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物质推断题
【考点01】 物质的推断与转化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uO H2 H2SO4 Mg
B HCl Fe Fe3O4 O2
C O2 CO CO2 C
D Ca(OH)2 CO2 Na2CO3 HCl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CuFe B.PP2O5
C.CO2O2 D.NaOH溶液NaCl溶液
3.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4.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
A.甲不能是碱 B.丙不能是单质
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 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5.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通常为气体,B俗称纯碱,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单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的化学式为O2
B.D和E可以相互转化
C.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
D.B→C属于中和反应
【考点02】 物质的推断——框图型
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俗称是 。
(2)B与足量的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D、E、F是氧化物、酸、碱、盐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溶液呈黄色。它们的关系如图(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是 。
(2)F的物质类别是 。
(3)C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物质C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个反应都是一步实现,其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是紫红色金属,C、D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3)C的俗称为 。
(4)若E→F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襄阳有许多名胜古迹,引来众多游客赏玩。岘山摩崖石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伏羲雕像,它用巨型石灰石雕刻而成。某同学绘制了常见物质A﹣G间的关系图(如图)。已知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G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可以实现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F和G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0.(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和D物质类别不同,B是黑色固体,E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它们之间的转化或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C的物质类别是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B一E反应的现象是 。
(4)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1.图中A、B、D、E、F、G、I、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1、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D、G为氧化物。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B、J由三种元素组成;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作干燥剂;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A , B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3】 物质的推断——流程图型
12.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 。(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 。
1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炼铁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反应进行的知识网络建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一步转化,反应条件略去)。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E为红棕色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与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2)列举物质的一条用途: 。
(3)物质I由 构成(填化学用语)。
(4)写出与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应类型为 。
1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硫酸钠、硝酸钡、硝酸钠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少量无色溶液B,滴加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B中一定不含的溶质是 。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考点04 物质的推断——文字叙述型
16.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
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A+B→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
(2)铁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1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
(2)由②③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种物质的混合。
18.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19.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物质世界里最轻的气体;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做建筑材料或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名称是 。
(2)D元素属于人体内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A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物质推断题
【考点01】 物质的推断与转化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uO H2 H2SO4 Mg
B HCl Fe Fe3O4 O2
C O2 CO CO2 C
D Ca(OH)2 CO2 Na2CO3 HCl
【答案】D
【解析】A、甲—乙反应是指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甲—丙反应是指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丙—丁反应是指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丁→乙是指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丙→乙是指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乙→丙不能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不符合题意;
B、甲—乙是指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甲—丙反应是指盐酸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盐和水;丙—丁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甲—乙反应是指氧气和一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甲—乙反应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甲—丙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丙—丁是指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丁→乙是指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丙→乙是指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丙是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CuFe B.PP2O5
C.CO2O2 D.NaOH溶液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铜,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不能实现物质转化,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能实现物质转化,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能实现物质转化,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实现物质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甲与丁能反应,所以丁是硫酸铜,甲是比铜活泼的常见金属(如铁等),甲能和乙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丁,所以乙是稀硫酸,丙能和酸、盐反应,故丙是碱(如氢氧化钠等),带入验证,推理正确。
A、甲是铁等较活泼金属,丁是硫酸铜,反应①可以是活泼金属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另一种硫酸盐,此类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B、乙是稀硫酸,丁是硫酸铜,反应②可以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说法错误;
C、乙是稀硫酸,若丙是氢氧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丙是碱,故说法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A.甲不能是碱 B.丙不能是单质
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 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答案】B
【解析】A、盐酸可以生成甲物质,因为盐酸可以和碱发生反应,所以甲不可能是碱,选项正确;
B、丙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丙可以是活泼的金属单质,盐酸能生成甲,盐酸可以和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所以甲可以是硝酸,乙是金属氧化物,硝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单质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丙可以是单质,选项错误;
