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7课《女娲造人》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7课《女娲造人》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6 14: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导入新课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女娲造人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朗读课文。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难点:
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走近作者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本文是一篇神话,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像,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扩充而成。 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还是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解释。而人类又想掌握自身的起源,就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背景资料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的特点: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政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关于神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tuán 把东西揉弄成球形)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揉团黄土造了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绳子放到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楚辞》:“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二变。”字词:女娲 茫莽 榛榛

澄澈 掺合 揉团

掘起 捏泥 w ā mǎng zhēn chān róuchéngjué niē
解释词语女 娲:
澄 澈:
幽 光:
灵 敏:
绵 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开 辟:
(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chéng chè)清澈透明。昏暗的光。
反应快。
延续不断。
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草木丛生的样子。
古代神话,盘古氏开天辟地简称辟。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形近字:掘土倔强掺合惨重渗透踪迹棕色
综合山崖
天涯泥浆船桨体会故事中洋溢的喜悦感。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初读:
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想像了哪些内容?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后的欢心喜悦场面。
3、女娲象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的情绪。
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请同学们简单的复述课文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女娲造人的原因?文章哪些内容具体的加以描写?
(1--4)造人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2.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5--16)揉泥成团造人
挥藤洒泥造人3.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
(17--18)男女结合造人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1-4)
揉泥成团造人
造人过程,方法
(5-16)
挥藤洒泥造人
(17-18)繁衍生存:男女结合女娲造人文章结构图再读课文,
合作探究,
思考问题1.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并拟出发言要点。 )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 ·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3.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4.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大家比较一下,两则神话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 ·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过人类起源问题。
??·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
??4.
??·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
??·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5.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泥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夸父逐日
夸父与逐日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燕门山北。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桃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马克思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 加以形象化。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