如对物体加热,可以使物体从固态——液态——气态的改变,同理,降温时,会有气体——液态——固态的改变,即物理状态的改变。
2、温度的改变同样会对物质产生化学变化。如对硫酸铜晶体加热,可见蓝色晶体逐渐变白色,且烧杯壁有水珠产生,说明了升高温度使硫酸铜晶体分解。往无水硫酸铜粉末加水,也会发现固体变蓝色且温度升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也存在能的转化。
知识点四 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由物质变化过程中
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观察现象是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步骤。
2、物质变化的证据要有形状、状态、颜色、温度的改变,产生气体、沉淀、pH 变化等。
(1)形状改变:如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玻璃破碎等。
(2)状态改变:如冰雪融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等。
(3)温度改变:如钢铁的熔化。
(4)颜色改变:如树叶变黄、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氧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5)产生沉淀:如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注意:金属和白醋反应,白醋表面会出现气泡,属于化学反应。
题型一 物质的变化
例1.如图为《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砍竹备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覆帘压纸
【答案】B
【解析】【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A.砍竹备料只是材料的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加碱蒸煮,木素分解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捞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烘干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例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稀释 B.浓盐酸挥发 C.海水晒盐 D.铁生锈
【答案】D
【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A.浓硫酸稀释时只是浓度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例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五谷醇酒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机杼织布
【答案】A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五谷醇酒,酒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A。
例4.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进行了技术封锁。为了打破封锁,我国进行了一次工业大摸底,去市场调研一番,最后发现,原来只是“毛衣穿反了”。下列有关研究和化学无关的是(  )
A.巨力集团研究出用于航空母舰阻拦索的钢丝绳
B.光威企业造出了T400级别的碳纤维材料
C.光启企业研究出具有隐身功能的防锈油漆
D.360研究出更出色的电脑安安全软件
【答案】D
【解析】【分析】各类材料的研发都与化学有关。
【解答】A、巨力集团研究出用于航空母舰阻拦索的钢丝绳,需要防止接触水发生腐蚀,与化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威企业造出了T400级别的碳纤维材料,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物质反应,属于化学,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启企业研究出具有隐身功能的防锈油漆,即防止发生化学反应,与化学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360研究出更出色的电脑安安全软件,属于软件编程,不属于化学,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题型二 物质的性质
例1.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
【答案】D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解答】 A.密度小,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强,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例2.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低 B.硬度高 C.耐腐蚀 D.密度小
【答案】C
【解析】【分析】 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A.熔点低,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硬度高,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耐腐蚀,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例3.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8月12日闭幕,中国奥运代表团共获得了40枚金牌,下列描述属于金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金黄 B.不易氧化 C.密度大 D.易延展
【答案】B
【解析】【分析】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否则为物理性质。
【解答】颜色,密度和延展性,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应该为物理性质。而不易氧化,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蚕丝织绫 B.使用火药 C.冶炼金属 D.稻草造纸
【答案】A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蚕丝织绫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化学爆炸是指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以下不是化学爆炸的是(  )
A.烟花爆炸 B.轮胎爆炸
C.面粉爆炸 D.煤气泄露爆炸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烟花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B、 轮胎爆炸只是气体体积变大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爆炸 ,符合题意;
C、 面粉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D、 煤气泄露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
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
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
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答案】C
【解析】【分析】1.动能:是伴随著物质运动的能量;2.势能:物质静止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有关;3.辐射能:各种电磁辐射,包括光和热的辐射能。能量的每种形式都可以转换为其它形式,但能量不能消灭或无中产生。能量的损失,常为转换成其它类型的能量。电能是一种动能;它可转换成热能或光能。4、分子势能(内能)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分子势能是内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6、磁能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7、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8、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9、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
【解答】A. 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A正确;
B. 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 ,B正确;
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C错误;
D. 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D正确;
故答案为:C
4.绍兴老酒历史悠久,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 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的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D.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答案】C
【解析】【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威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 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答案】C
【解析】【分析】发光发热现象的出现可能在因为发生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因为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白炽灯通电时灯泡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解答】A、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例如气球爆炸就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水凝固成冰,状态发生改变,现象也很明显,但凝固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D、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很多时候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可能出现发光、发热现象,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
【答案】A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B.金属生锈,即金属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C.动物呼吸时,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D.醋的酿造,粮食发酵生成新物质醋酸,发生化学变化。
则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故选A。
8.“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飞船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可燃性
C.无色无味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解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表出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解答】AC、物质的密度、硬度、导电性、颜色、气味、熔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C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助燃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B
【解析】【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A.铜用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降低温度,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火药爆炸 B.海水蒸发 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 河水结冰 D.光合作用 蜡烛燃烧
【答案】B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牛奶变酸和火药爆炸时都生成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海水蒸发,只是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 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和河水结冰,都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光合作用和蜡烛燃烧时,都生成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实验室中,下列仪器对白时描述的变化,与其它三种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显微镜:“同学们不爱惜我,我的压片夹弄折了”
D.胶头滴管:“谁做的?我的嘴怎么碰碎到试管里面了?”
