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中国现代诗二首死 水闻一多了解常识诵读感知品味鉴赏总结评价学习目标1.体味本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反讽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重点:
体会诗的“三美”及反讽手法的运用。?
难点:
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闻一多清华圆的一多亭 闻一多 (1899--1946),原名家骅,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他是一名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史学者、民主战士。曾留学美国。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倡导“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
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
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被
国民党用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这是解放前中国社会的一组图片!写作背景: 《死水》写于1926年春天,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留学期间诗人饱尝民族歧视之苦,备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思乡之情愈加浓烈。于是便把自己对故土和祖国的眷恋之情化作一首首浪漫色彩极浓的诗篇,祖国在他的心中是“慈光普照的太阳”,是五彩缤纷的秋菊 。 1925年他怀着赤子之心,提前回到梦魂牵绕的祖国后,等待他的不是他心中的祖国,而是“噩梦挂着悬崖”般的“一场空喜”,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美丽的希望与黑暗的现实发生猛烈情感碰撞,顿时,使诗人“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的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看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个黑暗、残破的凄凉。他痛苦,他悲伤,他愤慨,他高歌当哭……”闻一多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境中,写下了《死水》这一著名的诗篇。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的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郭沫若、闻一多、艾青。文体常识——新诗死水 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1、从形式上看,《死水》有什么样的特征?(形式特征) 2、诗歌的节奏、押韵情况是怎样的?(节奏、韵律) 明确 :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外形整齐 明确:节奏上,每行四顿——每行都3个“两个字的音组”和1个“三个字的音组”,节奏鲜明;韵律上,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韵律和谐。 整体感知 3、这首诗一共五节,从内容上看,
第1节: 总写死水的特点
第2—4节: 多个角度具体描绘死水的特点
第5节:是全诗的总结,用议论的方式揭示死水的本质。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知小结: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绝望”一词体现了死水“死”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着黑暗的中国社会。总写指出这沟死水没有半点希望,不如索性让它烂到底。朗读鉴赏——第一节: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凝滞、毫无生气、肮脏的特点。 2、提问:“绝望”一词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是彻底的否定和批判,那“不如”、“爽性”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情感? 明确:“不如”、“爽性”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极端厌恶。小结大意:这一小节总的突出了死水凝滞、毫无生气、和活力的特点,诗人爽性让它彻底烂掉,表达了诗人在“绝望”之下的厌恶之情。 朗读鉴赏——第二节: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美好华丽的词语来描写死水,从而表现死水的丑恶。写出死水的肮脏和污浊。手法上用反讽内容
上抓
色彩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朗读鉴赏——第三节: 以美写丑,诗中“珍珠似的白
沫”、“小珠们笑声”、“偷酒的
花蚊”似乎“生机勃勃”,使人联想起畸形
的腐朽社会中种种丑恶现象。从动态的
角度描绘
死水腐败
到极点后
的丑态。特点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朗读鉴赏——第四节:写动
态以动写静用死一般的沉
寂进一步突出死水
“死”的特点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找出了诗人具体描绘死水的词,那么这些词是从哪些方面对死水进行描绘的? 明确: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歌声”等世间极易唤起美感的词语,对死水进行了绘声绘色绘形的描写。 2、 问:这些描绘死水的词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 明确:诗人运用奇特的联想想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纷呈的绚丽世界:翡翠的晶莹碧绿、桃花的鲜红艳丽、罗绮的柔滑光亮,云霞的流丽飘逸,绿酒的飘香醉人,歌声的委婉动听,这些意象叠映在一起,是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而且,这幅图画还挺有灵气的:陶醉其间的“珍珠似的白沫”悠然自得,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花蚊和白沫尽情地嬉戏,青蛙也叫出了美妙的歌声,这一切,是多么美妙而生动啊!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全
诗
的
总
结用议论的方式揭示死水的本质“断不是美的所在”提出希望:让旧世界
彻底滥掉,然后通过斗争创造
出新世界(含蓄) 。旧世界的灭亡,是它自己的罪恶造成的,
