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2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2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0 15: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金庸武侠小说泰斗
(1942-2018)
广东省委第二书记
习仲勋
解放快30年了,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可以解决了的。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家国情怀)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名词解释:对外开放:即打开国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走出去,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进来
走出去
第一个阶段:“引进来”
①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知识
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第二个阶段:“走出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逃港者
1978年香港农民收入与宝安农民收入比例约30:1
1979年以前的宝安县(今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陈秉安《大逃港》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1977年,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
现实要求:发展经济,
缩小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吸收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
顺应世界潮流
中国经济落后,自身建设的需要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材料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百度数据:1978年我国人均GDP在有数据的137个国家里排名第135位,仅领先尼泊尔和索马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2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①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顺应世界潮流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②文革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③顺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材料3:
2.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我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978年7月 习仲勋赴宝安考察
习仲勋对陪同考察的宝安县委书记方苞说:“解放快三十年了,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就干,不要先去反他什么主义。”
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仅1978年,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人员高达529批,共3213人。
邓小平赴日代表团 王震赴英国代表团 谷牧赴西欧五国代表团 林乎加赴日经济代表团 段云港澳经济贸易代表团 ……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
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列车答记者问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3.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为什么在这里兴办经济特区?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湾……
--邓小平语录
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省:厦门

①地处南部沿海,交通便利
②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
③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4.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5.特区企业经营形式: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以市场调节为主)
结合教材42和45页知识拓展,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六十年国事纪要》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①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②允许外国企业、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
③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经济特区
6.代表:
(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开放前的深圳
开放后的深圳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夜崛起之城
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的代表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相关史事: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人均GDP翻330倍
7.意义:
①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②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 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形成: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环渤海
地区
长江
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海南岛
上海浦东

线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86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实行计划单列。1987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海南岛建省,并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正式挂牌。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0年代:上海浦东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1990年5月
浦西
浦东
浦西
浦东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栋房。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地位: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0
1985
1984
1992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沿海开放城市
1988
海南经济特区
1990
上海浦东开发区
温州
上海
南通
烟台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青岛
连云港
宁波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福州
湛江
广州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北海
海南岛
上海浦东
内地


线
环渤海地区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特点:(点——线——面)从东部到中西部,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形成: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何特点?
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
对世界上所有
类型的国家开放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开放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是逐步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注重国情、尊重发展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能力。
2.格局: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点到线再到面,从沿海到内陆。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请进来:引进外国资金、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
走出去:对外投资、带动商品了劳务出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融入世界: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不一定都是人家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可以到人家那里去。
引进来
走出去
引进外国资金、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
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加入世界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1986 —2001年历时15年的谈判历程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成为第143个成员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2.时间: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2001年12月11日,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43个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Organization,
英文缩写为WTO。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主要作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迎难而上,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防范风险
一带一路
排挤中国商品
中美经济贸易争端
机遇与挑战并存!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性质
前提
目的
影响
同 被迫开放
主权被侵犯
列强侵略与掠夺
主动开放
主权完整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剧中国贫穷落后。
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沿海沿江地区是主要开放地区;均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均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有利于学习外来先进技术,扩大交流,了解世界。
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请完成表格。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堂小结
2001年12月
海南岛
经济特区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内 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汕头 厦门
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开放格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上海浦东1990年
对外开放
特点: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80
年代
90
年代
21世纪
20世纪
“引进来”“走出去”
随堂训练
1.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2.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D
随堂训练
3.“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4.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
C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