【答案】A
【解析】【分析】 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分子和化学式没有变化,那么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产生了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两种变化在常见现象上也有区别,比如物理变化中物质状态形状可能变化,化学变化中颜色会变、生成沉淀等。”
【解答】A.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产生铁锈是化学变化;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
C.显微镜:“同学们不爱惜我,我的压片夹弄折了”,是物理变化;
D.胶头滴管:“谁做的?我的嘴怎么碰碎到试管里面了?,是物理变化;
故选A。
二、填空题
12.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垃圾产量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垃圾发电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方式,发电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将空气通入焚烧炉,对垃圾进行高温燃烧,产生高温蒸气,推动轮机转动发电。但当氧气含量不足且燃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会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Cl4O2)。方法二:对垃圾进行腐烂发酵,产生沼气,燃烧沼气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轮机转动发电。
(1)燃烧垃圾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   。
(3)生成的有毒物质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4)为降低二噁英排放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燃烧过程中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焚烧炉内的温度
【答案】(1)化学变化
(2)方法一好,垃圾直接燃烧发电,能量利用率高,发电速度快;(或者)方法二好,环保,不会产生有毒物质。
(3)36:1
(4)B;D
【解析】【分析】(1)根据判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方法一与方法二的优缺点进行解答;
(3)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进行解答;
(4)根据减少二噁英排放量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燃烧垃圾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垃圾直接燃烧发电,能量利用率高,发电速度快,故方法一好(或方法二好,环保,不会产生有毒物质);
(3)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4)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会提高二噁英的排放量,故A不可行;
B.燃烧过程中不断搅动垃圾能够使垃圾燃烧的更充分,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故B可行;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会提高二噁英的排放量,故C不可行;
D.升高焚烧炉内的温度 能够使垃圾燃烧的更充分,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故D可行;
故选BD。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2)方法一好,垃圾直接燃烧发电,能量利用率高,发电速度快;(或者)方法二好,环保,不会产生有毒物质;(3)36:1;(4)BD。
13.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化学性质有   (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填文字)。
【答案】①②③④;⑤⑦;汽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故选①②③④;
化学性质有:⑤酒精易燃烧;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故选⑤⑦。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汽化;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4.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   ;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   ;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答案】(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3)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
【解答】(1)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变化,会产生铜绿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所以属于化学性质。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属于食盐的溶解性,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1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④冰块融化;⑤铁能生锈;⑥酒精易挥发。
【答案】④;②;③⑥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 ④冰块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②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⑥酒精易挥发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⑤铁能生锈,都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都属于化学性质。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④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⑥。
01 思维导图
02 基础知识
03 经典例题
04 强化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其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3、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a.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性质通常用“易(不易)”、“能(不能)”、“可以”“会(不会)”、“难”等词来描述。如:铁能生锈,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易挥发等。
c.变化时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现象发生。如:铁生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挥发,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变浑浊,变红,消失了等都属于化学现象)
知识点三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温度对物体的物态变化存在影响,如对物体加热,可以使物体从 —— —— 的改变,同理,降温时,会有气体——液态——固态的改变,即物理状态的改变。
2、温度的改变同样会对物质产生化学变化。如对硫酸铜晶体加热,可见 色晶体逐渐变 色,且烧杯壁有 产生,说明了升高温度使硫酸铜晶体分解。往无水硫酸铜粉末加水,也会发现固体变蓝色且温度升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也存在能的转化。
知识点四 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由物质变化过程中
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观察现象是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步骤。
2、物质变化的证据要有形状、状态、颜色、温度的改变,产生气体、沉淀、pH 变化等。
(1)形状改变:如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玻璃破碎等。
(2)状态改变:如冰雪融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等。
(3)温度改变:如钢铁的熔化。
(4)颜色改变:如树叶变黄、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氧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5)产生沉淀:如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注意:金属和白醋反应,白醋表面会出现 ,属于化学反应。
题型一 物质的变化
例1.如图为《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砍竹备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覆帘压纸
例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稀释 B.浓盐酸挥发 C.海水晒盐 D.铁生锈
例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五谷醇酒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机杼织布
例4.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进行了技术封锁。为了打破封锁,我国进行了一次工业大摸底,去市场调研一番,最后发现,原来只是“毛衣穿反了”。下列有关研究和化学无关的是(  )
A.巨力集团研究出用于航空母舰阻拦索的钢丝绳
B.光威企业造出了T400级别的碳纤维材料
C.光启企业研究出具有隐身功能的防锈油漆
D.360研究出更出色的电脑安安全软件
题型二 物质的性质
例1.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
例2.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低 B.硬度高 C.耐腐蚀 D.密度小
例3.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8月12日闭幕,中国奥运代表团共获得了40枚金牌,下列描述属于金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金黄 B.不易氧化 C.密度大 D.易延展
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蚕丝织绫 B.使用火药 C.冶炼金属 D.稻草造纸
2.化学爆炸是指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以下不是化学爆炸的是(  )
A.烟花爆炸 B.轮胎爆炸
C.面粉爆炸 D.煤气泄露爆炸
3.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
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
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
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4.绍兴老酒历史悠久,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的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D.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6.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
8.“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飞船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可燃性
C.无色无味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10.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火药爆炸 B.海水蒸发 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 河水结冰 D.光合作用 蜡烛燃烧
11.实验室中,下列仪器对白时描述的变化,与其它三种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显微镜:“同学们不爱惜我,我的压片夹弄折了”
D.胶头滴管:“谁做的?我的嘴怎么碰碎到试管里面了?”
二、填空题
12.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垃圾产量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垃圾发电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方式,发电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将空气通入焚烧炉,对垃圾进行高温燃烧,产生高温蒸气,推动轮机转动发电。但当氧气含量不足且燃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会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Cl4O2)。方法二:对垃圾进行腐烂发酵,产生沼气,燃烧沼气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轮机转动发电。
(1)燃烧垃圾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  。
(3)生成的有毒物质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4)为降低二噁英排放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燃烧过程中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焚烧炉内的温度
13.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化学性质有   (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填文字)。
14.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   ;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   ;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1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④冰块融化;⑤铁能生锈;⑥酒精易挥发。
01 思维导图
02 基础知识
03 经典例题
04 强化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