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因为盐酸能生成甲,甲又是氧化物,所以甲是水,乙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乙可以是二氧化碳,丙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既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选项正确;
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比如B选项所分析的,甲可以是硝酸,乙是金属氧化物,丙是金属单质,选项正确。
故选B。
5.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通常为气体,B俗称纯碱,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单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的化学式为O2
B.D和E可以相互转化
C.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
D.B→C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B俗称纯碱,为碳酸钠;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A通常为气体,可以生成碳酸钠、碳酸钙,则A为二氧化碳气体;E是一种单质,可以由二氧化碳生成,则E为氧气,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二氧化碳、碳酸钙生成D,D生成氧气,D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A. E为氧气,化学式为O2,正确;
B. 水D和氧气E可以相互转化,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正确;
C. 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转化,正确;
D. B→C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是酸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D。
【考点02】 物质的推断——框图型
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俗称是 。
(2)B与足量的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Fe2O3 烧碱/火碱/苛性钠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CaO+H2O=Ca(OH)2
【解析】A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推出B为氧化铁,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B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F,E能转化为F,C能与E反应,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F为水,C能与G反应,G能与F相互转化,可推出G为氢氧化钙,A能与B反应,A能转化为C,A能与C反应,可推出A为碳,B能与D反应,D能转化为C,D能与G反应,可推出D为酸,如稀盐酸,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E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B与足量的D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F→G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D、E、F是氧化物、酸、碱、盐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溶液呈黄色。它们的关系如图(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是 。
(2)F的物质类别是 。
(3)C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物质C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生石灰
(2)酸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有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解析】B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为氧化钙,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说明均含有钙元素,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溶液呈黄色,说明E为含有铁离子的盐溶液,E为氯化铁,由图可知,A→B→C→A,则有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有C为氢氧化钙,A为碳酸钙,则D和F为氧化物或酸,氢氧化钙能与F反应,F能生成氯化铁,F为盐酸,为酸,盐酸能生成D,且D为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氧化物,D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钙,俗名为生石灰,故填:生石灰;
(2)由分析可知,F为盐酸,为酸,故填:酸;
(3)C为氢氧化钙,F为盐酸,二者反应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C为氢氧化钙,E为氯化铁,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可以看到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故填:有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个反应都是一步实现,其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是紫红色金属,C、D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3)C的俗称为 。
(4)若E→F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置换反应
(2)金属除锈(合理即可)
(3)熟石灰/消石灰
(4)CO+CuO△Cu+CO2
【解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出A为铁,F是紫红色金属,可推出F为铜,C、D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推出C、D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A能与D反应,可推出D为硫酸铜,则C为氢氧化钙,A能与B反应,B能与C反应,B能转化为D,可推出B为硫酸,E能转化为D和F,可推出E为氧化铜,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A和D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由分析可知,B为硫酸,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3)由分析可知,C为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4)若E→F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9.襄阳有许多名胜古迹,引来众多游客赏玩。岘山摩崖石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伏羲雕像,它用巨型石灰石雕刻而成。某同学绘制了常见物质A﹣G间的关系图(如图)。已知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G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可以实现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F和G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CaCO3
(2)置换反应
(3)Ca(OH)2 +CO2= CaCO3↓+H2O (合理即可)
【解析】已知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碳酸钙,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G反应后溶液呈黄色,A能与D反应,可推出D为酸,如稀盐酸,G可能是氧化铁,A能与B相互转化,D能转化为B,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D能与E反应,B能与E反应,可推出E为碱,如氢氧化钙,F能转化为B,F能与B反应,F能与G反应,可推出F为碳,B能与C相互转化,C能与G反应,可推出C为一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F和G的反应为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B和E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CO2= CaCO3↓+H2O
10.(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和D物质类别不同,B是黑色固体,E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它们之间的转化或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C的物质类别是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B一E反应的现象是 。
(4)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O2
(2)氧化物
(3)黑色固体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CuO+H2SO4=CuSO4+H2O 复分解反应
【解析】E的浓溶夜可用作干燥剂,E是浓硫酸,B是黑色固体,且B、E之间可发生反应,B是氧化铜。B→C,E→C,则C是水。C和D物质类别不同,B→D、E→D,D是硫酸铜。A→B,AC,则A是氧气。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1)A的化学式为O2。
(2)C是H2O,H2O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3)B、E之间发生的反应是:CuO+H2SO4=CuSO4+H2O,该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11.图中A、B、D、E、F、G、I、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1、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D、G为氧化物。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B、J由三种元素组成;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作干燥剂;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A , B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2O Ca(OH)2
(2) C+2CuO高温2Cu+CO2↑
(3)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图中A、B、D、E、F、G、I、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为氧化物,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可推出A为水;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作干燥剂,E能转化为F,可推出E为盐酸,F为氯化钙;B由三种元素组成,B能与盐酸反应,B能转化为氯化钙,水能转化为B,可推出B为氢氧化钙;J由三种元素组成,能与盐酸或氯化钙反应,则J为碳酸钠;D、G为氧化物,D和盐酸反应,能转化为水和G,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则D为氧化铜,G为二氧化碳;I能生成水、氧化铜、二氧化碳,则I为氧气。