正是旧世界的罪孽催生了新世界。深层含义:朗读鉴赏——第五节:阅读最后一小节 1、第一句的作用?明确:照应开头。 2、体会第二句中“断”字的语气(是不是该重读?)以及这一句的作用。 明确:“断”字应重读,表达了诗人坚定、干脆的语气,与第一节中的“爽性”一词相照应。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毫不留情的批判与否定。这句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是诗人对死水的特点的总结性的判断。 小结本节大意: 这一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直接揭露了“死水”不可救药的本质。诗人坚定地指出: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死水”这一意象究竟象征或隐喻了什么呢? 明确:关于死水的隐喻意义,一般是结合其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理解。具体而言,一般人认为,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间、地点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1)《死水》的作者曾在美国留学,倍受歧视,对他来说美国社会不过在是华美外表掩盖下充满了污秽和罪恶。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其实质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样的“死水”,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故“死水”隐喻美国社会。 (2)从《死水》发表时间看,本诗发表于1926年,诗人一回到了祖国,面对当时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状况,所有的希望都成了失望;而且,1926 年 3 月 18 日,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故“死水”隐喻北洋军阀的统治。 (3)从《死水》结集时间上看,该书于1927年出版,当时北伐失败,诗人思想上找不到出路,便通过《死水》诗集表达了对这种现实愤激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故“死水”隐喻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在《死水》中,诗人以充满厌恶之情的诗笔,描绘了黑暗的社会面貌,抒写了诗人对丑恶势力的憎恶和不满。诗人把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对反动统治者无比的恨交织在一起,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抗议。(这就是《死水》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所在。)
死水有什么象征意义?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死水象征了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 社会 。 否定 批判《死水》的三美“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节奏上,每行四顿——每行都3个“两个字的音组”和1个“三个字的音组”,节奏鲜明;韵律上,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词语和意象,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诗歌要具备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这是“绘画美”。
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这是“建筑美”。
《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式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全文总结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 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式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诗歌三美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尺的安排上,使诗歌富有节奏性和韵律感。
绘画美:在词藻上,利用汉字的“通感”效果,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建筑美:体现为“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仿佛每个字都是一件建筑材料,诗句的排列整齐给人外观上的形态美感 。脏浊的死水 凝滞的死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沉寂的死水静态反语总结以动衬静动态描写腐化变质宿命的宣判结构 象征
死水———————黑暗的中国现实
反讽
1、总写
2、脏肮(色彩、光泽 静态) 否定
3、腐烂(动态)
4、死寂(以动衬静 反衬) 批判
5、揭露对关于《死水》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破铜烂铁”“剩菜残羹”与下面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巧妙相配,表现出诗人的匠心。
B、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丽的词汇,实际写的是那个社会畸形的美、虚假的美。
C、蚊虫、青蛙指那个畸形的社会的吸血鬼、吹鼓手。
D、一沟死水也能写得这么美,说明诗人懂得辩证地看待事物。鉴赏练习D闻一多的美学主张之一是把丑陋的事物作为审美的对象。写丑陋表现的是对丑陋的厌恶与憎恨。采用的是反讽手法。徐志摩再别康桥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 1920年10月,诗人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恋上才女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的海上。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荫(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字词读音pànyàngxìngyúróuzǎogāosùlánshēng xiāo读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思 你能从诗歌中选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吗? 诗歌描写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抒发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表达了诗人与康桥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欣赏这首诗,你是否觉得它写得很飘逸,很美?那么,这个美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呢?建筑美(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共七节,每节四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1、押韵.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悟我将于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是在爱里;再不容迟疑,爱,动手吧!徐志摩经典语录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3欢喜和眷恋4沉醉5激动不已6情绪低落7难舍难分感情起伏:感情基调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