(1)由分析可知,A为水,化学式为H2O;B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反应①、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则都为置换反应,反应①氧化铜和氢气加热反应生成水和铜,反应②可为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2Cu高温2Cu+CO2↑ 。
(3)F为氯化钙,J为碳酸钠,F与J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考点3】 物质的推断——流程图型
12.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 。(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 。
【答案】(1)水能
(2)2H2O 通电2H2↑+O2↑
(3)③
(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合理即可)
【解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所以B、C是氢气、氧气,G是铁,B和E生成水和铁,所以B是氢气,E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C是氧气,F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H,C和D反应生成F,所以D是碳,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1)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所以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水能;
(2)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2H2↑+O2↑;
(3)反应①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
(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水,导致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了。
1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炼铁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反应进行的知识网络建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一步转化,反应条件略去)。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E为红棕色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Fe
(2)化合
(3)C+CO2高温2CO2
【解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E为红棕色氧化物。可推出E为氧化铁,A能与B反应生成C,C能与A反应,可推出A为碳,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A与C转化为D,可推出D为一氧化碳;D能与E转化为F和C,可推出F为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F为铁,化学式为:Fe;
(2)反应①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2
14.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与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2)列举物质的一条用途: 。
(3)物质I由 构成(填化学用语)。
(4)写出与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应类型为 。
【答案】(1)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2)作燃料等
(3)O2
(4)Fe+H2SO4=Fe+H2↑ 置换反应
【解析】A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B 、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B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C和D,则B是一氧化碳,C是铁,D是二氧化碳。H 是最常用的溶剂,H通电分解生成G和I,I可以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则H是水,I是氧气,G是氢气。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且E的稀溶液和铁反应生成F和氢气,所以E是硫酸,F是硫酸亚铁。代入验证无误。
(1)A氧化铁和B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2)G 是氢气,可用作燃料。
(3)物质I是氧气,是有氧分子构成的,可用氧气的化学式表示氧分子,符号为O2;
(4)C铁和E硫酸的稀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H2↑ ;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1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硫酸钠、硝酸钡、硝酸钠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少量无色溶液B,滴加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B中一定不含的溶质是 。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硫酸钡、碳酸钡
(2)BaCO3+2HCl=BaCl2+H2O+CO2↑
(3)碳酸钠、氢氧化钠
(4)Na2SO4、Na2CO3、Ba(NO3)2
【解析】(1)由实验过程可知,白色固体溶于足量水时生成白色沉淀 A,白色沉淀 A 能部分溶于足量稀盐酸并产生气体。说明白色沉淀 A 中既含能与盐酸反应产生 CO2气体的 BaCO3,也含不与盐酸反应且不能溶于盐酸的 BaSO4;
(2)步骤②中 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 BaCl2, H2O 和 CO2, 气体,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
(3)无色溶液B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B中一定不含 NaCO3和 NaOH;
(4)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 NaSO4、NaCO3和 Ba(NO3)2,一定不含 NaOH,可能含NaCl。
考点04 物质的推断——文字叙述型
16.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
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A+B→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
(2)铁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答案】(1)硫酸铜溶液
(2)
(3)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
I、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故A为硫酸铜溶液;
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C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硫酸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所以A+B→无明显现象,故B为稀硫酸,则D为氯化钡溶液。
(1)A为硫酸铜溶液;
(2)A为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为稀硫酸,D为氯化钡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1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
(2)由②③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种物质的混合。
【答案】(1)FeCl3
(2)Na2SO4
(3)2/两
【解析】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FeCl3在溶液中呈黄色,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1)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于氯化铁在溶液中呈黄色,铁离子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所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FeCl3),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2)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无色澄清溶液A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氯化钡;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故可判断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钠(Na2SO4);
(3)由上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和硫酸钠,则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CaCO3、NaOH、Ba(OH)2、BaCl2)的混合,最少是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钡两种物质的混合。
18.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答案】(1)稀盐酸
(2)
(3)
(4)①②
【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
(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
(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
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
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
19.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物质世界里最轻的气体;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做建筑材料或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名称是 。
(2)D元素属于人体内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A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镁元素/镁
(2)常量
(3)
【解析】根据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所以A是氢元素,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做建筑材料或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该化合物为氢氧化钙,故C、D是氧元素和钙元素中的一种;镁条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现象为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因此B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可知B是镁元素,所以C是氧元素,则D为钙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进行验证即可。
(1)由分析可知,B元素的名称是镁元素;
(2)由分析可知,D元素为钙元素,钙元素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
(3)A元素的单质在C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反应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